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回归(二十七)

中队的进攻在阿穆尔河方向的进展受到了苏联远东第2方面军的的顽强阻击。该方面军遵照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决定,由远东方面军角度改变番号组建而成,下辖红旗第2集团军、诸兵种合成第15、第16集团军、空军第10集团军、独立步兵第5军和堪察加防御地域。他们沿阿穆尔河构建防御,并有阿穆尔河舰队协同防御。

所谓的阿穆尔河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黑龙江。从公元8世纪也即是唐朝的时候,黑龙江的整个流域就是我国的内河,19世纪后期才成为中俄两国的界河(从黑龙江南北源汇合点起,到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点止,为中、俄界河)全长5498千米、中国境内只剩下3474千米。不论是俄国时期还是苏联时期,即使是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在不断侵袭骚扰我国境内的同时,他们从未放松过对该地域的防御工事的建设。尤其是关东军的威胁日甚一日之后,他们更是加大了对沿岸防御工事的构建力度。至中队进攻时,其沿岸称得上堡垒密布,战壕纵横,铁丝网地雷带密如织网,构成了较为完成的防御体系。防线纵深依托河流沼泽丛林地带,形成了易守难攻的整体态势。即便在日军进攻苏联远东地区的时候,也没有选择从该地行动。但是为了截断外东北地区苏军向海参崴方向驰援,第3方面军必须向其实施猛烈的打击,牵制其行动,从而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此,特区在进攻发起前,特意又为第3方面军加强了3个工程旅(新征调的预备役)、2个舟桥旅和4个火箭炮兵旅(含1个地对地导弹团)、6个155毫米重炮旅(预备役),以加强其突防能力。第3方面军右翼进攻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至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一线的8个师,是所有进攻部队中唯一一支实施大规模火力准备的部队。

进攻发起之时,航空兵则率先发起攻击。按照外科手术式打击的要求,理想的攻击顺序攻应该为:第一波打击苏联的重要防控阵地、地面机动防空火力单位、机场跑道、机场指挥中心、封闭苏联飞机洞库,彻底消除对飞机的威胁,第二波打击苏联的指挥通信系统、指挥中心、重要通讯传输线路枢纽、发电站、能源补给站、重要铁路干线、军用火车站汽车站、军事基地、武器隐藏洞库。但是,中国空军目前无论从武器的性能和作战能力上,还是情报支持方面都无法完全实现其作战目的。因此,空军采取纵深战略轰炸与前线战术轰炸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尽可能瘫痪苏军的空中打击力量和防空力量,摧毁其通讯、交通、指挥系统,另一方面在前线为地面进攻部队提供强有力的空中支持。

苏军对来自空中的打击并非没有心理准备,但是特区先进的飞机率先攻击了他们的雷达站和机场,使得绝大多数飞机还没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中国人发动的闪击战要比德国人更加专业,规模也更大。这使得苏联人不得不再次承受比1941年夏天更惨重的损失。他们常规的的防空火炮阵地,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被摧毁。隐蔽的防空炮火只要一露头,就会被从天而降的“火箭”精准无比的予以清除。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之下,苏联人依然顽强的对空反击。不过他们的反击变得越来越困难。安装有空地导弹的枭龙和猛龙战机,对任何新出现的防空火力都给予毫不迟疑的打击。

B17、猛龙II远程轰炸机机群携带着大量燃烧弹、高爆弹、白磷弹在战斗机的护航下,从后方机场起飞,对海兰泡等城市实施地毯式轰炸。B25、猛龙I则携带激光制导的钻地炸弹,从前线机场起飞对苏联防御地带的中心堡垒实施精确打击。随着一枚枚钻地炸弹在激光束的指引下砸向苏联红军的堡垒时,一座座被认为可以承受155毫米口径炮弹直接命中而巍然不动的堡垒,就像烈火上的凝脂一样,瞬间坍塌。特区的钻地炸弹还无法达到后世的精准,尽管如此其在摧毁堡垒方面的方面的巨大作用依然令所有目睹的人瞠目结舌。这对于还活着的河防部队官兵的打击和刺激是不难想象的。当他们目睹一幕幕惨状之时,理所当然的要想轮到自己会怎样呢?他们的好奇心很快就得到了满足。在战争一开始就几乎完全丧失了制空权,这对于任何一支地面部队来说都无疑是灾难性的。

苏军还未从肆虐的空中轰炸中缓过劲儿来,对岸的炮声就已经隆隆响起。部署在黑龙江沿岸的各型火炮纷纷开火,按照预先设定的区域,实施火力覆盖。火箭炮兵的“风神”首先上演了惊艳的一幕,数千枚122毫米口径火箭弹作为第一攻击波闪亮登场,将对岸防御地带由近及远打成一片片火海。与天上缤纷落下的各型航空炸弹交相辉映。在千余门155、120毫米火炮的掩护下,工程兵旅舟桥旅开始在黑龙江的江面架设浮桥。此举引来苏联红军的猛烈反扑。其隐蔽的火炮以及幸存的河防舰队冒着炮火向浮桥架设地点进行了几乎是自杀式的炮击。中队的火炮定位雷达,在短时间内就扑捉到了苏联炮兵和河防舰队的位置坐标。火箭炮兵和地对地导弹团立即对暴露出来的苏军火力予以覆盖。空军也在预警机的指挥下向苏联红军炮位发射空地导弹迅速扑灭苏联红军的抵抗。舟桥旅、工程兵旅则冒着敌人的炮火,一丝不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敷设浮桥。500架直升机(340架从第1、第2方面军临时抽调)、1260艘冲锋舟、780艘民船、185辆水路两栖坦克(海军陆战队抽调),在空中地面的火力掩护下,从空中、水面向对岸发起冲锋。

