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日本政府的忍让

就连天皇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很好,就按石原君的意思,外务省马上去联系。复制本地址浏览62%78%73%2e%63%63”

“诸卿,能不能在下面的一战中实现我帝国的战略宏图,就靠大家的努力了。”天皇最后还给石原亲自端上了一杯酒。

岗村这几日夜不能眠,他现在为这边的形势揪心,大本营的消息迟迟未到,让他心里越发的感觉很不妙,本来想做个样子的,没想到现在他自已反深陷泥潭。

“司令官,大本营密电。”

总算等到了上面的消息,岗村手在接电报时都带着颤抖,心情更是忐忑,看完电报后他呆了很久,随后脸上『露』出不敢置信的狂喜。

大本营命令他即日起到华北接任方面军司令,反而升官了,这边的问题石原给他的命令是把广州湛江等地交给国民政fu,日军全面撤回台湾和厦门等地。

岗村从这片言片语的电报中分析出很多事来,心里也为石原的这个计划叫绝,交给国民政fu,这等于是把陆铭集团的部队拒之于门外,蒋介石肯定不会让对方的部队停在这边的,要不然到时两广联合到一起,对他们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石原还给岗村单独来了一份密电,电报了让他和海军第一舰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主要任务是盯住菲律宾的美国人,在南下方面军接下来行动时,牵制住美军。

蒋介石看到日本政fu的电函还莫名其妙的,南边的战事他多少知道些,现在他没心思去顾及那边,这次日本政fu主动把广州等城市交还,一开始他还以为是一个阴谋。?? 远东野望193063

等接到安『插』在余汉谋军中的密探把消息传来,蒋介石马上想到了日本政fu这次的用意所在,但知道是知道,他却没办法去拒绝这个大礼,也不能去拒绝。

委员长的心里对陆铭集团一直很顾忌,再加上广西李宗仁他们又和对方走的很近,现在要是再加上个余汉谋,这样南边国民政fu就完全没有控制力了。

最后蒋介石决定,把何应钦派去重建第四战区,并当这个司令长官,余汉谋为副,张发奎部因为武汉战争损失惨重,现在还在休整,把新赞三个军番号给了第四战区,由他们自组队伍。

为了堵住陆铭等人的口,蒋介石下发了一份统帅部和国民政fu的命令给对方,要求他们在没有中央政fu的命令之前,暂缓进攻广州等城市。

日本政fu的这一举动让国民政fu跟着转了起来,余汉谋当日就接到南京的命令,让他回南京汇报,而日军在湛江等地的部队也慢慢的从海上撤离。

余汉谋从南京回到广东,他并没有理会蒋介石的暗示,把湛江等地交到了陆铭的手里,他也不是笨人,委员长的意图他心里门清着。

到这里,广州攻防战就告一段落,这次战争规模虽小,但意义重要,陆铭他们如愿以偿的进而打通了湛江到海南的通路,和国内有了另一个海上的通道,为以后的大反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从东京等地不断传来的情报看,陆铭等人分析日本这次南下是另有所图,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只要不是针对他们,日本的行动就不关他们的事了。

这近一年的战争里,陆铭和他代表的集团同样需要修生养息,打到现在,他们同样无心无力再发起大的战役,毕竟他们的基础和日本相比,还差的太多。

兵员问题陆铭他们不缺,缺的是武器弹『药』方面的补给,就这段段不到一年时间,武器弹『药』储备就几乎耗之一空,要不是工厂日夜不停的生产,能不能维持还是一个问题。

另一个就是南洋等地的问题,现在英国人半管不管,除了一些大城市和重要地区,其它地方英国人耍了个滑头,把这些地区丢给陆铭,人为的为他们增加了很大的负担。

欧洲的局势随着德军入侵丹麦及挪威越发的紧张,而英国的内部现在也是混『乱』不堪。

张伯伦政fu现在基本没心情去管东方的问题,他现在真正的急了,尽管他一再忍让,德国人却没有停下他们进攻的脚步,下院现在正在提交一份不信任案要弹劾他。

丘吉尔被重新任命为海军大臣,在五月初,由于战事进展不顺利,下院议员们在对张伯伦政fu提出不信任动议案,将矛头指向张伯伦。

5月8日,张伯伦政fu仅以81票的多数获得信任案,但是张伯伦感到他无法继续执政,因此准备组建联合政fu,并让出首相位置。?? 远东野望193063

他原本希望由外交大臣、绥靖政策的积极贯彻者哈利法克斯勋爵接任,但是无法得到丘吉尔的支持。

张伯伦十分清楚,一旦丘吉尔离开,内阁就要垮台,此外工党也向张伯伦施压,十分明确地向他表明,工党将不会再支持由张伯伦或其亲信所领导的内阁。

看到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无法挽回,于是张伯伦只得向国王提出辞呈,并建议由丘吉尔组阁。

