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期是孩子自我发展的突破期,只有给予足够的爱和自由,孩子才能得到足够的安全感,自觉地在各个发展点上探索、努力,进而得到更好的自我发展。这就意味着,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或是给予相应的引导、帮助,让孩子的敏感力达到一个高度,进而使得身心、情感、欲望得到最大的满足。
这一点很多家长都懂,也想尽办法不错过每一个关键的敏感期。可我还是发现很多家长或许是因为急功近利,不了解孩子的需求,慢慢地步入了教育的误区。一开始,家长们的想法很简单——紧抓敏感期,开启孩子的能力和天赋。可走着走着,引导和帮助变成了强迫和管束,支持和激励也变成了否定、训斥,然后导致结果适得其反。
我所在的小区,有一个5岁左右的女孩名叫童童,原本属于放养的状态。童童妈妈时常带孩子到外面玩,包括小区广场、公园、游乐场,母女两人都乐得自由自在。可最近我很少见母女两人外出,也很少在小区广场见到她们,心里感到一丝疑惑,还以为她们一家搬走了。
前日,回家的途中再一次偶遇童童和她妈妈,便询问其原因。童童妈妈说:“哎,没什么,最近我们都在家阅读呢,这不我刚到图书大厦给她买了一些绘本,让她好好地读一读。对了,你家孩子经常看绘本吗?”
我回答说:“对啊,小时候我就经常读给她听,现在已经长大了,会看一些故事书。”
童童妈妈好像很懊恼,说道:“你看看,是吧?本以为孩子上小学前只要玩好就可以了,可前几天我才知道孩子四五岁就进入了阅读敏感期,得好好地引导和培养。那些尽早引导的孩子,已经阅读了几百本绘本,还会背诵唐诗、《千字文》等,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再回头看看,我家孩子除了在幼儿园读一些绘本,几乎没读过什么书。我的教育真是失败,差点让孩子错过了这个最重要的敏感期。”
我点着头说:“是的,阅读敏感期确实很重要。”
听了这话,童童妈妈看着童童,批评道:“听听,阿姨也这样说。你已经比别人落后了,还不抓紧时间?让你看绘本,你却嚷嚷着出来玩,一不注意你就玩起游戏了。从今天起,你必须在家阅读绘本,然后再背唐诗,不许出来玩,不许看电视。”
听了童童妈妈的话,我觉得有些不妥,重视孩子阅读是可以的,但不能强迫,也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权利。于是我委婉地说:“其实,你也不用着急,可以慢慢来……”
可话还没说完,童童妈妈便说:“不着急怎么行,她已经比别人落后了!我要是不严格点,她怎么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不爱上阅读,之后上学就更麻烦了!”说完,她就拉着童童走了。
童童会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妈妈的管束和强迫,让她失去了自由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妈妈的否定和训斥让她伤了自尊,失去了对阅读的兴趣和欲望。之后,童童很可能厌恶阅读、逃避阅读,还可能在将来产生一定的阅读障碍。
其实,这不是我“危言耸听”。无数教育成功和不成功的例子都说明一个道理:只有在自由的家庭,孩子的各种兴趣和需求才能得到满足,孩子才能变得更加独立、自信、自律、自强,拥有自己的思想、意志和判断力,从而使得各种人格特征自然呈现,顺利地度过敏感期,获得更好的发展。若是家长的教育让孩子失去自由,被强迫、被管束、被推着往前走,那么家长被埋怨是小事情,孩子失去自主、独立的能力,心理出现问题才是大麻烦。
家长应该紧抓孩子敏感期,促进其各种能力的充足发展,但是也要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让孩子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自己思考和决定如何去做。怕孩子受伤,很多东西都替孩子做、为孩子代办,这或许可以减少很多危险,却造就了孩子的无能。为孩子着想,极力促进孩子发展阅读、音乐、舞蹈等兴趣,想办法督促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不仅对其能力培养无益,还可能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若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让孩子做出违背内心的选择,即便他的能力有所提升,但精神是否独立、人格是否成熟也是一个未知数。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曾经说:“儿童的心灵是一个神秘的深渊,照料他的成人并不了解它。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让外面怀着敬畏之心,给他们爱和自由。”对于孩子来说,爱与自由是最重要的,在成长敏感期,孩子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和欲望,这促使他对某件事情有强烈的**,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这个事情上。可这一切的前提是,孩子的探索、尝试与努力是自觉的、心甘情愿的,而不是被别人教的、强迫的。
换句话说,在敏感期的孩子对某件事有好奇心和**,可这种情感首先是无意识的。一旦遇到家长的不当教育,这**之火就会被熄灭,甚至会产生一种反方向的力量。
所以,在孩子发展的敏感期,家长可以做孩子的引导者、参谋者和鼓励者,千万不能做掌控者和管束者。给孩子多一些自由的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权利,有意识地去呵护和引导,同时教会孩子自律、自控、自我管理,这样一来才能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