炮声正隆,战火染红天空映红水面。垂直登陆的作战方式令苏军在措手不及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抵御。4000余名战士自空而降,在武装直升机的近距离掩护下,于炮火硝烟中快速展开,向各自的目标发起攻击。4000名战士在不到4公里宽的攻击正面、突然登岸,这对于惊魂未定的苏联红军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心理打击。他们在各级军官的指挥下,试图消灭这股军队。他们的努力获得了一定回报,但是与他们的付出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与垂直登陆部队取得的巨大战果不同,水面进攻部队遭到了来自岸防系统的巨大阻力。原来,苏联红军在己方边境的水中布设的抗登陆障碍物、爆炸物在炮火中受到巨大损失,但是他们预设在堤岸向水面方向的坡面上的暗堡、地堡隐蔽的非常好。不仅躲过了中国方面的多次侦查,而且在战斗开始之后一直隐忍未发,直至中国渡河部队半渡之时,这些暗堡的秘密射击口几乎在同一时间猛地打开。由中小口径机关炮、速射炮和轻重机枪组成的火力网,像毒蛇的信子一般贪婪地舔舐着渡河中中国士兵。

一艘艘冲锋舟和民船顿时在弹雨的侵蚀下破损沉没,战士也纷纷中弹落水,鲜红的热血染红了清晨时分的黑龙江水。突发的情况立即引起了岸上指挥渡河作战的指挥官们的注意,随即命令炮火支援。然而由于苏军的暗堡距离水面较近,进攻部队影响了岸上火炮的射界,所以干着急用不上力。而此时已经垂直登陆的进攻部队,突然遭到来自身后的猛烈攻击,像被狂风割倒的麦子一样成片倒下。半渡而击之,发挥了其应有的攻击效果。

在这危急的当口正向敌人纵深摧毁苏军碉堡,为登陆部队开辟进攻通道的猛龙轰炸机,在接到地面请求之后,立即转身向河岸扑来,由于不明了安保的具体位置,因此采取向堤岸密集投放钻地炸弹。也就是呼唤轰炸机折返回来开始投弹的那一刻,当渡河作战总指挥第3方面军参谋长倒霉的楚浩同志,听到前线传来提请飞机轰炸的消息之后(前线旅一级就可以呼唤空中支持),猛然从椅子上窜了起来,抓起电话急促的喊道:“立即取消轰炸命令!”然而,已经晚了,一枚枚钻地炸弹在击穿堤岸上的暗堡的同时,也炸开了堤岸。土石结构的大堤能够阻挡滔滔江水却无法抵御“掩体粉碎机”的**。宽达十余米的黑龙江大堤,顷刻间被炸开了数十道口子。

七月末八月初已经临近黑龙江的汛期,滔滔江水向银河倒泻一般从各个崩塌的口子汹涌而出,很快就冲毁口子间残存的堤坝。水势愈加猛烈。汹涌而下的洪水,不仅葬送了绝大多数空降登岸的中国士兵,而且突然变得湍急的水流,驱赶着渡河部队的各种载具向决口涌来。碰撞、颠覆、损毁,落水者死伤者不计其数。尽管每一名渡河官兵身上都有救生衣,但是在湍急的水流中也无法避免伤亡,况且还有器械载具的碰撞。尤其是两栖作战坦克的损失更为惨重几乎全军覆灭。(在这样的汹涌的水情之下,两栖坦克根本无法承受。)

“他妈的老子宰了你!”楚浩对着电话一通破口大骂:“要是能用这种方法,我们还他妈费心巴力的渡他妈的什么河啊!你等着上军事法庭吧!”放下电话之后,楚浩无力的跌坐在椅子上,喃喃地说道:“看来这次我是躲不过去了!”

战前并不是没有人提出采取水攻的方法对苏军发动进攻。被白林中以及军委断然否定。“我们并非是对苏军有什么仁慈之心”武定国解释道:“而是一旦采取所谓的水攻,大水决堤之后,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控制。决堤的洪水一旦在下游重新汇聚在下游涌入黑龙江,将会引起更大的洪水。大水泛滥之时,不仅影响苏军同样也会影响到我们的行动。而且苏联红军的二线三线部队,就完全碍于洪水止步,影响了我们聚歼其远东第2方面军的作战计划。我们不仅空落一个骂名,还不能达成战役目的,可谓得不偿失!”

岸对面,已经是一片汪洋。上面漂浮着包括尸体在内的各种垃圾渣滓。洪水无情的吞噬了敌我双方的生命,虽然双方死亡不成比例,但是整个渡河作战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洪水不仅造成作战人员的巨大战损,而且还冲垮了在决口上游地带还未完全架设成功的浮桥,激流带走了大量设施装备。仅剩下处于决口处下游较远距离的三座浮桥还可以使用。可是这个时候冲过去又能如何呢?大堤下面是白花花汪洋一片,大堤上面的决口还在继续扩大,浊浪滔天滚滚东去,空留下望洋兴叹的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