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之崛起sodu
历史上,蒋介石对付李宗仁的桂系和阎锡山的晋绥是成功的,不仅极大地削弱了桂系和晋绥军的实力,使之自中原大战以后,桂系和晋绥军再也无力反抗中央。
历史上,一九二九年的7月,俞作柏在南宁就任广西省政府主席,李宗仁、白崇禧、黄绍败走香港,被迫离开广西。要不是俞作柏、李明瑞违背蒋介石令其对桂系“根本铲除”之命令,收编桂军残部。并为了为了防止蒋介石吞并广西,组建广西编遣分区教导总队【由南宁警备司令张云逸(共产党员)领导】,培养初级军政干部。给了中共中央代表邓斌(邓小平)策动起义的机会。9月,没有听从中共中央代表邓斌(邓小平)的劝阻,响应了粤军张发奎反蒋战争,任汪精卫“护党救国军”南路总司令,同广西绥靖司令李明瑞进军粤境,被陈济棠等广东将领所败,导致实力大损,不得已在同年十二月和翌年2月与邓小平、张云逸、俞作豫等领导左右江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7、第8~两军总指挥。
由于李宗仁、白崇禧、黄绍当时流亡在外,俞作柏、李明瑞参与反蒋起义,广西出现权力真空,广西地方官吏以及各界人士不愿让中央派员来广西,集体情愿呼吁李宗仁、白崇禧、黄绍回广西主政,蒋介石无奈只能答应,这才给了李宗仁等人从掌广西的机会。
阎锡山自中原大战后更是老实得很,除了暗中做些手脚消极对抗中央外,再没有明着挑起任何事端。
但是对于西北军,除了彻底剥夺了冯玉祥的军权外,(在很大程度上,是西北军的那些将领自己不愿意再接受冯玉祥地领导。比如后来冯玉祥联络这些将领时,应者寥寥。西北军的大将如韩复、宋哲元、孙连仲、孙良诚都是如此。)对于西北军的问题解决的并不彻底。导致这些西北军将领随后又有数次投蒋反蒋。
如果说蒋介石在消除桂系、西北军、晋绥军的威胁中,做的不足之处,就是没有彻底消化西北军,这也可以说是蒋介石最大的败笔。如果能彻底消化西北军,抗战时绝对是一支非常有战斗力地部队。
如果抗战时,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冯玉祥的西北军、阎锡山地晋绥军还像如今这样,实力强横,中央和地方干弱枝强,对蒋介石的威胁还没有消除,中国还处在这种名义上虽然统一,可实际上还是四分五裂的就如晚唐时期的状态。宋哲武可以肯定的说,抗战绝对坚持不了八年。
在这种状态下,一定会有某一集团率先倒向日本人,甚至会先于大汉奸汪精卫之流。只要日本人提供足够的武器弹药,日军甚至完全不用向历史上抗战那样,在中国战场上投入巨大的兵力,以至于在后期南洋和太平洋作战中出现兵力不足地情况。仅以投靠他们的这些人的的部队同蒋介石领导的中央作战,蒋介石就绝对抵挡不住。一旦蒋介石不敌,以现在这种民众对蒋介石领导的南京政府不是很高的认同度,各地方实力派很快就会出现连锁反应,到那时,恐怕就不仅是汪精卫投敌当汉奸,就是。。。。。。
宋哲武实在是不敢再做这种可怕的想象,哪怕是假设。因为真实地历史上,抗战时还是有许多将领投降了日军当汉奸。如华北伪治安军总司令齐元,曾任吴佩孚的十四省讨贼联军副总司令和阎锡山的江北招讨使。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投降日本帝国主义,历任伪华北临时政府治安部总长、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总署督办和伪华北绥靖军总司令等职,配合日军“扫**”残杀中国人民;伪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孙良诚。
孙良诚原为国民党第三十九集团军之副总司令,一九四二年率部投降日伪,先后任伪第2方面军总司令、伪开封绥靖公署主任、伪苏北绥靖公署主任;伪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吴化文。一九四三年初,投降日军,改编为伪军第三方面军,任司令官。曾在鲁中临:一带制造过“无人区”;伪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副总司令孙殿英。庞炳勋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军长,孙殿英原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五军军长;伪暂第十五军军长荣子恒。荣子恒原为国民党第一百一十二师师长,于一九四三年春季在鲁南费县地区率部投敌;伪东亚皇协军总司令蔡雄飞。蔡雄飞原为国民党第十九军的副师长,于一九三八年率部投敌。
