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2016党建热点解读

刘汉俊:“三严三实”是我们党固本培元的良方

【编者按】2015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宣部党建杂志社社长刘汉俊撰写的《“三严三实”是我们党固本培元的良方》一文。文章认为,“三严三实”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鲜明体现、价值观念的精炼表述、哲学思想的大众表达、文化理念的经典阐释。“三严三实”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核心,其根本在修炼党性,关键在做人做事,体现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文章共分三部分,本书收录时节选了第二、三部分。

“三严三实”是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的高度概括

“唯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品格,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始终坚持的“本色”,是党治国理政经验的一个关键词。“严”是“实”的保证,“实”是“严”的结果,“三严三实”是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的高度概括。

“实”贯穿我们党的奋斗历程。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之“实”相结合的产物。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之实践、时代发展之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深化了对发展规律、建设规律、执政规律的认识。这些都是基于发展之实、执政之实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干兴邦、求真务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了新的高度。可见“,实”是我们党的一贯追求。

“严”体现在党的作风建设各个方面。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作风建设,对“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等现象作过严厉批评,指出“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努力锻炼,认真修养,尽可能地逐步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和品质。”这些修养包括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坚持党内团结、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遵守纪律等。这些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品格和价值取向。

共产党人有着封建官吏所不可比拟的明确政治方向、高洁思想境界、高远人生目标,是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党性修养与养德修身合而为一的先进分子。党章规定,党员干部要“加强道德修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传统,体现的也正是“严”和“实”的要求。

造就“三严三实”队伍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保证

近些年来,少数党员干部不修政德、丧失党性,究其原因,就是不严不实,在修身、用权、律己方面的堤防失守。“三严三实”是我们党除病祛疾、固本培元的良方。党员干部必须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时时审视做人做事做官之德,将其作为必修课和基本功。只有培养和造就符合“三严三实”要求的党员干部队伍,才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修心”以“正心”。党员干部要坚持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本,遵守党章、对党忠诚,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说一套做一套、欺上瞒下、阳奉阴违;心中有民不忘本,牢记宗旨、权为民用,以民为本、安民为天;心中有责不懈怠,不负重托、有所作为,建功立业、勇于担当;心中有戒不妄为,严谨自律、见恶自警,慎独、慎微、慎初、慎权、慎欲、慎好、慎言、慎行,坚守心灵的高贵与洁净。

“养德”以“明德”。党员干部对待组织,要坚守政治信仰、政治原则,讲政治规矩、守政治纪律,自觉维护良好政治生态;对待自己,要“居上不骄,为下不媚”,坚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对待权力,切记公权民赋,不能私用滥用,甚至把权力变成寻租的工具。

“守志”以“补钙”。党员干部当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要“崇尚气节、崇尚严谨、崇尚务实”,经得起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考验,克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保持革命斗志与火热情怀。

“明礼”以“守法”。党员干部要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杜绝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自觉尊重宪法法律权威,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党的纪律是党内规矩,党纪先于国法,党纪严于国法。党员干部要手握戒尺、心存敬畏,带头遵守国家法律、严格遵守党规党纪,思想防线不可松懈,法律红线不可逾越,道德底线不可突破,纪律高压线不可触碰。

“尊道”以“弘道”。党员干部必须坚定理想、坚守信念,为真理而奋斗。今天要坚持的“大道”,是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无限追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不移,是对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忠实践行,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进行的不懈奋斗。“行天下之大道”,是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使命与担当。

“动真格”以“促实干”。党员干部要有建功立业、攻坚克难的决心,领导发展、造福人民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的本领,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要敢于拼搏,“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要不断创新,“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要求真务实,讲真才实学、真抓实干、真功实绩,“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科学求是,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

张荣臣: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探索和经验

【编者按】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荣臣在《先锋》2015年第8期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探索和经验》一文。文章认为,党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重要性,不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文章共分三部分,本书收录时节选了第二、三部分。

当前党的作风建设存在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向重视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实现党内生活民主化制度化大环境下,邓小平提出了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的路径。邓小平指出:“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此后,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在逐步探索制度化的道路。党中央在江泽民、胡锦涛领导下,提出必须“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权力制衡”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从严治党管党,集中解决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

、大扫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接见中外媒体记者时的讲话中,直指党内存在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四大问题,并把贪污腐败问题放在党内严重存在的四大问题之首提出来,表明了腐败问题的突出性、严重性,从而折射出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我们在充分肯定党的作风建设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充分地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任务依然非常繁重。

我们说依然非常繁重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当前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的问题比较多;二是解决作风建设方面的问题难度比较大;三是有些问题已经是为时已久、根深蒂固。因此,作风建设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信心不足,有的甚至存在“信仰危机”。二是有些党员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极少数党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个人名利斤斤计较,有的甚至跌入腐败的泥坑。三是一些党员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有的不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已经作出决定的重大问题公开唱反调。有的不讲党性,不讲原则,热衷于讲交情、拉关系。有的缺乏组织观念,不守纪律、不讲规矩。

