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 第二回 武帝暖饱思**欲大臣斗富坏国风

** 这本书相当的十分的好看,这是一本精彩的书,如果您有什么观点,留个评论吧 **

石崇夸富,斗败王楷,此事风靡京城。官宦巨商恐怕别人笑话自己节俭穷酸,纷纷效仿比富,你日食万钱,我日食几万。你穿金戴银,我府中镶饰珠宝无数。武帝的女婿王济宴请武帝,竟别出心裁,用人乳喂的猪崽做菜。更可笑的是,将军王愈家有棵上好品种的李子树。人们吃了树上的李子后都赞不绝口。按说王将军并不愁吃喝,家中财富也有的是。但他还是担心肥水外流。他想,我让家人拿李子卖钱,别人吃了李子,会不会将吃剩下的种子栽到地里,他日小树长大,结了果子,就会抢了我的生意,我还上哪挣钱去?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绝招,每当家人拿李子到市上卖时,他先让人将李子核取出,才可去卖。王将军自觉得意,那些市井百姓却觉得非常可笑,往往当作笑柄来说。

眼见着百官比富风气日盛,有些正直的大臣就沉不住气了。负责纠察京城百官的司隶校尉刘毅直言上书武帝道:“此风不止,国难泰,民难安,晋祚难持久!”

可武帝偏偏不这样想,他认为百官富了,就不会欺诈勒索百姓,还要感激皇上给他们带来了富足。他哪里想到,皇上给的棒禄毕竟有限,百官如此比富,不搜刮民财,不接受贿赂,怎能富有?又怎能如此地显摆和享受?

武帝对百官比富不但不加制止和惩治,反而大受百官生财之道的启发,竟也要学着做起买卖来。按说皇帝的权力无人可比,只要他一声令下,管你是何等显赫人物,刹时就要从高台上摔落下来,好一点的,虽可保住性命,但关在牢狱里,将终生不见天日。歹一点的,将是人头落地,那一生积攒下的钱财自然是归了国库,归了皇上。至于罪名,皇上就是金口玉牙,皇上就是阎王小鬼,给谁安个罪名实在不是什么难事。可武帝还算明白,要是这样随便欲加之罪,怕是没人再敢做官,没有百官,他岂不成了孤家寡人?那么谁替他带兵打仗?谁代他收取税金?谁帮他治理国事?谁帮他分解忧愁?思来想去,他决定既然太平盛世,不如皆大欢喜,自己也做做买卖,一来能赚些钱财,二来也能增加些情趣。皇上做买卖,自然不能叫卖瓜果小菜,他要做的买卖可以信手拈来,这就是买官卖官。那时候,县府用人干事,无非是些主薄、捕快、衙役一类的小差事,武帝自然看不起这样的小买卖,就是县官这样的七品芝麻官,他也看不上眼,让给能做这种买卖的官员去做就是了。他要做的是任命朝廷和地方中的大员,只要有人给钱,他就给官。他哪里想到,羊毛出在羊身上,靠买官当官的人定不是安分守己的人,自然是当了官后就拼命搜刮民脂民膏,弄得百姓怨声载道,巴不得天下大乱,早些换了天日。

某天,有位大臣举荐了一位江南士族子弟李升做官。这位大臣口若悬河地说了李升的种种高风亮节。武帝听罢,捋须微微一笑说:“这李升确实是个人才,我大晋缺的就是这种出类拔萃的人物。不过依朕看来,天下人才有的是,发现的就是人才,用了的就是人才,没发现的,没任用的,即便是旷世奇才,也是废物一个。”说到这里,武帝瞥了这位大臣一眼,一语双关地说,“你再跟朕说说,他还有何种特殊的表现?”

这位大臣早已耳闻皇上卖官的事。见皇上问出这样的话来,心中也就明白了几分,急忙从袖中拿出一份礼单,恭恭敬敬地呈给皇上。武帝接过一看,竟是纯金一万两,金元宝一百个,珠宝一箱。武帝看过,不由眉开眼笑,心想,这个大臣还是明白些道理的,还明白好东西是要花大价钱买的。于是,他跟大臣说:“既然爱卿一再举荐李升,看来这李升定不是等闲之辈。朕就依了你,明日就任命他为兵部侍郎。”

大臣急忙叩头谢恩,待出了宫门,就急奔李升的住处,自然是为了得到李升的赏银。

第二天,武帝宣百臣上朝,当众宣示御旨,封李升为兵部侍郎。

司隶校尉刘毅听后,急忙上前奏道:“皇上,封李升为兵部侍郎,微臣认为不可。李升并无功绩,却一步登天,难以服众!”

