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39之海狼
中国有一句古话: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同样在西方也有一句能大致对应的谚语:better lose the saddle than the horse(吃小亏占大便宜)。虽然德军部队没有完成将苏军从坚固防御工事里吸引出并在运动中歼灭的预定任务,但是两翼包抄的德军还是推进到了距离特拉维不到30公里的地方。留给苏军突围的空间十分狭小。
在向突破口赶路的苏军在知道了德军已经推进到了特拉维附近,但是德军还没有封闭突破口,苏军还有突围成功的希望,所有尚在包围圈里的苏军部队都加快了自己的脚步,向特拉维突破口涌了过去。
在只有二十来公里宽的特拉维突破口上,挤满了苏军的车辆和坦克,在德军攻击了突破口之后,下了几场大雨,虽然德军飞机因为大雨的原因没有再过来,但是道路也变得更加泥泞,更加难以通过,苏军向外突围的速度也被迫放慢很多。而这时德军已经开始在往前线调动远程大炮,德军在看到突破苏军两翼的阻击线没有多大的希望,便开始动用远程大炮,准备用密集的炮火和空军的对地支援轰击堵在特拉维突破口上的苏军士兵及其车辆和坦克。
就在苏德两军在特拉维地区拼死战斗的时候,一行德官和警卫士兵在一个高加索籍向导的带领下来到了一个古老的高加索人群居地。
在向导的带领下,几个德官和这个高加索人群居地的几个带头人在一间密闭的房间里密谈了一个多小时后,一行人走了出来,德国人上了他们开来的汽车快速离去。而送他们离开的部落首领的嘴角也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在18世纪,沙皇俄国开始将高加索地区列入了征服目标,19世纪初,沙皇派出以叶尔莫罗夫将军率领大军对北高加索进行讨伐,俄罗斯军队对车臣人采取了有效的战术,例如砍光森林,使车臣人失去藏身之所,难以隐蔽,在一定时期里使俄罗斯军队得到安宁。车臣人像一切北高加索山民一样,主动袭击和抢掠俄罗斯人,而俄罗斯军队也对车臣发动了残酷无情的军事行动。从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初,出现了车臣人的国家—‘沙米尔伊玛玛特’,但这个国家于1864年在俄军的武力进攻下瓦解,臣服于沙皇俄国。
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期间,各种政治势力和军事力量在北高加索地区进行了残酷的较量争夺。苏联红军则在艰难的国内战争中得到高加索山民的可贵相助。最终结果表明:角力各方的最大收益者,乃是布尔什维克政权。当然高加索也得到了回报,在车臣就开始了一个独特的民族发展历程—北高加索地区既没有分裂成若干小国家,也没有完全实现一体化,而是实行了一种民族自治政策。但是在列宁去世后,苏联政府在苏联范围内实施经济一体化政策的时候,没有考虑到高加索地区和高加索人他们的传统习俗和固有的社会方式,在这个地区强行推行的经济一体化政策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生活,招致当地人民的激烈反抗,尤以车臣为最。造成该地区人民与苏联埃政府长期的紧张和对立。从十月革命之后直到30年代,车臣地区对苏联政府的反抗一直时断时续:从1929年到1930年,车臣发动了反对苏联政府的暴动,最后被强力镇压下去。)
