鬼子们如释重负般的向他们原先的阵地“转战”。

一直隐忍不发的张晓明,看到“转战”中的鬼子像退潮的黄色浊浪,从对面的绿色的山林退却,又像涨潮一般向“自己”的阵地前方涌来。

“沉住气!听我命令!放到100米再打!”张晓明死死盯着潮水般的鬼子。死死的咬着自己的嘴唇。他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心脏仿佛要从胸腔里面跳出来了。紧张!不可能不紧张。面对近十倍于己方力量的对比,尤其是毫无防备的鬼子们的密集队形,将数量上的差异又一次成比例的扩大。那种压迫感甚至比荷枪实弹的进攻,还要不知强烈多少倍。鬼子们的翻毛皮鞋踩踏地面的声音沉重而坚定,越来越近。这声音更使战场的紧张气氛达到峰值。

“打!”随着张晓明这声怒喝而出的是高速离开枪口的子弹,旋转着钻入一个中佐的脑袋。刚开始的枪声并不密集,但是非常有效的狙杀了冲在前面的鬼子各级军官。还是那颗硕大醒目的红星,为战士们提供了最好的参照物。紧接着就是轻重机枪(鬼子阵地上的)或急促或轻快的声音。枪榴弹、迫击炮弹成片成片的收割者鬼子们的生命。刹那间混乱,夺取了回众多鬼子们的生命。毕竟他们的队形太密了。很快,有效的进攻被幸存的军官们组织了起来。阵地上的战狼们凭借有利的地势和掩护,给鬼子们大量的杀伤。

劣势的地形加上猝不及防和密集队形,这仗没法打下去。鬼子们无可阻挡的退了下去。上月良夫急了。他没法不急。如果自己不能按计划退回到自己的阵地,那么从自己身后蜂拥而至的狼之队很快就会把自己淹没。万般无奈之下,他开始射杀退下来的曾经让自己引以为傲的帝国勇士。鬼子们又转身投入进攻。人的体力和精力毕竟都是有限的。高强度的作战,没有经过任何修整的作战,使鬼子们的体力急剧下降。这里是山地,不是平川。鬼子们的沉重的喘息声似乎比枪炮声都要明显。还是稀疏的射击,紧接着密集的枪炮。鬼子们攻不克退无据。尴尬的悬在了山坡上。正当上月良夫准备派出预备队的时候,他没有时间了。84师、108师迂回的部队,从左右两翼与鬼子身后的狼之队,几乎同时杀到,上月良夫知道自己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临了。鬼子们发起最后的疯狂,然而已经杀红眼的狼之队,比他们还要疯狂。黄色的人流渐渐从绿色的山林中消失殆尽,慢慢变成殷红的、凝结的血色。

川岸文三郎,感觉心头没来由地一阵惊悚,不寒而栗的感觉迅速弥漫全身,在骄阳似火的六月显得那么诡异。自从出了临汾,沿途的袭扰就从来没有断过。他知道这是他的老对头liudeng的部队。在娘子关、在长生口,被有“论兵新孙吴”之称的liubocheng设计了一个又一个伏击的好戏。并且在七亘村同一地点书写了连续设伏的华彩篇章。从而颠覆了“用兵之法,贵在不复”的定律。

川岸文三郎清楚记得一个叫伊藤的少将在一份报告中说:balujun“行踪飘浮,出没无常,我前进则彼逃散,我停止则彼出现”,“在广大之中国,到处流窜,不能使其作城下之盟。”当时自己对他还心存嘲笑和鄙夷。但是自己和他几次交手都败下阵来,才真正领教了,这位新孙吴的用兵之妙。

他这种游记、设伏、骚扰,虽然每次损失都不很大,但是却给皇军带来的极大的心理负担。川岸文三郎发现过一个日本士兵写的家信。他在信上画了一个圆圈,又画了一个小人站在圆圈的中央。这个士兵解释道:小人代表他自己,圆圈代表游击战。这个圈的意思,就是说他们已经被balujun的游击战包围,因而不能回家,心情十分苦闷。游击战给士兵们带来的压力可见一斑。

与liubocheng打了多次交道之后,川岸文三郎终于承认自己不是对手。记得自己也曾想以毒攻毒。在支那针对对方的游击战也进行自己改良版的“游击战”。可是一次又一次的惨败,终于让川岸文三郎意识到,在异国的土地上进行所谓的“游击战”绝无胜利的可能。

川岸文三郎曾经多次希望与liubocheng的主力决战,都没有找到机会。这次对方自己送上门来,可是此时的川岸文三郎哪有心思与之纠缠啊!他一门心思的只想摆脱liubocheng的纠缠,赶去与40旅团会合。

真是世上不如意事十有啊!