特别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作风建设中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经过这次活动,全党改进作风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稳固。作风有所好转,“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有些是在高压态势下取得的,仅仅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觉尚未完全形成。有些问题的整改还没有完全到位,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破解,上下联动解决问题还没有真正形成合力。有的地方基层基础薄弱的情况还没有改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不畅、能力不强,贯彻群众路线到不了末端。有的干部留恋过去那种“一张报纸一包烟,优哉游哉过一天”的日子,希望教育实践活动只是一阵风,风头过了就可以我行我素了。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中反映出的问题,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健康成长,干扰了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离间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中国历史上因为统治集团严重腐败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当今世界上由于执政党腐化堕落、严重脱离群众导致失去政权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啊!”后来他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又深刻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过去大大增加,这就是党的十八大强调全党要经受住‘四大考验’、防止‘四种危险’的目的所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决定雷厉风行抓作风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这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看不到问题和症结所在,那危险就不远了。”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如果说党的作风建设有什么经验的话,提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个命题本身就是我们党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的反映。

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政治、组织、工作、生活等各方面一贯表现出来的科学态度和模范行为,是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外在体现。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仅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综合体现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成效,因而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党的作风建设是个持久的过程。我们一定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高新民: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政治生态

【编者按】2015年10月8日《学习时报》刊登了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高新民撰写的《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政治生态》一文。文章认为,净化、重构党内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完成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重构政治生态需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核心。民主集中制的最大功能就是调节党内关系。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政治生态问题,特别是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净化”政治生态,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又提出“重构”政治生态,凸显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年,政治生态的大方向、大环境顺应了改革开放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否则无法解释党领导的事业何以成功。但在局部地方或单位的政治生态中,也确实存在一些触目惊心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用“七个有之”加以概述: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有之。如果用特定术语概括,就是党内政治生活中出现了“圈子文化”现象。这些小圈子往往以某个主要领导为核心,通过选人用人,内部相互利益输送,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小圈子,严重损害了党的政治公信力,削弱了党的团结,败坏了党内风气。因此,净化、重构党内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完成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重构政治生态需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核心。政治生态所包含的基本的要素,如政治行为主体、价值、制度等,需要依据特定规则才能联结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联结的基本规则就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的最大功能就是调节党内关系。党内个人与组织,各部分组织之间,上下级之间,各级党委与同级党代表大会之间的关系,均靠民主集中制来维系。

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政治生态,需按照党章的规定,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所有的小圈子都是以选人用人为纽带形成的,打破某些地方和单位存在的任人唯亲、封官许愿的局面。只有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和领导成员,才能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尽管选举中也会有种种问题存在,也会产生被少数人操纵,甚至产生诸如南充党代会贿选案之类的令人震惊之事,但从总体上讲,发展党内民主,健全选举制度,把选人用人的过程置于大多数人的面前,比之领导者个人说了算,更有利于打破政治上组织上的小圈子,更有利于解决邓小平和习近平都批评过的党内关系中“人身依附”现象。为此,需要真正建立全党层面的程序科学、制度完备的选举制度和选人用人机制。虽然制度改革了也不能保证选出来的人全都是最优秀的,但可以使少数人任人唯亲、封官许愿、买官卖官成为不可能之事。当然我们不必照搬他国的选举模式,但我们一定需要有按照体现广大党员意志和权利、能够维系党的整体性、有利于实现党内关系正常化的民主选举制度。不会有十全十美的党内民主,但不改革就难以避免任人唯亲、封官许愿、团团伙伙等“圈子文化”现象,政治生态是否风清气正就只能依赖领导者个人素质和注意力而决定。说到底,党管干部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具体方式要改进。

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政治生态,需要增加党内政治生活透明度。所有的小圈子、拉帮结派、团团伙伙的内部运作,都以不公开不透明为存在的必要条件,其运作都是与潜规则、少数人暗箱操作紧密相连的。而对应一切暗箱操作的利器就是公开。已经推行的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在基层已经起到了积极作用。令计划等人的腐化堕落使我们更为迫切地看到这种公开的必要

性。

健全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政治生态,需要遵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民主集中制既含有政治的意义,又是党的组织原则,是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的最基本的规矩。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本质上是指符合于民主集中制的“常态”,既体现广大党员的意志,又保障党的领导集体的政治权威而非个人崇拜,既使地方、基层党员组织充满创新活力,又保障党的大政方针得以落实。没有民主集中制的调节,党内关系就无所适从。

刘宗洪:基层党建的创新点在哪

【编者按】2015年11月26日《学习时报》刊登了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刘宗洪撰写的《基层党建的创新点在哪》一文。文章认为,党的领导是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政治保证,而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基础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在不断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文章共分三部分,本书收录时节选了第一、二部分。

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和党员的作用,这是党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结构的变革和社会人员的流动,使不少基层单位出现了党建“空白点”。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各级党组织依据中央的要求实施了“基层组织全覆盖”的基础工程。大量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增强了党的政治影响力,但也出现了“党建工作形式化、娱乐化和庸俗化”的倾向。基层党组织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必须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着力于激发自身的政治功能。