因此德国在仔细分析了高加索地区的民族和苏联政府之间的矛盾后,认为他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进一步打击苏联,而德军在进入高加索地区后受到了当地人的热烈欢迎和有相当一批高加索人加入了德国组建外籍部队这个事实更加坚信了德国人这个想法。而且由于德国在和北爱尔兰共和军的合作过程中,北爱尔兰共和军和德国的配合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虽然合作行动最后被希特勒叫停,人员撤回,最后只是德国海军实施的不定期向北爱尔兰共和军提供一些武器弹药的行动被固定下来,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是这个也使德国很多高级军官看到利用当地人在实施一些上不了台面的行动的时候所带来的好处。因此在高加索战区陷入僵局后就有几个军官提出可以利用高加索地区车臣人和俄罗斯人之间的矛盾来实施一些上不了台面的行动,打击苏联人的意志,迫使苏军将部分部队从前线调回后方,减低前线德军作战部队的压力。
不过也有人对这个计划提出质疑,认为苏联的情况和英国的情况不太相同,实施恐怖袭击的效果很有可能没有英国的效果好,甚至有可能会出反效果,还不如多招一些高加索人入伍更好。
不过在经过多次讨论后,随着战场局势的发展,认为应该利用车臣人去对苏联实施一些恐怖袭击的派别占了上风,因此出现了在开头德官拜访高加索车臣部落的一幕。
而此时在特拉维封锁口上,第一天德军飞机对突破口的苏军轰炸过后,由于后面几天天气并不好,天气一直阴暗,天空能见度不高,云团压得很低,不能满足德制ju-87俯冲轰炸机的飞行要求,因此德军飞机并没有起飞继续对突破口的苏军进行攻击。北高加索方面军抓紧这个机会,加快部队的突围速度,同时后卫部队拼死抵抗在后面收缩包围圈的德队。德国被阻击在特拉维突破口外围的军队只好使用大口径榴弹炮对突破口实施攻击,以期阻止苏军的突围,但是由于没有准确的地面和空中指引,效果并不明显。
在两天以后,天空终于放晴了,这时德国空军负责支援南方战场的航空队联合在该地区部署的部分德国海军航空兵部队出动大批飞机对特拉维突破口实施猛烈轰炸。在这次轰炸中,德军俯冲轰炸机对滞留在特拉维突破口的苏军坦克和车辆进行猛烈攻击,在此次攻击中苏军损失了三十多辆坦克和四十多辆汽车,人员损伤无数,其余的幸存苏军坦克装甲车辆和车辆连忙没命躲进了树林里。
在随后的几天里,虽然部分苏联战斗机从远处的二线机场飞过来和德军攻击机群争夺制空权,但是德国战斗机数量非常多,苏联战斗机虽然非常勇猛,但是还是无济于事,还是无法控制住特拉维上空的局部制空权,德军战斗机在牢牢控制住特拉维上空的制空权后开始对地面上的苏军人员和车辆实施攻击,苏军的突破基本上被遏制了。同时两翼的德军开始在空军的掩护下从特拉维南北两翼向特拉维进行突击。
在几天以后,北翼的德国‘a’集团军和南翼的德国北非装甲集团军合围部队终于在特拉维会合,封闭了特拉维突破口,但是由于先期到达的部队数量不多,突破口的兵力比较薄弱,苏军还是突出去了一些部队,包括一部分坦克部队,不过随后德军建立了第二道,第三道封锁线后,特拉维突破口就彻底被德军给封闭住了。
在被封闭在包围圈里的苏军脱离了原有的防御工事,被困在越来越小的包围圈内,遭到德军飞机,大炮的猛烈杀伤,特拉维以西成了一口血肉沸腾的‘大锅’后来在德校的教材里这个战役被称作‘特拉维开水壶’。
德国陆军和空军在东线苦战的时候,周天雷已经开始在策划一个彻底击败美国大西洋舰队,同时辅以在大西洋上作原子弹爆炸试验,以期达到将美国吓住的计划,根据以海森堡为首的德国核物理专家他们的报告的进度,他们已经在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上原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补充性研究,初步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在军方的配合下,在德国南部山区一个秘密基地进行了一个小规模的爆轰模拟试验。虽然模拟试验规模很小,但是通过这个试验,验证了海森堡他们研究出来的原子弹理论方案的正确和错误之处,在纠正了错误后,开始进入了原子弹的试验性生产。
