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发现一个问题:孩子两三岁后,学会了撒谎。偷吃了一颗糖果,妈妈问她:“你有没有偷吃?”他会痛快地回答:“我没有!”妈妈又问:“真的?那为什么糖果少了一颗?”他则偷偷看向糖果,然后摸一下嘴巴,继续否认:“我不知道,我没有偷吃。”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学会了吹牛。“我家有好多小汽车,都是妈妈给我买的。”“我爸爸很厉害,一只手就能把我举起来!”

听到孩子说谎,相信很多家长开始都是惊讶、错愕的,不明白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学会了说谎。然后感到失望和愤怒,开始担心孩子会学坏,“这么小就学会了说谎,长大了还得了。”紧接着,对孩子就是一顿训斥,甚至是一通胖揍。

可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那就大错特错了。每个孩子都会撒谎,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孩子撒谎就是学坏了,说谎是因为孩子进入了自我意识的萌芽时期,是语言敏感期的一种表现。

因为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以为自己知道很多东西,而家长却不知道。一方面偷吃了糖果,偏偏撒谎说没偷吃,一方面又笨得可爱,偷偷地看糖果、抹嘴,想要编造一个“完美的谎言”。对孩子来说,骗家长是有趣的游戏,是显示自己最厉害一面的游戏。所以,第一次成功后,他会继续想办法骗家长,心中还扬扬得意地想:看,我做的事情你不知道!

同时,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又不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们把现实世界和幻想弄混了:希望妈妈给自己买很多小汽车,然后就会根据希望去想象,说出自己家有很多小汽车的谎言;希望爸爸是超人、有无穷的力量,然后就在谎言中说出自己的愿望。

而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还会发现,他说谎的次数越来越多,而且编造的谎言也越来越“完美”,不再漏洞百出。比如不再偷吃后还抹嘴,甚至连表情都控制得很好。

有专家曾经做过研究调查:在这个阶段,2岁的孩子30%会说谎,3岁的孩子50%会说谎。而到了4岁以后,几乎每个孩子都会说谎。说谎就像孩子爱问“为什么”爱“骂人”一样,都是语言敏感期的表现行为,是他自我认知、自我表达的方式。

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明白,这个时期的孩子说谎并非什么坏事,这是成长敏感期的表现。对于孩子来说,成功地说谎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因为他需要先隐瞒事实,再编造另一个故事,同时还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理。而这一切都很好地促进了孩子语言能力、逻辑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所以,面对孩子说谎的情况,家长不能主观地认为孩子学坏了,更不能不由分说地批评、打骂。这不利于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更容易让孩子的语言、思维、想象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我有一位同事方圆最近总是心事重重,询问之后才知道,她最近发现她4岁的孩子有说谎的迹象。一天,她正在打扫卫生,回到客厅后,发现水杯倒了,地上洒了一摊水,而儿子正在一旁看动画片。方圆问孩子:“水杯为什么倒在桌子上,是你碰倒的吗?”

儿子痛快地说:“不是的。我没有碰水杯!”

方圆又问:“家里只有你和我,我在卧室打扫卫生,不是你是谁?”

儿子则说:“真的不是我,嗯,是一只猫咪碰倒的,我刚看见了。”

方圆有些生气,说:“咱家没有猫,怎么会是猫碰倒的?你在说谎!”

儿子继续说:“真的是猫,我看见了。它从窗户跑出去了!”

这下方圆更生气了,大声训斥道:“明明是你碰倒的,你还说谎,真是太气人了!说,到底是不是你?”

儿子被她的突然发怒吓坏了,大声哭了起来。方圆继续骂道:“你还哭?快点道歉,保证再也不说谎了!”在方圆的严厉训斥下,儿子委屈地道了歉,可之后一整天都不开心。

还有一天,方圆叫儿子起床,吃完早饭去上幼儿园,可儿子却捂着肚子说:“妈妈,我不去幼儿园,我肚子疼!”方圆开始以为儿子真的病了,便说观察一下,然后去看医生。可听了这话,儿子立即说肚子不疼了。意识到孩子在说谎,方圆又免不了一顿发火。

方圆抱怨地说:“我以为自己的严要求很快就可以让儿子改掉说谎的坏习惯,可没想到,他确实不说谎了,然而话也少了,不再像之前那样活泼、自信。我该怎么办呢?任凭孩子说谎,会让他养成不良习惯,可严加管教,又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问题。这真是太难了!”

听了方圆的抱怨,我开解她说:“其实,你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孩子说谎,只是成长敏感期的一个表现。过于紧张,把孩子的行为夸大化、丑恶化,然后用错误的方式去处理,只能导致错误的结果。只要你能及时引导,帮助他度过说谎敏感期就可以了。”

听了我的建议,方圆开始把握教育的度,不再训斥和打骂,而是巧妙地引导和鼓励。结果,孩子的表现果然有所改善。

所以说,在成长敏感期这个阶段,孩子说谎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家长们如何去做。不管孩子因为什么说谎,家长都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打击。给予孩子正面的引导和激励,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成长的敏感期,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当然,若是孩子到了6岁之后还习惯说谎,那么家长就应该注意了。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不及时引导和教育,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那么就会让孩子撒谎成性。同时,我们还需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是否给孩子做了不好的榜样,看自己是否给了孩子太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