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把规范对称性和自发破缺相结合后。

剩下的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

赵忠尧先是推导出了特殊情境的拉格朗日量,接着进一步构型,便得出了一个全新的标量场。

也就是……类希格斯场。

之所以在这个词的前面加上了一个“类”字,主要还是因为赵忠尧他们并没像原本历史中的希格斯一样遇到过南部模型的问题,而是从杨-米尔斯场进行了切入。

因此这个框架在最终的表达上和原本的希格斯场还是略有区别,但实质上都是一样的——就像蓝色和红色都是迪迦一样。

一个小时后。

吧嗒——

赵忠尧有些疲惫的放下手中的笔,揉了揉因为长时间计算而有些酸胀的眼睛,长呼一口气,说道:

“呼……总算计算出来了。”

一旁的胡宁同样面带感慨的点了点头,看着面前的结果说道:

“确实不容易呀,不过也是值得的——这个结果要是拿到国际上……光达,你的那位老朋友说不定就坐不住喽。”

陆光达闻言扯了扯嘴角,没有说话。

胡宁口中的那个‘老朋友’指的自然就是杨老,这年头其实还是有很多留学生对杨老留在海对面的选择抱有微词的,其中不乏胡宁这种国内顶尖的物理学家。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

诚然。

你杨某人搞的是理论物理,目前国内提供不了足够的研究条件。

但国内并不是完全没有研究理论物理的土壤,况且如果你真要给国家做贡献,大可以中途改方向嘛。

比如钱五师、陆光达、华罗庚都是如此,基地数算组的周毓麟还是个三转大佬呢。

这年头一个留学生只要回国,就不可能做不了贡献。

因此陆光达的那位老朋友留在海对面,很多人认为他说白了还是在为个人前途考虑。

抱着这种想法,国内确实有一批早期大佬对杨老的态度比较微妙。

不说特别敌视吧,至少聊起他的时候多少都会夹枪带棒阴阳怪气两句。

而且这些大佬可不像后世的那些键盘侠,他们都属于真有一头牛的情况——他们都是放弃了海对面丰厚的待遇,毅然决然回到国内吃苦的。

后来杨老正式回国,有些当年从海对面回归华夏的大佬还刻意不去与他相见。

当然了。

这属于未来发生的事儿,胡宁此时所说的重点依旧在他们计算出来的这个模型……也就是类希格斯场上。

不夸张的说。

如果此时的杨老知道了赵忠尧他们计算出来的这个内容,说不定还真可能从椅子上跳起来。

毕竟……

有了希格斯机制的杨米尔斯理论,已经无限接近标准粒子模型的基底了。

希格斯场通过对称破缺产生一个有质量项,激发这个最低能量的位置是一个状态,而这个状态的激发就会产生希格斯玻色子。

另外破缺还会产生一个无质量的激发模,而希格斯机制就是在体系中引入规范将phase mode消除掉,同时phase mode的自由度被规范玻色子吸收——比如超导中的光子,从而规范玻色子获得质量。

如此一来,一个标准的循环就出现了。

用个人能看懂的公式归纳就是……

杨米尔斯理论+希格斯机制≥标准粒子模型≈渐进自由理论+弱电统一理论。

这就像LOL大乱斗里的人马,没猫的时候强度只能算中上,但有了猫以后就近乎无敌了,很容易就能某些倒霉蛋的作者菌打成2-15……

“好了,老胡。”

赵忠尧和杨老的关系还算不错,眼见胡宁说话夹枪带棒,便出声止住了他:

“咱们还是说正事吧——支持这个机制的标量玻色子该怎么处理?”

“从能级上来说,这玩意儿恐怕没那么容易哦……”

眼见赵忠尧提及正事,胡宁便也收敛了原先的表情:

“是不太好找,这颗粒子的能标最少都要5GeV,我估计短时间应该是没什么可能性了。”

“反正今天咱们的收获也不算少,要不就先消化消化再说?”

徐云瞥了眼胡宁,没有说话。

不得不说,数学计算和物理现象有些时候还是存在较大差异性的,希格斯粒子就是个很典型的代表。

从数学上的群论计算,希格斯粒子的理论能标应该大概在5GeV……也就是5000MeV左右,顶多因为误差偏移到7GeV或者8GeV。

但实际上呢。

这颗粒子要在125GeV的能级区间才会被首次发现,即便在2023年拥有这种实验能级的机构也依旧只有CERN一家罢了。

不过胡宁的后半句话徐云还是认同的,今天赵忠尧他们的收获着实不算小了。

首先是找到了支持夸克……也就是层子模型存在的依据,也就是双喷注图。

接着李觉被小麦附体,找到了一颗末态超子,彻底将层子模型给撑了起来。

再然后是王淦昌找到了4685超子,这玩意儿发展下去就是盘古……或者说孤点粒子这个暗物质。

最后赵忠尧他们则推导出了类希格斯场,捋清楚了规范玻色子和标量玻色子……

某种意义上来说。

除了中子研究之外,徐云搞来这台串列式加速器的目的已经完成了50%……

剩下的50%便是通过重复试验进行筛查粒子,理论上的问题已经搞定的七七八八了。

新手大礼包果然恐怖如斯……

随后徐云想了想,飞快的扫了眼赵忠尧,对他问道:

“赵主任,不知道你们准不准备把这些成果公开出去?”