德国政府和军方高级代表在听取了海森堡的计划汇报后,决定制造四到五个实验型核弹,其中第一个将在大西洋某德国控制的岛屿上进行公开核爆,除正式验证原子弹威力外,另一个目的就是想向美国和苏联施加压力,下一个计划是用德国新研制的六发远程轰炸机投掷一枚,除了验证飞机投弹的问题外,另一个目的就是向美国施加压力。表明德国在必要的情况下有能力向美洲大陆投掷原子弹。而德国海军则必须严密保护试验的进程不受到美国海军的干扰。并授权海军在必要的前提下可以采取一切海军认为必要的行动,无需事前请示,贻误战机。
因此周天雷根据这个指示,决定拟制一份和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进行‘摊牌’的作战计划,这个计划以重创美国大西洋舰队为目的,使美国大西洋舰队在战争结束前和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都无法再重新控制大西洋。同时也可以震慑英国,减缓他们靠拢美国的趋势。
德国海军开始进行集结,德军开始将在地中海和黑海的大部分舰只开始进行抽调,同时将这些地区的防务交给意大利海军,因为德国海军的评估是在短期内,黑海和地中海不太可能受到比较大的威胁,特别是从太平洋和印度洋方向,因此德国海军没有太多的必要在这个地区保持一只强大的海军力量,意大利海军完全可以承担起这个任务,同时也可以满足那个自称现代恺撒的意大利统治者的虚荣心。
周天雷为什么会作出这种决断,是因为根据德国的情报,山本五十六率领的日本联合舰队已经和美国太平洋舰队开始在瓜达卡纳尔岛交上了火。
日本联合舰队由于在中途岛海战的惨败,开始慢慢失去了战争初期在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也失去了战略主动,被迫停止了战略进攻,放弃或推迟了对斐济、萨摩亚和新咯里多尼亚等地的进攻。但日军为了挽回局面,仍决定继续实施对南太平洋诸岛的进攻,计划先在瓜岛修建航空基地,前出航空兵力,以掩护对新几内亚岛的莫尔兹比港的进攻,在新几内亚岛站稳脚跟后,再向东南逐步推进,进逼同盟国在南太平洋上的重要基地—澳大利亚,以此重新夺回战略主动权。
为实现这一个日本大本营作出的战略企图,日本陆军部将新组建的第17军调到了该地区,该军百武晴吉中将任军长,军部设在新不列颠岛的腊包尔,该军现辖有南海支队、一木支队、青叶支队等部,总兵力约十三个大队,集结于新几内亚东部和俾斯麦群岛,担负攻占莫尔兹比港的任务。而日本海军部则组建了第8舰队,并任命三川军一中将为司令,下辖第6、第18战队、第29、30驱逐舰大队、第7、13、21潜艇战队,拥有包括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3艘在内的多艘军舰和潜艇,主力部署于腊包港,以协同陆军第17军作战。同时日本联合舰队加派第25航空战队所辖的百余架岸基飞机进驻腊拉包尔,以其为日本第17军和海军的第8舰队提供制空权保护和空海、空地配合。
日军在腊包尔建立军港的时候,同时四处派兵占领附近的岛屿,他们在占领了图拉吉岛后就开始修建机场,并对附近岛屿进行勘察,发现瓜达卡纳尔岛虽然多山多丛林,但该岛北部隆加河冲积出来的平原地势平坦,比图拉吉岛的地形更适合建机场,于是派门前鼎大佐率第11工兵队约2000名工兵登上瓜岛,开始修筑机场。二十天后又加派冈村德长少佐率第13工兵队约700名工兵上岛,加强施工力量,并限令于下个月初完工。
经过日军工兵的紧张的施工,终于在日军上司的限令时间前建成了瓜岛机场,而且机场的辅助设施也大体完工。此时,瓜岛有日军工兵2700人,警备部队240人,共约2940人;图拉吉岛有日军工兵140人,航空部队400人,警备部队200人,共约740人。
而在美国这边,美军在南太平洋,仍处在比较被动的地位。当日军于占领拉包尔后,美国海军部就提出占领图拉吉岛,以阻止日军的推进,保护美国至澳大利亚之间的海上交通。罗斯福总统对此设想也表示支持。为抓紧时间进行必要准备,美国海军派部队进驻新赫布里底群岛的埃法特岛,随即又向北占领了圣埃斯皮里图岛,并开始在这两个岛上修建机场。同时将精锐部队——海军陆战队第1师从本土运往新西兰。
