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隋朝的创制

北魏自孝文帝大规模汉化之后,统治阶层中不愿意汉化的鲜卑军事贵族,出现了强烈的反弹,最后北魏分裂,形成东西两部分。西部统治者宇文氏建立北周政权,最终统一了北方。宇文氏的成功在于,既保持了鲜卑人的战斗力,比照鲜卑人原来兵牧合一的军事组织,建立府兵制,同时力求保持鲜卑的简朴作风,甚至恢复原来鲜卑人的鲜卑姓,强令进入军队的汉人改鲜卑姓,呈现出鲜卑化的迹象。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模仿西周官制进行改革,恢复六官制,力求制造直接承袭华夏正统的印象。而且,经过改造的府兵制,逐渐剥夺了各府将军的掌兵权,将府兵直接置于皇帝控制之下。就这样,在汉化与鲜卑化之间走钢丝的宇文氏获得了成功。但是,走钢丝维持不偏不倚相当困难,周武帝以后,继承者滑向了鲜卑化的一边,结果激起了已经势力很大的汉人普遍的不满。身为外戚和勋臣的杨坚,乘机代周而立,建立了隋朝。

隋朝的开创者对于制度建设从建国伊始,就表现出空前热情,显示出新朝气象。

首先,恢复并且健全了三省六部的中央机构,确立了中书省(时称内史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三权分立制衡机制。尚书省各部分工也进一步明确和固定。经过一个不长时间的过渡,形成了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民部和工部的六部行政部门,每部下辖四个司,六部共二十四司。各部所辖的司,均跟本部事务相关,形成一个整体。隋朝在那个时代,应该是世界上分工最明晰的政府。后来的唐朝,只是将民部的名称改为户部,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变化。三省六部进一步确立之后,原属九卿范围的各个监寺的地位继续下降,沦为可有可无的辅助性机关。这样的六部与监寺格局,奠定了此后官僚制帝国的基本行政架构。这种架构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末年,才被从西方引进的新式现代政府体制所取代。

其次,隋朝整理了魏晋以来混乱的地方区划,废除了所有的侨立州郡,将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改革后的州比秦汉时的郡还要小,进一步削弱了地方势力,以便于中央管理,但也使得地方区划过小,难以形成自主性。

其三,隋朝开创了科举制,这是官僚体制的最大转变之一。隋文帝杨坚虽然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但却回到了汉代地方推举的老路上,这实际上已经行不通。隋炀帝杨广,虽然被正史讥为空前的昏君和暴君,但在制度创新上,却有独到之处。正是他开创了考试取士的新制度。隋炀帝登基不久,就下令十科举人,其中就有“文才秀美”一科,而且是最为隋炀帝所看好的。随后2十科减为四科,还是有“文才秀美”科,即进士科,进士科的取士,以考策论为主,考试在中央政府举行。汉代实行察举制的时候,也有考试,但是取舍主要依靠地方推荐,考试只是辅助手段(实际上,就是九品中正制下,世族子弟为官者也要多少显示一点文才才行),而科举制虽然也要靠地方推荐,但考试却是取舍的主要手段。从此,中国选举制度开辟了以考试作为人才取舍主要标志的科举时代。当然,南朝末年整个士林雅好文章辞赋,蔚成风气,影响到北方。上流社会以文采相尚,也对以文选人的选举制度的产生有促进作用。隋炀帝本人也具有相当的文才。据说,他曾经夸口说,就是跟士大夫们比文才,他也应该做皇帝的。有几个比他诗做得好的大臣,都被他借故杀掉了。这虽然表现了他的残忍,但也说明他的确非常重视文才。这也为后来整个社会重视诗歌、重视进士科的风气开了头。

隋炀帝爱做诗文,但有人超过他,就感觉不快。司隶薛道衡有佳句过之,遂寻事杀之。薛死后,炀帝还恨恨地说,看你还能作“空梁落燕泥”不?隋炀帝一次作《燕行歌》,令诸文士和之,著作郎王胄之作与炀帝不相上下,由此被嫉恨,王胄居然因此丢了命。王被害之后,炀帝也恨恨地说:“庭草无人随意绿”这样的诗句你还能写吗?(刘餗:《隋唐嘉话》上)

其四,隋朝完善了府兵制,建立健全了掌管与训练府兵的折冲府。在中央一级设置十二卫分管兵府,使寓兵于农的府兵体制更加制度化。

其五,隋朝整顿了长期以来混乱的律法。本着从轻的原则,删繁就简,制定《开皇律》,共有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等12卷。这部法律废除了车裂等酷刑,而且将死刑终审权收回中央,死囚须经大理寺复核才能执行。后来影响很大的唐代《贞观律》、《永徽律》,实际上都是《开皇律》的修订。其法律精神一直延续到清代。

最后,隋朝还开始着手重建礼制,清除北方少数民族统治的痕迹,比如恢复汉姓,恢复汉族文化习俗。其中,最重要的是恢复礼制。实际上,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除了极个别以外,大多都有自己的礼仪规矩,但是隋朝以继承汉人正统自居,故而强调要恢复周礼。但实际上,据陈寅恪先生研究,隋朝甚至后来的唐朝所实行的,不过是南朝礼仪和北齐礼仪的复合体。

隋朝虽然完成了大多数制度的创制工作,但是,由于隋炀帝这个精力过于旺盛、却又少不更事的年轻皇帝的缘故,结果像秦朝一样,二世而亡。显然,作为一3个以农业为经济基础的国度,尽管幅员广阔,国力强盛,但如果一味地大兴工程,盲目地对外开战,还是很快就会耗尽国力的。好在继起的唐朝几乎完全继承了杨家开创的制度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在政策上又刻意避免了前朝之失,结果成就了历史上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