武帝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朕授予他官职,他自然勤勉劳作,其功绩当然会有。爱卿不必多言,朕自有主见。”

刘毅本是鹤发老臣,素以刚正不阿而著称。见皇上不听他的谏言,胡乱用人,就犯了刚直的劲,竟在龙殿上长跪不起。武帝见状,喝令百官退朝,单独要刘毅留下。待百官退尽,武帝才上前将他扶起,然后一语双关地说:“爱卿忠心可佳,朕心如明镜。对于李升,用则用之,不用则不用之,只要爱卿明察暗访,抓住把柄,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武帝这样说,是有他的主意,卖官的钱已经收了,总得做做样子,否则,今后谁还跟他做买官卖官的事?如若抓住把柄,将李升罢免,一来可杀一儆百,让百官守了规矩,二来其空下来的官位又可重新卖官,这一举两得的事是可以做的。

刘毅自然不知皇上的心思,还以为皇上被自己的言语打动。退朝后,就急令手下人跟踪李升,务必抓住他的劣迹。可巧李升刚刚当上大官,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就见他骑着快马,在京城纵马狂奔,加之家人的几匹快马,犹如几匹猛虎下山,吓得百姓惊恐逃窜,撞得锅翻盆倒,一片狼藉。有那躲闪不及的,竟被烈马踩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刘毅得报,立即命人将李升拿下,又将人证物证统统收留。然后上朝禀告皇上。武帝正巴不得这样,立即下旨免去李升官职,将其打入牢中。只可惜了李升本想花钱买官,既可光宗耀祖,又可富贵人世,却没想到花钱买来了祸害,乐极生悲中,惊醒黄粱一梦。

武帝处理了李升,又开始谋划买官卖官的买卖。可就在此时,杨皇后的叔叔杨济却突然惹起了事端,闹得民怨沸腾,众官上本要求惩治杨济。原来正月初三这一天,杨皇后的叔叔杨济带着随从在闹市中闲逛。猛然间,杨济的眼睛瞪大了,原来他看见了一个穿着一般,长相却十分迷人的女子。杨济历来好色,见了这样美丽的女子,当然想夺到手中,成为自己的玩物。就见他三步并作两步,走到这女子的跟前挑逗起来:“小娘子,你生得如此娇丽,却为何穿得这般寒酸?你若能嫁给我,我保你穿金戴银,吃香的,喝辣的,享不尽人间的荣华富贵!”

没想到这女子听罢,竟是柳眉一挑,厉声吼道:“我已是婚配之人,岂能再嫁他人?此处乃是京城,你如此胡作非为,调戏良家女子,你难道就不怕王法吗!”

杨济听了,嬉皮笑脸地拥上前去,就要抱这女子。女子惊慌中一边奋力反抗,一边高呼救命。杨济却不怕女子呼喊,强行抱住女子后,浪声浪气地说:“我的小娘子啊,实话跟你说吧,我就是王法。你听说当朝大臣杨济了吗?眼下搂着小娘子的人就是杨济,你能让我搂着,小娘子的福气不浅啊。小娘子啊,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你就是不怕我,也总得怕我的侄女吧,她是谁?她就是当今的国母杨皇后。皇上虽说是一国之君,可我的侄女能在他的枕头边吹耳边风,而且吹了就管用。小娘子,看见我在你面前低三下四的模样了吧,皇上在我侄女的面前也是这个样子,有我侄女杨皇后撑着,你说我是不是王法呀?”

女子听杨济说出这番话来,倒也害怕,忙小心回道:“这位大官人,我不但已是他人之妻,且膝下已有子女。虽说我为普通百姓,但夫耕我织,夫妻恩爱,上敬养老人,下扶养儿女,小日子还算过得去。民女没有非分之想,请官爷体谅!”

杨济听了,哈哈大笑:“小娘子错矣,俗话说,‘良鸟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像你这样的天香国色,竟让粗劣草民玩弄,难道你不觉得委屈?”