依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尤其是党的纪律条例和廉政自律准则的要求,基层党组织应激发自身的政治功能。首先要在政治引领上坚定有力。基层党组织是政治组织,在基层不仅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而且要监督行政或管理干部贯彻党的方针和政策。基层党务干部面对基层单位的是是非非,应当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基层党组织不能在基层单位掌控政治方向,也就丧失了战斗堡垒作用。其次要在廉政建设上勇于担当。基层单位有大量而频繁的经济活动,如果对领导干部没有严格的监督极易滋生腐败现象。基层干部的腐败不仅会导致党的合法性资源流失,而且会扰乱市场运行的秩序。基层党组织一定要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坚决遏制形形色色的违法乱纪行为,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再次要在组织生活上严肃部署。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内教育和管理,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前提条件。基层党组织要严肃党的组织生活,传承党性集体修炼的特有传统,让广大党员都能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从而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提升服务群众与引领群众的双重能力

政党是基于现代政治文明而产生的,一旦执政,就要联系政府和民众,并成为两者之间的中介和桥梁。毫无疑问,政党与民众失去了联系,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应有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基层组织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既是党的宗旨的要求,也是政党政治的内在规定。目前,全国党的基层组织已经创造出服务群众的丰富经验。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仍然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群体性事件还时有发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基层党组织既要服务群众又能引领群众,方能巩固党的社会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是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定位。

依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任务要求,基层党建创新应当聚焦于提升服务群众与引领群众的能力。第一,既要解决群众的生活困难,又要关注群众的精神满足。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首要问题是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紧迫的生活困难。为此,基层党务干部要深入群众,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越来越突出了。有的群众需要广泛的政治参与,有的群众需要文化上的提升,也有的群众需要广泛的人际交往。因此,要把关心群众的物质生活与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融合起来。第二,既要做好思想工作,又要坚决依法治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基层党组织要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和依靠群众的力量完成党的的使命。但群众是有先进和落后之分的。既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群众,也要依据法律法规推进社会治理。事实上,基层党组织坚决推进依法治理,才能更好实现广大群众的利益。

辛鸣:心中有党,就是政治的明白人

【编者按】2015年7月7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撰写的《心中有党,就是政治的明白人》一文。文章指出,何为政治的明白人,如何做到政治的明白人呢,概而言之,就是要心中有党,明白党的信仰、明白党的战略、明白党的规矩。

做政治的明白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对广大县委书记所提四条要求中的第一条。列为第一,可见其地位意义的核心、关键与根本。那么何为政治的明白人,如何做到政治的明白人呢?概而言之,就是要心中有党,明白党的信仰、明白党的战略、明白党的规矩。

明白党的信仰,思想上就有了“主心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心中有宗旨主义、理想信念,就不会失魂落魄,不会得“软骨病”。现在有一些党员干部或“不问苍生问鬼神”烧香拜佛,或跪倒在西方社会所谓“普世价值”的石榴裙下亦步亦趋,皆是不明白党的信仰甚至背离了党的信仰。确实,对于现代世界来说,社会主义社会刚刚破题,共产主义社会尚没有成为现实,反倒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大有铺天盖地的态势。但是理想尚没成为现实不等于就是乌托邦,只要我们真正明白了党的信仰的理论逻辑与实际逻辑、立场选择与价值追求,就会透过资本主义社会表面的繁华看出背后的危机与必然的消亡,透过共产主义运动目前的韬晦看出其必然的胜利与铁的法则,就自然会对党的信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明白党的战略,实践中就有了“指南针”。90多年来一代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践信仰、实现理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代大势相结合、与人民诉求相结合,做出了一系列的战略构建,这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实践遵循。特别是“四个全面”作为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向21世纪的战略新构建,更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科学遵循、实践指南。明白党的战略,我们就会在应当与可能、理想与现实、未来与当下、根本与权宜等等的矛盾关系中找到平衡点,就会坚决抵制改旗易帜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就会从容而不急躁、包容而不糊涂、务实而不短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来证明道路自信,用发展创新的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来彰显理论自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更加成熟定型来宣示制度自信。

明白党的规矩,行为时就有了“高压线”。中国共产党是肩负着历史使命、有着8700多万成员的政治组织,必须有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明白党的规矩,就会知“不能为”,不会在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有丝毫含糊,不会各行其是,不会搞这样那样的变通;明白党的规矩,就会知“所必为”,会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明白党的规矩,就会知“所应为”,把纪律挺在法律前面,用高标准、严要求来规范行为,让先进与优秀名副其实,用党风引领社风民风。

三个明白归结起来,就是对党绝对忠诚,这忠诚要自觉、坚定、不打折扣,这忠诚要讲业绩、讲奉献、不放空炮。因此,做政治的明白人,不仅是县委书记的首要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所有党员干部的“第一律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