丘吉尔历来就发对张伯伦的绥靖政策,在一战后不久,英国『迷』漫着和平主义的气氛,从政党领袖到平民百姓都鼓吹裁军,人民天真地相信,一战后将再也不会有一场如此残酷的战争了。

丘吉尔是议会中极少数反对裁军,并警告德国正在撕毁《凡尔赛条约》的人。

丘吉尔警告,希特勒的法西斯独裁将给欧洲带来灾难,如果不立即阻止甚至可能导致文明的毁灭,他督促英国应当重整军备,并鼓励盟友法国加强军事势力,而不是“裁减你的武器,增加你的义务”。但是多数人都将他的警告视为危言耸听。

在慕尼黑会议结束,英法两国接受了希特勒的要求,迫使捷克从10月1日起撤军,否则战争一旦爆发英法将不会支援捷克。

张伯伦带着希特勒一份保证不会有进一步领土要求的声明回到伦敦,以胜利者的姿态接受欢呼:“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唐宁街。”

只有丘吉尔等少数人看到了后面将会带来的危机,还在一如既往的抨击绥靖政策,他宣称“我们已经遭到一次完全、彻底的失败”。

这次他的上台,第一件事就是稳定住东方,丘吉尔知道,现在的英国政fu没有能力去管那边,以前那些做法在他看来完全没有意义,既然陆铭愿意去担当这个守土之责,就应该全面放权让他们做,而不是在这里面制造矛盾。

政治家之所以是政治家,他们的眼光看的很远,丘吉尔的这一建议可以说看到了陆铭的弱点在那,这个提议还没有办法去拒绝。

可惜的是,当时英国很多人很不理解,把自已的殖民地拱手让人,这点在傲慢的英国人心里怎么能想得通,这个提议竟然被抵制而胎死腹中。

看到这样的情况,丘吉尔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一上台他也不可能和那些议员全都闹僵,最后还是这些议员自已提出了个折中的方法,就是让陆铭他们代管三年。

这三年里和陆铭集团组成联盟,英国将派指挥官参与军事行动和地方管理,同时还需要向英国政fu交比原来还高一倍的税。

在他们看来,缅甸也是他们的属地,陆铭集团的起家还是有了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才起来的,现在这样的要求也不算过分。

为了补偿陆铭集团,英国可以在技术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但这些必须有英方派出的特派人员监管,军队方面英军将协助和参与指挥。

英国政fu可以把他们的海军基地和南洋的几个军事设施交个陆铭使用,这一提议倒得到了通过,但这能不能被对方所接受,就是丘吉尔自已心里都没有底,那些议员也太想当然了。

丘吉尔对陆铭这个人说不上喜爱也说不上反感,总感觉这人很会投机,眼光很厉害,几次事件中的表现让他也为之侧目,让他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次他之所以提这个建议的目的,就是希望在英国本土全面对付德国时,不会让野心勃勃的日本从中钻了这个空子。

可惜那些绅士们的思想僵化,他能理解那些人,就是他自已的心中也一样的看不太起对方这个土匪出身的军阀头子,提出这个计划更多的是利用对方。

陆铭等人这段时间很忙,一边要整训部队,一边还要重新调整那些防区,日本人的目光虽然眼前没有对准他们,但他们的战略包围一样把他们的包括在了里面。

英国人的特使到来,接见他的是胡适,当听完英国政fu的条件,一向脾气很好的胡适先生的差点当场发作,这些英国佬也太把自已当回事了吧,这个时候还不忘敲诈。陆铭听完胡适的汇报,脸上忽然浮起一丝阴笑,“胡先生放心,英国朋友很快就会笑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