女子听了,又羞又恼,又不敢强来,只能夺路逃走。杨济此时已是色迷心窍,怎肯让一个俏丽女子就这样离去。就见他张开双臂拦住女子,接着又粗暴地扯动她的衣裙。围观的百姓见杨济是官人,随从又各个如狼似虎,也只能眼中喷火,却敢怒不敢言,都怕惹火烧身。

正在此时,就听见晴天霹雳般的一声怒吼:“光天化日日之下,调戏强抢民女,难道就不怕王法吗?”

杨济听了,吃了一惊。再一看去,就见怒吼之人长得浓眉大眼,,面色黝黑,穿着纳着补丁的布衣布裤,看上去像个牵牛耕地的农夫。杨济当然不会把这种人放在眼里。他冷笑着打量了一番来人,吼道:“你是何人,竟敢打扰我的春梦!”

那人并不搭话,而是径直扑向女子,颤声叫道:“娘子受委屈了,快跟我回家去!”

杨济听了,明白过来,不由讥笑着对那个男子说:“我当是何等富爷,原来是一堆牛粪,一朵鲜花插在你这堆牛粪上,你不觉得受用不起吗?”

那男子瞪了杨济一眼,愤怒地说:“我们是普通的百姓,只想规规矩矩的过日子。至于谁是一堆牛粪,让围观的百姓来说!”说完,搀着娘子要走。

杨济吼道:“想走,没那么容易!我来问你,触怒本官,难道是老实规矩?官向民要的东西,民竟敢不给,难道是安分守己?像你这样不识抬举的贱民,只能官法从事!”说完大吼一声,“来人,将女的夺下,将男的打个半死!”

那女子听了,死死抱住丈夫,泪如泉涌!

杨济手下得到主人的命令,如群狼猎食,大打出手,可怜那男子怎扛得住这么多恶人的毒打,顷刻间一命呜呼。女子见状,抱住丈夫,呼天喊地,其情景格外悲惨凄凉,围观的百姓无不落泪。

杨济见打死了人,不但不觉得害怕,还觉得出了一口心中的恶气。他走上前去,踢了血泊中的男人一脚,然后恨恨地说:“敬酒不吃吃罚酒,天生的贱骨头!”说完,他嬉笑着对那容颜惨淡的女子说,“他死了,这回你没有了恋头,跟我回府去吧。”

此时的女子披头散发,哭成了一个泪人。见杨济又死皮赖脸地凑上前来,女子猛地站起身来,用手指着杨济,怒吼道:“似你这种人面兽心的豺狼,也配娶我?看看天上的乌云吧,总有一天,惊天的霹雳会劈了你!”说完,她转过身去,冲着丈夫凄凄凉凉地叫了一声,“我的夫君啊,我的可怜的夫君啊,想不到你我夫妻一场,今日竟在青天白日之下,惨遭官家毒手,让我们恩爱夫妻从此分离,好恨啊,好恨!”此时的她仰望苍天,声泪俱下,“苍天啊,苍天,你若有眼,就看看我们的冤屈吧!就替我们报这血海深仇吧!”说完,她将头一低,向路旁的一尊石碑狠狠地撞去,刹时,就见这女子脑浆崩裂,鲜血横流,一股冤魂随丈夫而去。

杨济见状,顿足叫道:“美人变尸骨,美味变残羹,叫本老爷空欢喜一场,可惜呀,可惜!”说完,扬长而去。

围观的人群中出现了躁动,有人指着杨济,低声骂了起来。

此事迅速传遍了京城,百姓对杨济的恶行无不恨得咬牙切齿。也有正直的官员实在按捺不住心中的义愤,将此事报告给司隶校尉刘毅。刘毅听罢,拍案而起:“此种无法无天的官员,就是皇亲国舅,也必须依法惩治!”说完,他怒冲冲地上朝,立刻将此案禀告给武帝。

武帝听后,龙颜震怒。他刚想下旨治罪,又一想,此事还应慎重,因为杨济乃是杨皇后的叔叔,也是临晋侯杨峻、车骑将军杨珧的弟弟,为几个区区草民,就与皇亲国舅闹翻了脸,显然是不值得的。想到这,武帝沉下脸来对刘毅说:“爱卿执法如山,人人皆知,朕甚感欣慰。我将令人调查,若杨济真的如此胆大妄为,我定为百姓申冤报仇!”