“国际?”

一旁的李觉听到这句话,立刻摇起了头:

“怎么能发表到国际上呢?这岂不是把咱们的成果白白告诉给那些老外了吗?”

“咱们华夏有句古话,叫做闷声发大财,咱们偷偷藏起来自己研究才是王道嘛。”

李觉说话的时候还捋了捋自己的胡须,看起来妥妥的一个“智将”。

但令他有些意外的是。

老郭和赵忠尧等人的脸上却并没有露出赞同之色。

例如老郭便轻轻蹙起了眉头,少见的对李觉进行起了反驳:

“厂长,此言差矣,学术上的情况和技术要分开来看,并不是所有学术成果都必须得要严格保密才行。”

“有些能够转换成自由技术的成果肯定不能展露出去,例如咱们的原子弹、五师同志的乘波体导弹等等。”

“但理论模型这种事情,反倒是先公开出去才有正确的价值。”

听到老郭这番话。

赵忠尧同样缓缓点了点头,补充道:

“友来说的没错,这种理论成果肯定越先公布价值越高——例如当年淦昌不是在毛熊那边发现了反超子的事例吗?公布出去整个物理学界都产生了震动。”

“当时甚至有几个国家冒着重重封锁,也依旧向咱们伸出了学术交流的橄榄枝,咱们在国外的一些同志还被提高了生活待遇呢。”

“咱们今天的这几项成果都可以对外发表,不过看小徐你的意思……你所指的发表期刊,应该不是国内的杂志吧?”

徐云干脆利落的嗯了一声:

“嗯,我想发表到国际上。”

如今国内的物理期刊虽然数量不多,但硬数起来还是有那么几家的。

例如最有名的《中国物理学报》,创报于1931年,53年的时候正式改成了这个名字,在国内影响力很高。

另外还有《物理通报》,这是建国后最早成立的物理期刊,如今国内诸多大学订阅的也都是这套。

不过这几家期刊的影响力虽然不小,但这个范围却都仅限于国内罢了。

如今由于种种形势问题,国内和国际的学术交流存在着比柏林墙还要厚的壁垒。

因此徐云从一开始便没有考虑国内的期刊——就目前来说,物理学界的主阵营还是在欧洲和美洲,这属于必须承认的现实。

华夏物理学界想要获得话语权,就必须先去人家的地盘上证明自己的实力。

这就和叶问一样,明明强到了可以1V10,但刚到佛山还是要去拜个码头。

等到拜了码头敬了茶之后嘛……那就全凭实力说话了。

这是近代咱们欠下的债,虽然清王朝的腐朽政权已经早已不复存在,如今的溥仪还在中科院的植物园浇花呢,但这笔债依旧要兔子们慢慢的还。

原本历史中兔子们还了70年都还没完全结清,但如今有了徐云这个穿越者,想必就要不了那么久了。

随后徐云将心绪又收回到了现实,对赵忠尧说道:

“赵主任,您觉得我的想法如何?”

赵忠尧沉默了几秒钟:

“你准备投哪个期刊?”

赵忠尧没有问徐云为什么不选华夏期刊作为目标,他是当年兔子们唯一派去海对面参观原子弹爆炸的专员,如今更是华夏第一批学部委员,这种视野远非李觉这么个战将所能比拟的。

因此他在意的只有一个问题:

徐云准备选哪家期刊来拜这个码头?

笃笃笃——

徐云用食指在桌上敲了几下,缓缓报出了一个名字: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赵忠尧的脸上明显的露出了一丝意外:

“小韩,这家期刊不是才创立两年半吗?你怎么会选它?”

