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六章较量
德烈瓦很精明,他十分清楚因为现在的战局对中方不利,自己的中国对手肯定会比他更着急,所以即使哪怕他的忍耐力原本不如张旭云,他也竭力的说服自己要变得更坚忍一些,因为“时间拖得越长对自己就越有利,而中国人肯定不肯持续僵持下去”,德烈瓦的这一判断当然是正确的,只是他实在是低估了张旭云的实力,在学兵军里面想要获得狙击手称号,哪怕是最低一级的李广级都非易事,张旭云能在一般部队拿到狙击手称号,难度就更大了(因为一般部队的训练经费在所有作战部队里是最低的,这也就意味着张旭云平时根本沒有多余的弹药可以用于枪法训练,其难度相对于其它部队自然呈几何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他都能取得狙击手称号,可见其在枪法上确实有过人之处),按照相关的章程,非特种兵获得步兵专业兵种荣誉称号,那是必须到特种部队接受最少三个月的特训的,欧阳云当初制定这一章程,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特种兵的储备人才奇缺,希望能发现更多的好苗子,另一方面也是从保护人才的立场出发,希望通过这一强化特训增加他们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
德烈瓦不仅低估了张旭云的实力,而且他还忽略了这样一件事,那就是张旭云身上还带着一杆反器材狙击步枪,这场耐心的比拼也因为他这一致命的疏忽而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胜负结果,张旭云作为一名实战中成长起來的优秀狙击手,在几次三番试探都未能将德烈瓦引诱出來以后,他稍稍动了下脑筋便明白了后者的打算,想通这一点,张旭云反而变得更加冷静了,“好算计,不过,,哼哼。”心中冷笑着,他将背后的云式1941拿出來检查了一下,然后便开始策划最后的反击,诚如德烈瓦所料,因为战局走势正朝越來越不利于第二分队的方向发展,张旭云确实不敢再拖延下去了,只是,德烈瓦以为凭此就可以逼迫张旭云轻身犯险却是打错了算盘,
大约八分钟过后,就在德烈瓦的眼皮子底下,张旭云一枪爆头再次狙杀了一个德军上士,这个德军上士死得有点冤,他带着大约十个手下从德烈瓦潜伏的前方走过去,德烈瓦其实完全可以在不暴露自身的情况下向他们示警,告诉他们前面有中国狙击手,但是德烈瓦却沒有这么做,他为了早点在这场死亡游戏中胜出反而将这队士兵视作诱饵,眼睁睁的看着这个德军上士走入死亡陷阱然后被一枪爆头,
清脆的枪声响起,然后是“噗”的一声,就在将近十个德军士兵的注视下,德军上士的脑袋就好像熟透了的西瓜一样裂成碎片,“敌袭。”“有埋伏。”目睹此惨象的德军士兵被吓坏了,不少人惊呼出声,然后几乎本能的扑倒在地,而一些比较勇敢的则或站或蹲的立刻举枪还击,枪声登时响
成一片,
密集的枪声中,终于清晰的捕捉到目标的德烈瓦也开火了,他手上的狙击步枪的准星其实老早的就锁定了张旭云藏身的那棵树,当瞄准镜中有火光闪动并出现半只钢盔时,他心中默念一声“就是现在”,然后毫不犹豫的便扣下了扳机,在扣下扳机以后,他也不管打沒打中立刻缩回树后并且朝早就瞄中的另一棵树翻滚过去,这个过程绝不超过两秒钟,在那棵树后藏好身子,德烈瓦一边大口的喘着气一边拉动枪栓完成了步枪的重新装弹,然后,在再次检查了一下步枪等呼吸平缓下來以后他才慢慢的伸头观察战果,
这个时候,德军上士的手下们已经向张旭云藏身的放发起了冲锋,这显然是一群富有实战经验并且配合惯了的士兵,他们呈散兵阵型从三个方向向张旭云藏身的那棵树包抄过去,并保证最少有三支枪保持射击状态,看到这一幕德烈瓦心安不少,因为以他的经验看來,中国对手此时除非乖乖的缩在树后,否则他一露头必然就是被打成马蜂窝的命,那个德军上士他认识,这让他不禁心生愧疚,想道:“要是我刚才提醒派佩尔的话,他也许就不用死了,有他的手下帮忙,中国狙击手根本沒有逃脱的机会。”这样想着,他拎起枪正想寻找一个更好的射击点为冲锋的派佩尔的手下们提供火力掩护,却见一个冲在最前面的士兵身子猛然一个急刹然后毫无征兆的就倒在了地上,他赶紧凝神望去,这才发现那个士兵胸口部分正有血渍渗出,原來他心口居然中弹了,
这个德军士兵的倒毙才是张旭云大开杀戒的开始,紧接着就在德烈瓦的注视下,在短短绝不超过一分钟的时间里就又有三个德军士兵被击毙,而令他感到窝心的是,中国狙击手开枪的角度居然都正好避开了他的射界,使得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派佩尔的手下遭到屠杀却束手无策,
张旭云的突然爆发令那些正在包抄他但是还活着的德军士兵感受到了寒彻肌肤的死亡威胁,不愧是配合默契的老搭档,也沒有人出声招呼,他们便立刻整齐的作鸟兽散,或连滚带爬的避入就近树后或者赶紧一头趴下,总是是再沒人敢直面张旭云了,
派佩尔的手下开始崩溃的时候德烈瓦意识到自己的机会來了,他立刻架起狙击枪并将瞄准镜套了过去,然而令他感到愤慨的是与此同时中国狙击手也停止了射击,这让他不禁愤愤骂道:“狡猾的中国人。”
局面好像再次回到了派佩尔他们出现前,德烈瓦和张旭云再次拼起了耐心,,至少德烈瓦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在对峙了大约两分钟以后,他的心态便再次平缓下來:“我耗得起,但是中国人你耗得起吗,你的战友可正在遭到我们的围攻,你再不出手将从迟早变成孤身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