刘毅闻言,欣喜道:“皇上圣明,如此,我大晋江山根基牢矣!”

这边刘毅告状。那边杨济听到风声也没闲着。他急忙入宫找到杨皇后,愁眉不展地对杨皇后说:“皇后啊,我听说刘毅在皇上面前奏了我一本,说我在民间强抢民女,逼死人命。这简直是无中生有,造谣惑众!我杨济身为皇亲贵族,怎能看上衣裳褴褛的草民之女,我这样做,岂不是坏了我杨济的名声!再说了,刘毅早就与我有仇,把我看成眼中钉,肉中刺,所以才在皇上面前告我恶状,想置我于死地而后快。皇上如若听信他的谗言,我杨济简直是冤深似海,死不瞑目了!皇后啊,我是你的叔叔,好歹你也要为我做主!”

杨皇后对此事多少也有些耳闻。听了杨济的表白,她不由瞥了一眼自己的叔叔,沉吟片刻说:“叔叔,有道是身正不怕影子歪,自己做的事就要自己担着,何必来找我管这闲事?你的事你找皇上分辩去,怎能让我这皇后干预政事?”

杨济哭丧着脸回答:“叔叔大祸临头,难道你能见死不救?更何况我名声扫地,身首相离,你作为我的侄女,就感到光彩么?再说了,你作为一国之母,竟救不了自己的叔叔,难道就不怕天下人耻笑么?”

杨皇后听了,不屑一顾:“你惹的祸,与我何干?天下人又笑我什么?”

杨济回道:“笑你这作皇后的仅仅是个摆设,笑你这当皇后的没有一点权力,没有权力的人还有面子么?没有面子的人,别人还能瞧得起么?”

杨皇后听了,倒觉得有些在理。她正在心中谋划着怎样救叔叔,忽听有太监叫道:“皇上驾到!”杨济听了,吓得浑身颤抖,又来不及躲闪,急忙和杨皇后跪在地上迎接武帝。武帝见了杨济,心中极为恼怒,他手指杨济,吼道:“杨济,你身为大臣,为何不守法度,惹下杀身之罪?”

杨济颤抖着身子,急忙辩白:“微臣冤枉!”

武帝听后,更加愤怒:“杨济,你死到临头,还这般狡辩,实在可恨!我知道刘毅的为人,他绝不会无端弹劾大臣。我作为一国之君,难道分不出是非真假,难道分不出虚虚实实?再不如实招来,我即刻让你去死!”

杨皇后见状,也怕武帝在愤怒中真的杀了叔叔,心想:“到了这种时候,再不说实话,皇上如何能信?如果皇上不信,就会认为杨济犯了欺君之罪,那叔叔的活路可就没了。”想到这,杨皇后急忙对杨济说,“快将实情向皇上如实招来,孰轻孰重,皇上自然明白,你这般抵赖,叫皇上如何为你做主?”

杨济见实在掩饰不了,只好横下心来,将事实经过如实向武帝做了禀告。

武帝听了杨济的供词,心想:“我的这个国舅爷可真是够狠毒够霸道的,这样的人不严加惩治,今后势必会更加依仗权势,肆意横行。他犯了这样的大罪,如果不给他一个颜色看看,大臣们肯定心中不服,百姓也会心中怨恨,如真是这样,皇上的日子怎能安稳?天下怎能太平?”想到这,武帝沉下脸来,对杨济训斥道,“你身为大臣,这样残害百姓,自然是死罪难逃;朕问你事实,你又欺瞒于我,这更可治你于死罪!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杨济听罢,吓得魂儿都没了,一边磕头,一边求道:“皇上饶命,皇上饶命,微臣再也不敢了!”他一边告饶,一边用眼神向杨皇后暗示。

杨皇后看了,自然明白叔叔的用意。她急忙用纤细的手指指着杨济训道:“男人好色,本是天性,色迷了心窍,有时就管不住自己,就会做出为非作歹的事,所谓色胆包天,就是送给你这种人的。皇上即便杀你,你也是罪有应得!”说完,她用娇媚的眼神瞅着武帝说,“皇上啊,杀了杨济,是理所应当。可也使臣妾心存顾虑,这样做,会不会毁了臣妾的声誉?因为在外人眼里,杨济之所以敢于作恶,定是依仗着皇后的势力,那么皇后又仗着谁的势力?自然是皇上。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皇上杀杨济,当然是秉公办事。可也会闹得满城风雨,人人皆知。这必然使那些幸灾乐祸、心怀不轨的人乘机将此事添油加醋地宣扬,说皇上管教不严,才出如此恶事,这不但使臣妾的名声扫地,就怕皇上的名声也要受到诋毁。为此,臣妾心中十分不安。为平民愤,为给大臣们一个说法,恳请皇上将臣妾与叔杨济一同治罪!”杨皇后说完,泪如雨下。

