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中国宣战

得知英法援助物资已经入境,蒋先生不由得松了口气,陈海松总是能在他最需要的时候帮上忙,让他对这个才华横溢文武双全却又桀骜不驯的共产党将领又气又爱。

想来也真是泄气,有丰富国际交往经验的孔祥熙、宋子文、孙科、王宠惠、顾维钧等人为平息战乱路没少跑、话没少下,就是无法改变英法等大国的漠视态度,这小子不惧日寇态度强硬毅然宣战,立即在外交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贷款也来了,物资也来了。

莫非真如他所说的和平是打出来的,尊严是靠自己的实力挣的,在冷冰冰的国际政治舞台上没有谁同情弱者,没有谁会为了疲弱的中国甘愿招惹难缠的日本,国际法则只是大国间维护本国、本集团利益,相互制约相互妥协而玩弄的政治游戏,弱国没有资格去套用。

在国际力量的角逐过程中没有谦恭的受害者的位置,越退让越得不到尊重,越想停止战争,战争越追随着你,中国唯有抛弃和平的幻想,把改变国家命运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手里,着力提升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用一次次胜利把同情转变为敬重,把鄙视抛给对手。

王宠惠说此子虽然年轻,没读多少书,没有对外交往的经历,却是赤子情怀、才思敏捷,善于抓住对方的利益需要、理解对方的现实处境、利用各国矛盾,引导对方认清根本利益所在,趋利避害改变其固有的看法,调整其对华政策,极具外交家潜质。此言不虚。

现在看来是歪打正着了,他跟各国领袖有缘,刚到苏联就碰上斯大林遇刺,舍身相救身负重伤,感动的斯大林很爽快地签下援助中国政府两亿美元军事物资的协议。签署了通商协议、科技交流协议,动了动嘴皮子就让俄远东军区搞了两场实兵演习,关东军一片恐慌。

2月15日伤还没好利索,急匆匆地在三名特种兵警卫两名苏俄警卫的陪伴下以为中国寻求国际社会更多支持为名赶往国际联盟总部的瑞士日内瓦,在驻国联代表处处长兼驻瑞士大使胡世泽陪同下前往万国宫,拜会国联秘书长法国人艾文诺。递交了强硬的外交声明。

指出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政府罔顾国际公法变本加厉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和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也严重践踏了国家间和平相处的基本准则,中国政府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已经进行了八年的抵抗,用血肉之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国家与进入工业化的日本在经济总量、工业制造水平、军队现代化程度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发动起全中国各党派各阶层的力量团结一心、誓死不降却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中牺牲巨大,急需国际社会给与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

然而中国的殊死抗争并没有得到国联为首的国际社会的关注、同情和支持,各国的软弱漠视助长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恃强凌弱受到鼓励,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八年来中国伤亡民众超过千万、军队牺牲过百万,财产损失数百亿元。被掠夺的矿产资源上百亿元。

中国政府在此重申: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中国人民绝不向强权低头,绝不向凶恶的侵略者让步,既然没有人在意中国的正当要求,没有人能够制止法西斯主义在东方的蔓延,国联的调解如此软弱无力,说明和平磋商的途径已经封闭,中国将不再谋求和平解决两国争端。

从现在开始中国向侵略国日本正式宣战,一再忍让退缩的中国军民将把国家民族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上,用战争来回应战争,从这一刻起对进入中国的一切日本人坚决予以打击。并保留对日本本土及殖民地打击的权利,保留抓捕审判战争罪犯的权利,保留追索我国巨额生命财产、经济损失的权利,保留占领日本本土及殖民地的权利。

中国人民将遵守自己的宣言,实现自己的诺言。只要包括朝鲜在内的中国大陆、包括台湾、琉球、南海诸岛在内的海岛、领海存在哪怕一个日本军人就绝不与侵略者日本媾和,即使打到剩下最后一个人,即使再打十年二十年,中国军队和人民也要维护民族的尊严、领土、领海的完整,保护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用生命捍卫国际公理和人类正义。

侵略者总是欲壑难填,因为公理无人捍卫、侵略无人阻止、杀戮不需要制裁、掠夺得不到谴责,攫取的土地、民众、矿产资源可以使他们拥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和武装力量,在一次次得逞之后习惯性地把侵略当成行事规则。今天他们侵略中国,明天就会伤害其他国家。

国联作为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有责任依据宪章和相关条约捍卫国际秩序,通过国际仲裁制止法西斯扩张,会员国应履行盟约责任,依据条约10、11、16、17条规定对侵略国实施政治、经济、军事制裁,落实集体安全保障制度,弘扬人类正义。

我们再次呼吁世界上有良知的政府和组织认清法西斯国家反动本质,对侵略者日本实行全面制裁,不向其提供粮食、石油、钢铁、有色金属、飞机等军用物资,从根本上制止侵略、制止杀戮,赢得四万万中国人民的好感和尊重,让战斗中的中国看到公理正义的存在。

这个中国参加国联以来最强硬的声明在异常压抑沉闷的国际社会立马掀起轩然大波。

此时的国际形势相当混乱,在经济危机造成的各国阶级矛盾尖锐的政治背景下,极端民族主义、对内国家至上、领袖至上、实施专制独裁,对外狂热扩张,向外转嫁矛盾的法西斯主义异军突起。与传统的民主自由主义、一战后盛行的社会主义并称三大思想潮流风行于世。

