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来龙去脉
却说吴铮想起在萧逸处的事情,还有素素回来时中途要求下车去见萧逸的一幕,以及妹妹直言不讳质问素素是否喜欢上了萧逸的话语,直让他不断自问,她真的喜欢上了萧逸?所以前一晚上他辗转不成眠。一早起来后,鬼使神差地走到了素素的房门口,可走到门口才发觉,居然下不了决心敲门。回身来到母亲门口时,碰到小芙。小芙见吴铮从素素那边过来,遂道:“公子爷是从素素姑娘那边过来的吧?一定是扑空了。”
见小芙面带笑靥看向自己,吴铮问道:“怎么?素素不在?”
“是啊,素素姑娘今天一大早就出门了。”小芙道。
吴绮帘正好过来,顺口道:“一大早就出去了?今天怎么这么热衷出门了?”
听说素素出了门,吴铮也不再说话,兄妹俩见过了母亲后,吴铮去了药铺,而吴绮帘则急急去了萧逸那边,对于昨天刺客一事她还替萧逸担着心,生怕他又什么意外。不料却在门口被告知萧逸今天什么人也不见,被挡在了门外。
“喂!你们知道我是你们家主子什么人吗?还不放我进去!”吴绮帘见对方搞不清楚状况,皱了眉头打算提点他一下。
“不好意思,我家主人只是吩咐了今天什么人也不见,所以姑娘还请回吧。”
对于对方的尽忠职守,吴绮帘很生气。可是生气归生气,门还是进不了。郁闷不堪的她正要转身的一瞬,猛地想起了小芙说起素素今天一大早出门的话来,联想起昨天车上素素迫切要求下车去见萧逸的一幕,不觉倒吸一口冷气,难道……心念电转间,她连忙拦下了正欲关门的人,。问道:“我姐姐素素是不是在里面?”
“是,素素姑娘在,所以今天我家主人吩咐了一概不见客。”那人说完,不客气地给吴绮帘吃了个闭门羹。
听说素素果然在里面,这下把吴绮帘气得够呛。面对着大门她一顿足,眼睛一红道:“萧大哥,你,你怎么可以这么对我!”
“二哥,我一直以为你也是遇害了的。”兄妹相认,素素不免问起缘由。
萧逸的视线从素素脸上移开。感慨道:“这事说来话长。当年你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爹曾救过一个被追捕的大盗李云龙,后来我是为他所救。我说的大哥也就是他。其实他本姓萧,所以后来,为了隐姓埋名,我就干脆改名萧逸了。”
素素点头道:“原来如此。当年我和香云还有宝禄他们回来的路上,听说爹娘还有你跟大哥都被官府捉拿了。还说什么谋反大罪要抄家灭族什么的,所以香云他们坚决不让我回家,后来白老爹把我带回了奶娘的老家,说让我等消息,可是等到的却是你们遇害的消息。”素素说到这,想到爹娘和大哥。不觉潸然泪下,“可惜爹娘和大哥……”
萧逸见素素伤心难过,拍了拍素素的肩头安慰道:“还好你当时在外面。才没有受到牵连,也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素素拭去眼泪道:“对了,二哥,我至今都不知道爹当年究竟是犯了什么事,为什么官府要下这么重的罪?爹一向为人正直。我不信爹会真有什么谋反之举。”她忽然想到在信和分号的后院厢房外听到的杜青鹤与人的谈话,“不久前。我曾经听到信和钱庄的杜青鹤和一个什么知府大人的谈话,说是他们诬陷的爹。”
萧逸冷哼了一声,握着的拳头狠狠一记敲在桌上道:“没错!素素,你要记好了,杜青鹤跟刘允升这两个老贼就是我们的大仇人!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迟早有一天,我会让两个老贼不得好死!”
素素眼见兄长一脸的痛心疾首,也是义愤填膺:“爹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对不起人的事情,为什么他们要陷害他,为什么要害得我们家破人亡?还有,他们究竟是凭什么陷害爹的?”
萧逸见素素问起,说道:“那时候我们还不大懂事,还是救我的大哥帮我查探到的。当年方伯伯延请了一批士人修撰宁史,为了做到更加地准确详实,他们在编撰的时候参照了来自已经过世的前宁大学士于国忠的遗稿,后来成书《宁史辑要》。当时他们修撰此书的时候,因为我爹正忙着修订其他书籍,所以并未参与其中。
“我们是大宁朝的子民,而如今的朝廷是后贞的,是他们强行占了我们的城池和百姓,却一直害怕我们奋起反抗,推翻他们的统治。方伯伯所撰的《宁史辑要》中有许多不承认后贞为正统的字句,还在提到了后贞部族的时候称他们为“奴酋”“夷寇”等,这全都是后贞所忌讳的。
“说起来此书刊印出版之后一直相安无事,却不料遭到奸人告发。而这两个奸贼就是杜青鹤跟刘允升,刘允升是苏州知府,杜青鹤就跟他狼狈为奸,诬告《宁史辑要》所参照的于氏遗稿就出自我爹,后贞朝廷对此类案件一向高度敏感,所以当时无论写序修撰校对的,以及刻字印刷,甚至买书卖书的无一人幸免。
“可怜娘在狱中不堪凌辱,咬舌自尽,爹和大哥被斩首。”萧逸想到爹娘兄长惨死,不禁湿了眼眶,“因为我不满十四周岁,所以被判发配边地。我原以为将会客死他乡,永远回不来,没想到还在狱中的时候,就被人所救。大哥用一个和我身形长相差不多的跟我掉了包,而且那人的舌头被割了,还被毁了容,而官府一直以为我是遭仇人报复什么的以致如此,并未深究。所以那个人替我被发配,而我从那以后就一直跟着大哥。”
素素听说那个替换兄长的人被割了舌头毁了容,心有戚戚:“二哥被人所救,我很开心。可是那个被掉包的人却未免可怜。”
萧逸深知妹妹素来善良,安慰道:“大哥为了报答当年我爹的救命之恩,所以才不得已出此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