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战中途岛计划
之所以会选择这里,作为这次行动的点,山本也是多方考虑的,丢开战争因素不说,他也是为海军的失利正名,和海军的复仇之战。
这是他们海军一道难以雪的耻辱,在极大优势面前,竟然输掉这一次战役。
另外一点,攻敌之必救,这个地方美国太平洋舰队不能有失,在战略地位上,这一个几公里的小岛就如一艘永不沉没的航母。
南云舰队上次的失利,对日本海军的损失很大,这几艘航母都是日本现在海军的主力航母,山本心里明白,现在他们的舰队还占据着绝大的优势,但随着时间过去,一旦美国人恢复过来,这个情况就会倒转。
这次山本的计划是:南云的舰队部署在太平洋的东面,山本亲自带领主力前往南面,并从台湾调一个旅团的陆军,参加中途岛登陆战。
这次战役的目的有三个,第一就是重新拿回中途岛,在占领中途岛之后,再进一步重新消灭夏威夷美军的太平洋舰队主力,第三步,是对美国西海岸进一步行动。
因为联合舰队现在的距离实在是太远,山本给南云命令,让他们这次先组织好大量的补给船队,做好长期在海上战争的准备。
山本考虑到,美国人不一定会和他们进行决战,即使占领了中途岛也不行,所以他考虑这次战斗的时间上,会延续很久。
而制约日军舰队最大的问题就是补给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那些计划才有可能进行下去。
而日本人有利的一点是,他们在对夏威夷的行动中,俘虏了大量的运输船只和物资,这些物资包括最主要的石油资源。
这些资源现在基本上解决了日本在这一方面的困境,这也是山本敢打持久战的底气,在占领夏威夷时,上面美国人的油库,就给了日本人最大的惊喜。
在给南云的命令中,山本提醒对方,这次的行动务必保密,这个计划只有有限的几个人知道,即使是大本营和海军省,也没有去和他们提及。
对那个人质计划,山本给了台湾舰队的司令山口多闻下令,让他出动舰队,前往东海,主持这次的行。
最先发觉日本海军有异动的是陆铭,台湾海军舰队突然东去,这个情报很快就被密切关注着日军动向的情报人员发现,并随之报告了司令部。
日本这次出动台湾的舰队去进行阻截,这点也在陆铭等人的预料之中,虽然不知道山本带领的日本舰队主力怎么一个行动计划,但日本人动了,这就表明,他们的计划已经初步有了效果。
“可以给海军陈司令下命令,让他们组织好的运输舰队马上出发,在日本海军主力没有到达夏威夷海域之前,先一步的离开。”
“另外,航线的问题,我们得到的那个秘密航线,有多大的把握?”
陆铭在给陈绍宽下命令的同时,航线问题他还是有些担心。
这个陆铭提到的秘密航线,还是李秋从一个西班牙的商人中发现的,当时这个航海家带领的运输船队,多次走过这一条航线,就是日美交战后,他也有过冒险。
正是因为这样,才引起了李秋的兴趣,从对方嘴里得到了这个航线的消息。
当时也没有考虑到他们会用上,这次运输行动计划提出,李秋才建议走这一条航线。
这个建议得到了陆铭等人的赞成,现在对他们来说,多一丝的安全保障也显得特别的重要,而在陈绍宽出发时,就把这个西班牙商人秘密的带往了夏威夷。
面对陆铭的担心,李秋这次却显得比较放松,“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既然决定了,就等结果吧,司令放心,如果没有碰到日本主力舰,他们的安全还是很有保障的。”
“哈哈,很有道理,想碰到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都难,现在美国人多次给我们来电报,希望帮助他们寻找山本主力舰队的位置。”
后来的发展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没想到运输船队还真差点和山本的海军主力撞到了一起,事后陆铭连说自已乌鸦嘴。
给陈绍宽的指示中,陆铭命令,一路载着日本侨民为明,另外一路六十多艘大货轮,装满了物资,从一条秘密航线前往南洋,而大部队的行动先一步进行。
出发前,船队采用积小成大的办法,到指定海域之后在进行集合,等主要运输船队出发,前往上海做掩护的船队,要故意造势,把日本舰队的主要注意力引过去。
这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办法,也是早就考虑到的一个问题,如何避开日本间谍的监视是这次行动中的一个主要问题,而这个问题,一直就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这次行动的目标实在是太大,加上补给用的油轮,这次船队数量上实在有些多,想不引起日本人的注意都难。
没有办法隐藏,只能采用欺骗的办法。
而在这个时候,美**方现在也正在争论不休,日本的行动给美国人出了个难题,如果日军的目标是占领中途岛,美国方面要怎么去处理。
打的话,以现在美军太平洋舰队的力量,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上次就一个南云的特混舰队,就差点让美军全没,别说这次山本几乎集中了他们海军所有的机动力量。
不打,中途岛如果丢了,夏威夷又会出现以前的情况,虽然美国为了加大对海上的控制,增加了近五百架飞机部署在夏威夷,但飞机毕竟是飞机。如果在明,美国人不担心,但是如果日本人再来次偷袭,用海军的机动性,躲过美军的监视,袭击他们的空军几个主要在夏威夷的机场,他们就真的危险了。不明白日军的主要行动计划和真正的目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也没有办法做决定,最后还是罗斯福一锤定音,“我们既然把太平洋交给了尼米兹,就必须相信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