原本对民主自由主义绝望,对社会主义恐惧的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群众运动被拥有军队统治权的领袖所主导、蛊惑,无助的人们相信法西斯主义奉行的强权统治武力征服政策能带来国家的强盛、生活的稳定,并渐渐得到国内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与资助,慢慢演变成这样一个极端的、疯狂的、却受到无数人追随的政治思潮风暴式崛起。

以国际秩序维护者、矛盾争端调解人面目出现的英法政府从本国利益出发无意于扼杀这股疯狂好斗的粗暴势力。热衷于和平斡旋,站在防共的立场上希望祸水东移,纵容法西斯国家把扩张的目标锁定在苏俄身上,对其实施包围、默许他们的扩充军备、扩大势力范围。

绥靖政策一次次助长了法西斯国家挑战旧的国际秩序的嚣张气焰,整个欧洲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波兰、克罗地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法西斯政党夺取国家政权,并资助包括法国英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新生的法西斯政党通过各种手段谋夺统治权。形成极具侵略性的危险集团,埃塞俄比亚被占、西班牙沦陷、奥地利遭合并、捷克被肢解、中国战火连绵,欧洲乃至世界都能清晰地听到他们不知疲倦疯狂进军的喧嚣。

欧洲各国纷纷开始扩充军队以应对战争的威胁,却始终没有哪个国家明确地发出反抗法西斯威胁、恢复国际秩序的正义呼声,除了苏俄没有人公开指责英法绥靖政策的自私愚蠢,眼看着法西斯主义气焰嚣张却无能为力。充满着焦急与沮丧。

一向软弱的中国退缩了八年后终于忍无可忍发出了战争宣言,让苦闷的各国感受到了正义的回归、勇气的宣示,无不精神为之一振,开始关注遥远的东方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研讨国际政治形势,发表声明支持中国的立场,谴责国联牺牲小国利益的可耻行径。

近乎于摆设的艾文诺不得不发表声明对中国政府退出磋商机制感到沮丧和遗憾。国联历来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己任,坚持在国际公法的基础上运用协调机制和共同安全保障机制消除战争威胁,国联依然会致力于调解中日两国矛盾的努力,呼吁中国政府保持克制与冷静。

日本政府则恼羞成怒于次日宣布向中国政府宣战,重申帝国所期求者即建设确保东亚永久和平的新秩序,以日满华三国合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立连环互助的关系为根本,希望在东亚确立国际正义,实现共同防共,创造新文化。实现经济的结合。

然而中国政府无视帝国为地区安全付出的努力,外联苏俄、内勾中共,危及地区安全与世界和平,指责造福东亚人民的‘亲善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政策为虚假宣传,全不看今日满洲之发展现状。顽固坚持抗日立场,对满洲国抱有成见,此为中日冲突之根源。

建立以皇国为核心,以日、满、华的强固结合为基础的大东亚新秩序,确立包括整个大东亚的经济协同圈,将共产主义彻底驱逐出东亚地区是帝国军队不可动摇的崇高追求,也是世界发展赋予帝国的神圣使命,绝不因中国政府的反对而终止,必将积极达成实现。

皇军军威赫赫、装备精良、战无不胜,无惧于中国落后军队的挑战。奉劝中国现政权立即放弃抗日容共政策,放弃虚弱的宣战、无谓的抵抗,避免两国军民的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如一意孤行则皇军必倾尽全力予以扑灭,不推翻现政权决不收兵,直至其崩溃为止。

帝国呼吁中国爱好和平、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接受帝国善意,推翻腐朽现政权统治,与帝国合作携手共建繁荣昌盛东亚新纪元。各列强国家应正确认识帝国的意图,理解尊重帝国反共合作、和平建设东亚的良好愿望,支持帝国达成东亚和平的利益诉求。

这一声明再次受到陈海松的激烈抨击,斥责其为强盗逻辑、强权公理,必不为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所接受。法西斯分子从来都是标榜自己是优秀的民族,有统治其他民族,决定别国政治、经济、文化、疆域、军队,奴役别国人民、掠夺别国资源的天赋神权。

持这种强权思想的侵略者所依仗的无非是现代化的工业制造出来的先进装备和经过严格训练的现代化军队,狂妄地认为处在农业时代的落后国家会屈服于他们的**威,俯首帖耳地接受他们的奴役压榨,心甘情愿的献出自己的家园、资源、子女。

然而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虽然善良温顺却绝不甘心被人奴役,虽然落后却绝不会用尊严换和平、用领土换安宁,日本的步步紧逼、野蛮杀戮只能激发出中华民族骨子里的血性,让中国人民焕发出抗争的勇气走向战场。

七七事变以来中国军民在蒋委员长领导下形成全民抗战的政治形势,逐渐整合国家力量,扭转不利局面,毙伤日军百万以上、缴获装备数十万件,日军已处于捉襟见肘、疲于招架的无奈境地。日本通过战胜满清崛起,亦将在觉醒了的中国人民的打击下走向败亡。

并详细列举了九江战役、辽东战役、马公岛战役、信阳战役、洛阳战役、关中战役、正在进行中的华北反扫**战役的战役示意图、具体伤亡、缴获数据和图片资料,把日军的狼狈展示在世界面前,万国宫里各国使节第一次见识到豪迈的中国将军、成长中的强大军队。

信息源源不断地汇集到各国政府,迫使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和对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