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今社会的人们来说,“环境”一词并不陌生,这是因为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而且环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又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条件。按照性质和作用的不同,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身心发展的自然界,如空气、土壤、水、森林、草原、野生动物等;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如人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家庭、学校、社会实践环境等。从心理学角度看,环境还可分为外环境和内环境。外环境是指个人身体之外的客观环境;内环境即个人身体内部的运动和变化。[1]

幼儿园环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物质环境主要指幼儿园的场地、设备等;精神环境即人文环境,如师幼关系是否融洽、教师之间是否合作、园所制度是否规范等。广义上,幼儿园环境除了包括园内的小环境,涉及上述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内容外,还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家庭、社会和自然的大环境。通常情况下所讲的幼儿园环境一般指幼儿园内的小环境,即狭义的幼儿园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遗传、环境和教育是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要素。其中,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条件,教育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推动力,环境因素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条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也认为,幼儿是通过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而获得知识和形成概念的。幼儿在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了应付环境变化的方式和能力,幼儿就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起来的。新实行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要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在环境中自我成长。因此,幼儿园应该创设一个正面的、积极的育人环境,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最初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对周围事物的感知的,幼儿对环境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幼儿园环境及幼儿园周围可以利用的环境是幼儿教育中的宝贵资源,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物质材料之间互动的关键因素。所以说,幼儿园环境不仅起到美的装饰作用,也不仅是各种硬件设备的罗列与堆砌,而且是与日常教育相互依赖、相互包容和相互影响的。

在当前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是幼儿每天都接触的,对幼儿的影响虽然是“隐性”的,但是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性发展以及个性发展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深刻的和持久的。环境创设已经越来越成为幼儿园工作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幼教工作者应通过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深入挖掘环境中的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于环境在幼儿教育和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和论述。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生命潜力是通过自发的冲动表现出来的,其外在表现就是幼儿的自由活动,即“工作”。3~6岁幼儿的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工作”是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因此,幼儿的内在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帮助下发展起来的。蒙台梭利认为:“环境就像人类的头部,影响着幼儿的整体发展。”蒙台梭利所谓“有准备的环境”就是一个符合幼儿需要的真实环境,是一个供给幼儿身心发展所需的活动、练习的环境,是一个充满自由、爱、营养、快乐与便利的环境。

瑞吉欧教育将幼儿园的环境称为“我们的第三位教师”。瑞吉欧的学前教育者们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他们认为:“空间具有教育内涵,也就是包含教育性的信息和对互动的经验以及建构式的东西产生刺激。”教育是否成功,有赖于环境中的各个要素是否具有教育的成分,是否有益于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因此,在物质环境的设计上,无论是装潢设备的品质、空间的规划,还是建筑物本身,都着重考虑如何增进环境的开放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幼儿园在设计新的空间和改造旧的场所时,通常考虑的是如何使各部分的活动室能够便利、有效地衔接起来,并且使幼儿园与周围的社区密切互动、如幼儿园所有的活动室都向一个中心区域敞开大门,也使学校同社区随时保持沟通,入口处放着各种各样的镜子、照片和幼儿的作品。活动室内部也基本依照此方法布置。瑞吉欧学校优质、开放的环境设置充分实现了“环境教育”的功能。

我国幼教先驱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幼儿教育要取得较大的效益,必须优化环境”。他认为,幼儿生来没什么概念,但他们有三种基本功能:接受外界的刺激,这种刺激在幼儿的大脑中保留,接收到的刺激到一定时期会发生相应的反应。这三种基本功能是幼儿做人的基础。刺激是从环境中来的,好的刺激就得到好的影响,而坏的刺激就得到坏的影响。总之,幼儿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就会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幼儿从所得到的印象中,发生与印象有关的动作。另外,在布置环境时,陈鹤琴认为教师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第一,环境布置要通过幼儿的大脑和双手;第二,环境的布置要常常变化;第三,环境布置的高度应以幼儿的视线为标准。[2]

综上所述,尽管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幼儿教育家的环境理论和实践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强调了创设良好的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幼教工作者应该充分重视幼儿园教育中环境蕴涵的教育意义,借鉴有关的理论和经验,因地制宜地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是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为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必须遵循安全、适龄、审美、趣味、多样、参与、教育、启发、创造、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则。同时,幼儿园老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教育意义的物质环境和温馨舒适的精神环境,更要保持适宜的班级容量,给每个孩子足够的活动空间,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幼儿感到安全、快乐、被尊重、被集体接纳。

一般来说,环境创设要与教育目标相契合,为教育目标服务。“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我们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室外环境,让幼儿在来园的时候就感觉到开心舒适;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让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都能得到美的陶冶和日常生活的教育与指导。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需求合理地创设幼儿园的环境,让幼儿参与和利用环境,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让幼儿直接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然而,当前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在班级环境、楼道装饰、区角材料以及主题墙饰设计中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幼儿的感知体验与操作;或不能很好地赋予其适宜的教育意义;或不能依托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创设。这些都阻碍了幼儿的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那么我们该如何把理论中环境创设的要点真正运用到实践当中?在日常的园所工作中,我们又具体依据什么来评判所创设的环境适宜与否?评判的标准是什么?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

[1] 汝茵佳.幼儿园环境与创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4.

[2] 汝茵佳.幼儿园环境与创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