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又称晋阳,是中华民族文化古城,又是重要军事战略要塞城堡。太原地区左有恒山、太行之险,右有黄河之固,地处“中原北门”踞天下之肩背,为河东之根本,乃古今必争之地,同时也是易守难攻之地。

历史上许多王朝的兴衰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大唐就不用说了,按照满族人的说法,这里是大唐帝国的龙兴之地。后汉国主刘知远,曾利用驻守晋阳的机会,扩充势力,伺机称帝,史称后汉。他的弟弟刘崇键任河东节度使后,在晋阳篡政,史称北汉。北汉乾佑七年公元954年,后周世宗柴荣率兵攻至晋阳城下,自负的柴荣,认为打北汉如同“以山压卵”。然而,后周军虽然将晋阳城重重围了两个月,却未能攻下,只好悻悻撤退。

赵宋统治集团夺取天下后,把晋阳称作“龙城”,为了夺取它,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都曾经御驾亲征。公元979年4月,晋阳终被宋军攻陷,赵光义命令在城内多处放火,并引来汾水和晋水冲掉废墟,企图使它痕迹全无。然而在此基础上重建的太原城,在宋代仍然被视为军事重镇,著名抗辽将领杨业(杨家将中的杨继业)曾驻守在这里。公元1125年,金兵分东、西两路南侵,西路从大同直指太原,围城达9个月之久,太原方才沦陷。明太祖朱元璋攻金元大都(北京)后,命徐达,常遇春进取山西,从平定突袭太原。明朝为抵御蒙元残余势力的威胁,曾将太原列为九边重镇之一。公元1644年正月,李自成攻占西安之后,亲率20万人马从禹门渡过黄河,进入山西,攻破太原。后来,李自成被清军赶出北京,又曾退至太原,并派得力部将陈永福在此留守。公元1644年9月,清军围困太原,用大炮轰击城垣,始占领太原。太原之险峻一斑。

历经磨难的太原城被外国侵略者攻陷占领,在历史上这还是头一次。

站在地图前的第34师师长叶海涛,一边琢磨着太原的历史,一边思索作战计划。作为做纵队的司令官,他现在可谓是喜忧参半。

317独立步兵旅和第二装甲战斗群的加入,使自己率领的右纵队的兵力和战斗力空前强大,自己能够得到李华雄的赏识,这些都是喜。自己从未领导过如此规模的军队进行战斗,面对的对手却是日本名将梅津美智郎,右纵队的任务非常繁重,能否完成,几乎关系到整个山西乃至华北战局的走势。这些都是忧。

叶海涛找来有关梅津美智郎的所有资料仔细研究,尽可能多了解自己的对手,力求做到知己知彼。

梅津美治郎(1882年1月4日——1949年1月8日)出生在北九洲大分县的农民家庭。1897年9月,梅津考入熊本陆军地方幼年学校,1903年11月,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1911年11月从陆军大学毕业。

1913年至1919年,梅津先后出任驻德国、丹麦、瑞士使馆武官。在此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此次大战为他研究军事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塘沽协定》签订后,1934年3月梅津美治郎任中国驻屯军司令官。35年7月6日,迫使何应钦签订了所谓的“何梅协定”。

1936年春,梅津美治郎调任东京任陆军省次官,参与策动进一步侵略中国华北的军事策略。他认为驻军不能远离平津铁路,于是日军从原定的通州改在丰台设立一个兵营,而正是在丰台卢沟桥的日军,挑起了1937年的“七.七”事变,由此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16日,梅津在陆军省课长会议上说:“为解决时局问题,必须举国一致全力以赴。”至7月27日,梅津等主张进兵的意见力压作战部长石原莞尔的先将兵力撤至山海关再进行日中谈判的意见。

梅津美治郎于1938年5月任日军第一军司令官,在山西犯下累累罪行,实行野蛮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作战”。多数中国人只知道冈村宁次实行的“三光政策”,其实梅津美智郎才是始作俑者。

1948年11月,梅津作为甲级战犯,以战争罪、反和平罪和反人道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1949年1月8日,梅津美治郎因患癌症死于东京巢鸭监狱。

“他妈的!”叶海涛看完资料之后不自觉骂了一句,“这么一个罪行累累的鬼子居然没被绞死。又是一个得了善终的老鬼子。”叶海涛使劲的攥着拳头,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个家伙死在自己手里。你他妈的不是喜欢中国吗?那就永远留下吧!