武帝听了,不但舍不得治皇后的罪,还觉得皇后的话颇有些道理。再想到男人好色,本性难移,自己也到处拈花惹草,武帝的面色就缓和了许多。他皱着眉头,瞪着眼,一会儿瞅瞅杨济,一会儿瞅瞅杨皇后,想了许久,才对杨济说:“你身为朝廷大臣,既有官位,又有钱财,喜欢女人,明媒正娶就罢了,何必为一个乡野女子这样不顾身份?”

杨济见武帝态度有了改变,心中庆幸万分,急忙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说:“臣也是这样想的。可‘家花没有野花香’,见了好看的女子,魂魄就丢了几分,就管不住自己了。”

武帝听他说得实在,心中的怒气又减了几分。于是,他板起面孔,对杨济训道:“朕只饶你这一次,下次再这样为非作歹,不用我追究,自己就找个僻静的地方寻了短见,也算你有些志气了!”杨济等的就是皇上的这句话,急忙叩头谢恩不止。

几天过去,刘毅左等右盼,武帝却似乎忘了此事。一天早朝,刘毅按捺不住,不由向武帝奏道:“杨济身为我朝大臣,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女,逼死两条人命,好端端的一个家庭,就因强权作恶,使老人失去儿女,幼儿失去父母。杨济这样的恶臣如不加惩处,百姓怎能安居乐业?国家怎能太平?”

武帝听罢,微微一笑说:“刘爱卿所奏之事,我已派人调查,事实并非如此。杨济作为我朝大臣,怎能不知不守我朝的森森法度?尽管如此,刘爱卿尽职尽责,其心可嘉,朕心中甚感欣慰!为此,赏银五百两,赐锦缎五十匹,以褒奖其刚正不阿,一心为国为民的高风亮节!”武帝这样说,自然有他的用意:既要保住杨济的性命,也要让群臣认为他这个皇上不护短儿,还是奖罚分明的,同时也给了刘毅一个台阶,你刘毅只管顺着台阶下去就是了。

要是别人听了武帝的这般话,也就明白了大概,当然要顺坡下了。可偏偏刘毅是个只要认为自己无错,就要据理力争,几头老牛也拉不回来的人。刘毅听后,急忙分辩:“皇上,杨济作恶,有目共睹。我已求得人证、物证,岂能不严惩于他?望皇上明查!”

武帝听了,不由有些恼怒,心想:“这个刘毅真是个不会随风转舵的人。我当然知道杨济的恶行,只是碍着裙带的关系,才左右为难,才和起了稀泥,难道刘毅真不知我的苦衷?”武帝见刘毅不依不饶,就觉得刘毅太不给他面子,左右衡量了一番,还是觉得不能将裙带关系扯断。于是,武帝沉下脸来,大声叫道:“杨济可在?”

杨济听了,吓得颤颤巍巍,一边出班跪下,一边为自己辩解:“皇上,刘毅所奏,根本不实。我身为朝廷大臣,怎能不知国家法度?再说了,我身为皇亲,怎能看上草民之女?这样做岂不坏了我的名声?更何况我并非贫贱,想娶小妾,花些钱明媒正娶就是了,何必祸害百姓,闹得满城风雨?”

武帝巴不得杨济这样说,正好为他开脱。但又不能过分护短,以免引起大臣们的非议。于是,武帝对杨济正色训道:“刘爱卿所奏尽管有些不实之处,但他是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秉公办事,令朕甚感欣慰。你作为皇亲,本应维护国法尊严,不应骚扰百姓,却为何遭人弹劾?定是有不检点之处,才招来满城风雨。为正国风,将你官降一级,剥夺两月俸禄!”

杨济听后,表面上装得诚惶诚恐,心中却心花怒放。看来皇上还是念着杨皇后的面子,才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急忙叩头谢恩。

没想到刘毅听罢,面色气的青紫,大声吼了起来:“皇上,如此惩罚,法度失准,民怨难平,众臣不服!”