你想找他们的时候,他们不见踪迹。你想摆脱他们的时候,他们却如影相随,死死缠住你。Liubocheng指挥他的战士们把“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十六字方针贯彻落实的淋漓尽致。川岸文三郎的部队,自出发以来,没睡过一个安生觉,没吃过一顿安生饭。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从自己的旁边打来几串子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踩上一枚劣质地雷。一会儿辎重队被袭,一会儿斥候被灭。派出的搜索队,人数少了,没见到有人回来。人数多了又没什么发现。你只闻其声却从未见到其人。你不敢松懈,不能松懈。他们总是在你最难受的时候给你来一下子。损失不大,但是却让你随时处于紧张兮兮的状态。最讨厌的就是在你吃饭、睡觉的时候,他们总会如期而至。仿佛他们根本就不吃饭不睡觉。20师团的鬼子们被前辈们拖得疲惫不堪,搞得不胜其烦,却又没有一点办法。

毕竟这里是我们的国土,毕竟鬼子是在异国作战。

看着快成神经病的鬼子们,liubocheng和他的战友们露出会心的微笑。早在战役发起之初,liubocheng就下达了此次作战的纲要:不求歼敌多少,只需疲惫其精神,拖垮其意志。Liubocheng幽默地说:“人家是要干大事的,所以,我们必须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帮人家一把吗!”

川岸文三郎的的忍耐、涵养在沁河岸边已经终于达到了极限。必须要剿灭这股讨厌的部队。不顾一切的20师团,以大队为单位分成若干分队,向自己队伍两翼,前方搜索前进,妄图发现liudeng主力,一举歼灭从而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这一次令川岸文三郎没有想到的是,很少对大队以上级别的日军发起主动攻击的liudeng部队,突然改变了策略。充分利用沁河岸边的复杂地形,依靠铁脚板的威力,不断在狭小区域内迅速集结兵力,形成局部优势,予日军大量杀伤。

中国历史上有个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叫孙武,也就是被人们尊称为孙子的人。他的一部《孙子兵法》,使他获得了兵学鼻祖的美称,更使后人们在进行军事活动时多了一个理论的支撑点。

在中事界能够走出国门,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到世界其他民族和地区的也只有maozedong和孙子。日本军界对孙子兵法也是非常推崇。虽然日本人看不起现代的中国人,蔑称为支那人,但是他们对古代中国人还是心存敬畏的。孙子就是其中之一。抗日战争中,许多日军将领都熟读法《孙子兵》。此刻,川岸文三郎的身边还有一本《孙子兵法》,当然那是已经被译成日文的《孙子兵法》。

中事界中但凡识文断句受过正规训练的将领,大都读过《孙子兵法》。但学了不等于学懂,学懂了也不见得就能够“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抗日战争,应该是孙子的后人们驱侮救国,展中华兵学之风采的大好时机,可有的人却在这个时候交了张不应算作及格的卷子,愧对祖先;但也有的人被称作“论兵新孙吴”,使日军闻风丧胆。

孙子在《孙子兵法》的势篇中写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意思即是几乎所有战争都是以正兵对敌,以奇兵取胜。堂堂之阵,故不可少,但堂堂之阵终不如奇兵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Liubocheng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战术的创造者,我们要打击敌人的弱点,可是倘若敌人并没有弱点,即应怎么办呢?——给敌人制造弱点。”初听这句活,都懂;细一琢磨,会用的不多。如何给敌人制造弱点,恰恰是战争中最至关重要的东西。

Liubocheng用兵的精到之处,不仅在于我军兵力占优势的时候,可以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而且更为重要的在于,在我军兵力处于劣势的时候,依然可以创造出以多打少的局面。这就是学问所在,这就是指挥艺术。

此次疲兵计划以及后续的歼敌行动,liubocheng给川岸文三郎上了生动的一课。发现自己的行动得不偿失的川岸文三郎,终于明白了,自己不是liubocheng的对手。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加强防御,提高警惕,防止那防不胜防的袭击。

左纵队不太完美的全歼了40旅团。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歼。没有留下一名活着的鬼子。这次狼之队没有杀战俘,不是他们突然变得慈祥了,而是根本就没有战俘。身陷重围的鬼子,上至上月良夫,下至普通列兵,无不奋勇抵抗。但是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谁让他们遇到比他们更顽强更凶狠更勇敢的38军的部队呢!两强相遇勇者胜!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歼灭40旅团的左纵队回师转向长治西北的屯留,在这里遇到20师团。立即展开作战。一方是身心疲惫不堪劳师远征的疲兵,一边是携新胜之余威以逸待劳的精锐。双方高下立判。鬼子们经过三天两夜的顽强苦战,终于还是没有逃脱失败被歼的命运。

Liubocheng和政委骑在缴获的东洋马上面,并驾齐驱向着郎朗的驻地前行。他们来这里一方面是来祝贺的,另一方面是来让郎朗兑现诺言的。

“走!去找狼之队,该是咱们分红的时候了。”出发前,liubocheng愉快对政委说。

“对头!”政委的心情也是非常不错,“即从从鬼子手里缴获了不少,还可以从他们手里分红。这次我们发达了。只要对抗日有利,只要能够壮大队伍,都是我们需要的!”

“是嘛!”liubocheng笑着说:“不管黄猫黑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哈哈哈哈!”两个人一起开怀大笑。

远处,郎朗等人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面。

第四十六章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