太平洋战区司令尼米兹和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都认为腊包尔已是日军的核心基地,扭转战局的关键就是尽快夺取腊包尔。但是在具体战术上还存在分歧,麦克阿瑟主张集中最大兵力在俾斯麦群岛组织登陆作战,一举攻占腊包尔。尼米兹则认为日军在腊包尔已形成了坚固防御,部署有近七百架岸基飞机,还随时能得到包括4艘航母在内的联合舰队的支援。而美军此时在太平洋上只有2艘航母,实力比日军弱,不能贸然行动。所以主张先在所罗门群岛南部登陆,在新占岛屿上建立机场,然后在航空兵支援下逐步推进,步步为营,最终夺取拉包尔。
对这一战役的指挥官人选,美国陆海军一样有争议,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主张应由麦克阿瑟指挥,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则认为此次战役是在多礁石的所罗门群岛海域作战,如果由不懂海军的人来指挥,就有使海军舰队在这样的危险海域陷入被动的可能,所以应由尼米兹来指挥。双方互不相让,僵持不下,最后只好由罗斯福总统亲自出面主持协调,这才达成了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参谋长联席会议据此正式通过代号为‘了望台’的作战,计划第一阶段由尼米兹指挥攻占圣克鲁斯群岛和图拉吉岛。第二阶段由麦克阿瑟指挥,攻占所罗门群岛其余岛屿,并肃清新几内亚岛东部莱城、萨拉莫阿地区的日军。第三阶段仍由麦克阿瑟指挥,攻占新不列颠岛和新爱尔兰岛,进而夺取腊包尔。
但随着日军在瓜岛上修建机场的情报被美军获知,美军开始为日军这一行动紧张起来,因为如果瓜岛机场修成,日军从这一机场起飞的飞机能够到达圣埃斯皮里图岛、埃法特岛、新喀里多尼亚岛一线,严重威胁了美国至澳大利亚的海上交通线。所以最后美国修改了计划,将‘了望台’作战的第一阶段作战目标改为瓜岛和图拉吉岛。
在经过短暂紧张的忙乱后,美军调到新西兰的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终于在舰队的掩护下登上了瓜岛,在瓜岛上的日本警备部队见美军势大,没发一枪抵抗就逃入丛林,所以美军一枪未发就成功上岸,到日落时已有1.1万余人登上瓜岛。但没有准确的地图,上岸后就在丛林中摸索前进,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到达机场,日军慌忙扔下刚做好的早餐逃入丛林,美军轻而易举夺下机场,跑道已经基本完工了,塔台、发电厂都已建成,还缴获了大批粮食、建筑设备、建筑材料,最受欢迎的战利品却是几百箱日本啤酒和一个完好的冷冻加工厂。令登陆的美军喜出望外。
腊包尔的日军很快就知道了瓜岛已经落入了美军的控制中,在美军登陆的当天,三川派出腊包尔的日军第25航空队出动了51架飞机空袭瓜岛,但遭到了美军62架舰载战斗机的有力拦截,被击落19架,未取得什么战果。
虽然周天雷得到的情报也就到此为止,但是周天雷知道这个历史上的瓜岛血战已经拉开了它的帷幕,那片嗜血的大海将吞没数量众多的双方舰艇为自己赢得‘铁底湾’的美誉,为了使沉入铁底湾的美国舰船能够更多一些,同时使美军不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大西洋战场这边,周天雷除了命令加快向日本运输日本定购的武器弹药的速度外,另外随第一批弹药到达日本的德国海军教官团中间的大部分人也必须到达腊包尔港,为美国太平洋舰队多准备一些来自欧洲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