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朴素和包容的爱,我们可以从父母身上领会到。为人父母,在家庭里,尤其在孩子面前,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父母身上表达出来的爱的价值观,会对孩子的未来起到最重要的影响。所以,当自己控制不住情绪,在爱人面前歇斯底里时,注意,你的孩子正在看你,并且耳濡目染。暴躁的家庭不可能教出平和的孩子。自己是孩子最真实的老师。反过来看,孩子更是降生到父母身边的菩萨。

然而,如果我们有信仰、有灵性地学习与提升意识,我们可能会从老师或师父身上,看到更深的无二无执的爱,他们会打开自己对爱更广阔和细微的洞察。十几年来和明一法师学习禅法,我切实感受到师父无情中的有情,他不会和哪个徒弟建立重要的世间情感,但同时又非常慈悲细腻地体恤我们每个人,并给予善巧的禅法的指导和生活的帮助。每一个来到他身边的学生,都会感受到师父对自己的重视与关心,但是一切在师父面前的示好或自我表现都是徒劳的,因为他一视同仁,随缘说法。他并不是把佛法放在高处讲道理,而是落实在最平常的行为里,行不言之教。看师父怎么做,就是在学习佛法了。

一个真正的灵性导师,他的慈悲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是缘于无我的了悟和对眼下事全然的觉知与承担。他们的行为、言语里自然都是对事情本身的应对和随顺。

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是在生活的真实情境下做出本来的样子,而不是营造出一个高高在上和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供人顶礼膜拜。学生必然因为老师的真实与智慧,而得以动容和反思,进而修正自己。如果自己幸运,可能会被师父骂两句;受不了师父骂的徒弟,怎么能成长呢?所以师父对徒弟的爱,绝非示好之爱,而是严厉而清净的。

与其假装一个更好的自己,不如把自己全然真实地暴露在师父面前,才可能让师父清净的爱照见自己习性中的短鄙,而去慢慢修正。在家庭里,其实也是可以这样努力去修为最清净的爱。我们没有办法在爱人面前一直假装,我们的自我迟早是要露馅的。与其情感上捆绑对方,制造痛苦,不如坦然地做回自己本然的样子,通过对方的照见,训练减少自己的执着,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回到事情本身去沟通。慢慢在家庭关系中调适自己的心,由烦恼回归清净,对方便是自己的老师。

当然很多人寻找老师和寻找恋人一样,总是想寻找自己理想中的那个完美形象,他不应该有任何错误出现,不应该有任何不良嗜好;他应该顺服自己,应该对事情胸有成竹,应该在我有困难的时候成为我的“避难所”和“防疫站”。我们基于“我执”去定义老师,所以即使老师以非常真实平凡的本色出现在我们面前,也会因为我们的有色眼镜而被误判和错过。

明一法师说:“你皈依佛教,是依法不依人,你皈依的是佛法,而不是我这个人。”真正厉害的老师,他不会营造一种所谓高于人间的气氛,矫情的词语他从来不会讲,而是脚踏实地,就在此时此地,应机说法。

老师说话有时甚至会很猛烈,不随你的意愿,打破你的矫揉造作和对老师的依赖与迷信。他们无情,但慈悲。这样智慧与慈悲的功夫是一天一天实修出来的,是我们现在没有办法企及的,但却给了我们一盏明灯,这种爱非常清静,无处不在。

他们的慈悲,有时候却用“不理”的方法示现。可能很多人会被老师的严厉无情吓走,而去寻找那个对自己的“我执”百依百顺的老师。当我们特别需要别人的赞美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时,明一法师曾和我说过:“如果你只是夸你的学生,说明你不再想教他了。”

真正的自信,不是别人帮你建立起来的。真正的自信,不落入佛法所说的“世间八法”的限制中——希望受到赞美,不希望受到批评;希望得到,不希望失去;希望快乐,不希望痛苦;希望声名远播,不希望默默无闻或受到忽视。难道在爱的关系里,我们不也是因为受限于世间八法而烦恼吗?没有真正的自信,就不会理解更广大而清净的爱。而当我们不再自卑、不再自大时,就拥有真正的自信了。

很多年前我因为烦恼向师父请教,师父说:“你不要忘记,每个人都在觉悟的路上。”听到这句话,时间好像瞬间停止,我一下子在那时那地释怀了,直到现在我都记得那个夜晚楼下的林荫道,我刚好走过几个垃圾桶旁边。这个记忆,变成了以后转烦恼为清净的机缘。实际上我们希望别人怎样,觉得别人这不好、那不好,全是出于自己的执着。

清净的爱,是无执无求的,因为不为索取,也就无比自在。你给我,是顺其自然;你不给我,也理所应当。一切因为缘起,而缘分就是配额。缘,是条件;分,是额度。额度都是有尽的,不是没完没了的。缘来则聚,缘去则散。缘来了随缘,缘去了不攀缘。一切从自己的真实境遇里历练,终会体味到超越自我的清净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