说实话。

如果徐云选择的是《Science》或者《PHYSICA POLONICA》这些杂志,赵忠尧都不会感觉太过意外。

毕竟这些杂志基本上都是老牌出版社出版,权威且相对公证,即便投稿人来自华夏也不会出现被侵吞成果的情况。

例如五年前赵忠尧就在《PHYSICA POLONICA》上发表过一篇论文,还得到了很高的业内评价。

但《Physical Review Letters》这个选择……就让他有些意外了。

《Physical Review Letters》是海对面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在两年半前独立出来的子刊,虽然《物理评论》在业内属于当之无愧的物理学顶尖期刊,可《Physical Review Letters》却只是个初生牛犊。

这就有点像后世C罗的儿子迷你罗,父亲功成名就,但孩子能否成才却无人可知。

至少从这两年的稿件质量来看……赵忠尧认为《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展的并不算顺利——至少对不起他爹的高度。

不过在赵忠尧对面,徐云却微微翘起了嘴角:

“赵主任,您别看《Physical Review Letters》才刚刚成刊两年多,在我个人看来,这家期刊的潜力甚至能超过《物理评论》。”

“另外如果我没记错,盖尔曼先生如今也是《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外审编辑,还是拿外审费的那种。”

“所以无论是从期刊价值还是发表难度上考虑,我个人认为这家期刊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这个道理对于老外来说同样也是适用的。”

说到最后,徐云嘴角的弧度都快压不住了。

在他穿越来的后世,如果说要评选最有名的期刊,那么《自然》和《科学》肯定位列前茅。

但如果把条件限定成物理学领域……

那么当之无愧的top1自然便是《Physical Review Letters》,也就是《物理评论快报》。

这家期刊在物理圈内属于公认的最高峰,即便是《应用物理快报》与之相比也依旧不如。

但就是这样一家顶尖期刊,在眼下这个时期却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危机——它快要被撤刊了。

它的前身便是上头所说的《物理评论》,隶属于海对面的物理联合会。

如今这个时代粒子物理尚未被揭开面纱,大部分物理成果都集中在应用物理阶段,因此《物理评论快报》这年头的生意是真的相当惨淡……

如果徐云没记错的话。

这个时期的《物理评论快报》经费已经削减了三轮还是四轮了,如果不是未来的总编辑古兹密特自己出钱支持,这本期刊估摸着早就办不下去了。

目前几乎所有人都不会想到《物理评论快报》将会在未来靠着特胡夫特的论文翻身,除了……徐云。

他很清楚这家期刊今后不但会渡过危机,还会迅速成长成业内顶尖的期刊杂志。

因此倘若这时候将成果提交到《物理评论快报》手里,古兹密特一定会全力保证成果能够见刊。

同时这份雪中送炭的人情不求《物理评论快报》怎么回报吧,至少今后多收点兔子们的论文总没问题吧?

要知道。

这年头国内发表国际论文是真的麻烦,例如赵忠尧在《PHYSICA POLONICA》上的那篇论文,前前后后足足花了两年审核交接……

诚然。

学术在政治面前不值一提,但海对面目前和兔子们的关系还没糟到连论文都要进行封杀。

更重要的是……

《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外审编辑里,有三个兔子们或者徐云的老熟人。

其一是盖尔曼,当年差点成为赵忠尧学生的大佬,和赵忠尧关系极其密切。

第二位则是……

屈润普先生。

没错,屈润普也是《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外审编辑——他可是MIT实验室的负责人呢,担任外审编辑可太正常了。

第三位则是徐云的偶像,史蒂文·温伯格。

这位大佬在活着的时候甚至能压过杨老一头,也是唯一一个在自传中提及过兔子们在层子模型贡献的物理大家。

他在理论物理方面的能力丝毫不逊色于杨老等人,如果能长期与他建立起联系,那么对国内掌握国际理论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有了这几重保障,徐云认为即便条件恶劣,《物理评论快报》一年收个十篇左右的华夏论文应该不成问题。

当然了,前提是这些论文质量够高。

但这对于目前的兔子们来说……算个啥问题?

哪怕没有徐云的出现,一年十篇都是轻轻松松。

眼下多了这么多实验成果,徐云估摸着一年百篇都不难叻。

随后徐云挑了些能说的内容与赵忠尧等人介绍了一遍,另外在发布的成果上以【有了末态超子就不用再多发相同成果】为由删去了4685超子的发表计划。

毕竟这颗超子虽然不算特殊,但它关联的暗物质却非同一般。

虽然理论上来说这年头没人能搞出来孤点粒子,但万一海对面也开挂了呢?

还是那句话,别人坏是坏,但绝不蠢。

海对面能够在当年的情况下搞出原子弹,从他们的角度来说那也是印第安酋长……咳咳,也是国运保佑呢。

因此对于任何不安全的隐患,徐云都要提前消灭在萌芽状态。

赵忠尧则在初步的思考后,最终接受了徐云的方案。

接着众人现场做出了投票表决,除了李觉之外,所有大佬一致同意申请对外发布期刊。

第一期的内容便是……

层子模型的存在!

当然了。

这种期刊的发布注定不会太迅速,今年年末能够发表出去都算快的了。

因此在作出表决之后,赵忠尧便宣布了散场。

众人该收拾设备的收拾设备,该回项目组的则回了项目组。

唯有那辆从首都驶来的火车,距离基地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