对于梅津美智郎这样的对手,叶海涛丝毫不敢大意。

他在作战地图前面,陷入长考。右纵队位于正太路上的阳泉附近,距离西边得太原不过100多公里。梅津美智郎要想通过晋东北向河北进攻,不可能不考虑到自己的威胁。因此,叶海涛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计划。他并没有直接进攻太原,而是首先进攻太原南面晋中,作出向南进攻20师团的态势。这么做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截断同蒲路,彻底断绝第20师团的补给。第二、迷惑梅津美智郎,如果他对预定战役方向产生任何动摇的话,就可以给他来一个典型的围点打援。另一方面,仿照84师魏剑捷的成功经验,集中右纵队所有坦克、装甲车和汽车编成快速机械化纵队,作为整个纵队的尖刀。利用自身的快速机动,运动到日军的前方或侧翼,这要视日军运动速度而定。只要能够有效迟滞日军行动,保证按时与晋察冀一带的106步兵师,在代县、山阴一线会合,拦截梅津美智郎。自己就能够率领右纵队主力,由后面掩杀共同夹击梅津美智郎。

这个计划计划可谓周密、妥当,可是计划永远只能是计划。计划刚一实施,就遇到挫折。原因很简单——路。山西的地形是东有太行山脉,西有吕梁山脉,中间是一串珍珠般散布的谷地和小盆地。快速纵队所在的阳泉位于太行山西麓。几乎所有由太原向北的大路都被梅津美智郎占据。快速纵队只能沿太行山西麓的丘陵地带艰难穿行。没有路,快速纵队怎么也快不起来。轮式运载工具尤其限制了整个纵队的运行速度。他们遇到了与魏剑捷相同的问题。

被牛车一般速度的汽车,颠簸得浑身快散架的317独立步兵旅1团的官兵们,实在受不了了。这些曾经的山民们,既适受不了难闻的柴油何尾气的味道,更受不了老牛拉破车一般的速度。他们强烈要求步行。万般无奈的纵队司令、第二装甲战斗群指挥官潘瑜琳,只得同意他们的要求。

令潘瑜琳没想到的是,317旅的土包子们却给他带来无尽的惊喜。他们穿行在山间,真正的如鱼得水。他们的行进速度比机械化部队还快。他们成了快速纵队的前锋。探路、择线、警戒、侦查。在他们的努力下,快速纵队的速度明显加快了。

梅津美智郎终于从太原附近出发了。深谙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梅津美智郎,非常明白太原的重要意义和易守难攻的特点。正如叶海涛所料,精于作战的梅津美智郎不仅留下一支由两个联队组成的后卫部队,而且把太原附近的所有侨民、汉奸队伍补充进来。准备配合皇军利用太原周围的坚固工事,企图尽量迟滞和杀伤追兵。

34师沿正太铁路,快速向晋中挺进。叶海涛知道时间对于自己不利,于是他不断催促新近速度已经飞快的部队。

一个满编步兵师是个什么概念呢?所话说兵至一万无边无沿,兵至十万彻地连天。34师虽然达不到彻地连天的地步,但是一万多人的队伍也是非常可观的。在正太铁路两侧,34师的官兵几乎铺天盖地般涌向晋中。将晋中铁桶一般围个水泄不通。

突然的变故让梅津美智郎非常诧异。他不明白对方要干什么。按道理对方应该对自己紧追不舍才对,最少也要进攻太原城。为什么他们对这个小城这么感兴趣呢?如果不是他们的主官没有军事常识,那么他们就是希望自己回身。太可笑了,自己连整个山西都不要了,一个小小的晋中那能够吸引自己的注意力呢?

“他们会不会是想集中全力围歼步兵第20师团呢?”参谋长饭田祥二郎少将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会!”梅津美智郎果断的摇摇头,“就凭他们在河北河南的一系列表现,我相信对方的指挥官绝不是一个无能之辈。他肯定看得出来第20师团是牵制部队,我们才是对方的主要目标。现在晋中的部队,绝对是针对我们而来。他们进攻太原要么兵力不足,要么信心不足。他们摆出一副截断20师团后路,企图要围歼之态势。无非是希望我们在太原的部队,能够脱离既有工事而在野外、在运动中消灭。这是典型的围点打援战术。可是他们对我放弃太原、山西乃至第20师团的决心,进行了误判!”说到这里梅津美智郎的神情突然黯淡下来。他知道,步兵第20师团的牺牲,将会成为他今后心中永远的痛。

参谋长饭田祥二郎少将始终认为,梅津美智郎对形式的判断过于悲观。他也曾极力说服梅津美智郎等待与20师团会合后再想河北进攻。当司令官决心已下的时候,作为参谋长只能尽自己的本分,坚决支持协助他实现作战目标,而不是动摇他的决心。毕竟,自己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策权。古今中外所有军队无一例外。

梅津美智郎豪不犹豫的向晋东北预定目标前进,叶海涛的计划落空了。

第四十七章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