此外。河北、山东、山西各省之杂牌军。如山东伪第八师齐子修(齐原为国民党山东保安第五师长。于一九四三年夏季率部投敌)。伪第三十一师文大可。伪第十一师张东云。伪皇协第一师张步云(张原为国民党暂编第二师长。于一九四三年7月在山东诸诚率部投敌)。防共军齐剑英(齐原为山东保安第五师之旅长。抗战后率部投敌)。鲁北剿共军刘忱。鲁南剿共军冯寿彭。和平救国军第二十八师吴连杰。鲁西反共总指挥本得观。和
军杨木繁。晋南建国军靳福忠。河北有伪绥靖自治。联防救国军张英异。绥西防共第一师郝根五等等不一列举。
比较有名地西北军将领有张岚峰、孙良诚、吴化文、庞炳勋、郝鹏举、石友三、张维玺等。其中石友三、张维玺、孙良诚更是冯玉祥所谓“十三太保”。
宋哲武看着蒋介石地背影思索着说:“所以。哲武以为。要对付冯玉祥地西北军有四点要注意:第一。委员长要安抚好阎锡山。使其在中央和西北军交战时不同冯玉祥联手对付中央;第二、不仅冯玉祥不可信。阎锡山同样不可信。所以要对阎锡山一旦和冯玉祥联手有所准备;第三、开战之初。要采取北守南攻地策略。也就是说。调集中央军集中于鄂豫、豫边界一带采取守势。以优势兵力首先解决山东地孙良诚部。山东地部队解决孙良诚后。挥军北上。沿陇海、京汉路西进。东南两路大军合击西北军在河南地部队;第四、加紧策反西北军内部将领。委员长走地韩复这步棋就非常高明;第五、一旦中央军取得胜利。必须要重新整编西北军。中央在整编时。一定要彻底。比如就如这次对胡宗铎、陶钧、叶琪等部这样最好。否则难免会有再次同中央对抗地情况出现。如果不能如此整编。至少也要让接受整编地部队地中低级军官接受中央培训。并强迫其接受中央军校地军官到其部队任职。这是哲武地一点愚见。不当之处还请委员长海涵。”
宋哲武地建议可以说与蒋介石地计划基本相同。甚至前几条就是一摸一样。只是蒋介石早已有了完备地计划。更细致一些罢了。
对于宋哲武地回答。蒋介石是很满意地。这不仅是宋哲武地建议很好。更主要地是他很满意宋哲武对此事地态度。在蒋介石地心中。他要解决地不仅是李宗仁地桂系、冯玉祥地西北军、阎锡山地晋绥军。他还要最终解决广东地陈济棠、湖南新近投向中央地何键、云南地龙云、安徽地方振武。以周西成为首地贵州军阀、以刘文辉、刘湘为首地四川军阀还有为了对付桂系而违心启用地唐生智。甚至也包括江西地朱培德和这个宋哲武。他认为。一切拥有军队地地方实力派。都是心怀不轨地。
只是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自持武力强大,对中央地命令不仅暗抗还敢明顶,对付他们除了武力是没有其他办法的。既然决定了要武力解决,那就要快刀斩乱麻,决不能拖泥带水。只要这三个力量足以对抗中央地实力派一解决,其他人只要不过分逼迫他们,就绝不会再有人有胆量敢同中央对抗。
对付剩下的那些小军阀们,以政治、经济、军事三管齐下就可以了,只要把握得当,逐渐分化瓦解,再不引起大地反抗的情况下,最终达到完全消化他们地军队是可以做到的。当然,有些时候以强有力的武力手段进行威胁、甚至胁迫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地方实力派对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是即支持又防范,他们虽然不敢明面支持这几人,可也绝不愿意他们就这样被中央解决掉。那样一来,他们害怕中央会腾出手来对付他们。
在蒋介石看来,宋哲武也应该有这种心理,也一样不会愿意看到他蒋中正顺利的解决桂系、西北军和阎锡山的晋绥军,因为宋哲武骨子里也是一个军阀,而且还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军阀,他应该绝对不愿意看到顺利解决掉冯玉祥的西北军的。一旦冯玉祥的西北军和阎锡山的晋绥军都被解决掉了,他也难免有池鱼之殃。这次他支持中央讨伐桂系很卖力,也不过就是想多讨些好处,期望他蒋中正最终把山西交给他。
他让宋哲武提供对付西北军的建议,就是想从宋哲武的话里看看这个宋哲武到底藏着什么样的心思。如果宋哲武也同那些军阀们想的一样,不愿意看到他蒋中正消灭冯玉祥的西北军,那他接下来在对付阎锡山的晋绥军时,也不介意连他宋哲武也一起收拾了。他蒋中正可不愿意一边耗费财力、心智,消灭一个旧军阀,又同时扶植起另一个新军阀。
可是这个宋哲武不仅完全支持中央、支持他蒋中正对付冯玉祥,甚至还完全站在他蒋中正的立场上为他出谋划策,这让他很惊讶!难道他就怕接下来会对付他?蒋介石觉得他越来越看不透这个能力出众的年轻人了。
沉默半晌,蒋介石决定再试探宋哲武一次,如果宋哲武的回答无法使他满意的话,解决完冯玉祥的西北军,就不能仅仅对宋哲武防范和抑制,也能先解决阎锡山的晋绥军,而是下一个就是要首先对付宋哲武的第四路军。
这个年轻人实在是太出色了,假以时日,必定是中央,当然也是他蒋中正的有力对手。
推荐和月票就是作者的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