武帝龙颜显露不快,反问道:“且说哪个不服?”说完,阴森森的目光向众臣扫去。

众大臣当然知道深浅,都学会了见风使舵。于是,各个噤若寒蝉,原地不动。

刘毅见了这般情景,气得浑身发抖,厉声叫道:“纵观天下,皆是大晋的天下;俯看芸芸众生,皆为大晋的子民。皇上如此赏罚不公,难道就不怕坏了江山,毁了民意!”

武帝听后,勃然大怒,“大胆刘毅,竟敢在朕的面前放肆!众臣如都学你,皇威何在?我又怎样治国安民?来人,将刘毅推出,斩首示众!”

正在此时,殿内有人高叫:“皇上息怒。念刘毅一心秉公,为的是大晋的江山,保的是大晋的子民,还望刀下留情,给刘毅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武帝望去,说话的不是别人,乃是自己的胞弟、齐王司马攸。这司马攸虽然是武帝的亲兄弟,又是赫赫有名的王爷,但他平日里礼贤下士,为人厚道,办事通情达理,所以在百官中颇有一定的威信。见他说话,有些大臣的胆子也大了起来,纷纷出班,为刘毅求情。

武帝见齐王和大臣为刘毅求情,就有了顺水推舟,送个人情的意思。

谁知刘毅竟认了死理,心想,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你皇上哪能黑白不分地做事?就见他挺着胸膛,大声嚷道:“我本无错,如何改过自新?皇上不惩治恶臣,反加罪于忠臣,这难道是秉公办事吗?”

武帝听后,火气升天,他一指刘毅:“都似你这般忠臣,如何让我驾驭众臣?都似你这样,我这皇上岂不成了摆设?来人,将刘毅推出斩首!”

刘毅听罢,不但不害怕,反而哈哈大笑:“我刘毅为民申冤而死,为正国风而死,死得光明磊落,死得无怨无悔!”说完,刘毅又泪如雨下,仰天叹道,“朗朗乾坤之下,竟然如此黑白不分,我大晋江山怕是从此根基不牢,隐患丛生了!”

武帝当然不愿意听刘毅说出这种丧气的话,正要发怒,却见刘毅挺胸昂首,已经大步向殿外走去。武帝望着刘毅的背影,心又软了,心想,刘毅敢于弹劾皇亲,这样的直言忠臣实在难得,杀了他,怕是没人再敢当晋室的忠臣了。更何况刘毅说的是实情,并无过错,却把人家杀了,这样做是不是太不公正,太难让人口服心服了?就是我武帝也心难安,愧对屈死的人了!想到这,武帝就有了后悔之意,就盼着有大臣再为刘毅求情,他好见风使舵,给个人情。但众大臣见皇上震怒,哪个再敢引火烧身?

突然,有卫士慌张进殿禀告:“启奏皇上,刘毅走出殿外,竟然直奔一棵大槐树下,将自己锁在树上,说他要与大树同生共死!”原来刘毅见武帝迟迟不加惩处杨济,就知道皇上碍着皇后的面子,有意偏袒杨济。刘毅是个眼中揉不得沙子的人,就想冒死进谏,所以在上朝之前,就将一根绳锁偷偷地缠在腰间,没想到果然有了用处。

武帝听后,心中不免叹息,似这种忠臣,真是天下难寻!只是箭在弦上,怎能收回?刘毅啊,刘毅,莫怪朕无情,到了这种程度,我若不杀你,众官岂不看我软弱无能!想到这里,武帝传旨道:“将大树锯倒,让刘毅与槐树同死!”

卫士得令,急忙找来铁锯和大斧,“丁丁当当”地锯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听见大槐树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树叶也纷纷飘落。刘毅见了落叶,知道自己的死期就要临近,不由仰天叹道:“老天啊,杨济作恶,却能活在人世;我刘毅为民申冤,却要离开人世,难道这苍天之下,还真有这冤死的孤魂么?刘毅啊,刘毅,人生一世,早晚是死,这番死法,好!好!好!”话音刚落,就听见惊天动地地一声巨响,就见那棵大槐树轰然倒下,将刘毅砸在树下。再看那刘毅,音容笑貌皆无,活生生的一个人转眼间就化作烟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