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的时间过的很快,可能是老天爷可怜连续被魔鬼林折腾三部戏,五月六月都很平静,让苏泽好好休息一把。
“激战票房预期多少?”孔雪见挥汗如雨的苏泽,虽然跟着魔鬼林拍戏很辛苦,但的确也养成健身的好习惯,对于明星身材管理十分重要。
“投资多少?”苏泽已经有氧半小时,当时每天累的要死,根本没心思问其他,现在连总投资都不知道。
“三千多万吧。”孔雪道:“票房过亿就能回本,压力不大。”
苏泽点点头,从跑步机下来,接过诗诗送来的热毛巾,补充点能量饮料,接下来就是半小时的撸铁。
见苏泽没说话,孔雪瞬间心知肚明,运动题材电影,或者说体育题材天花板不高,毕竟剧情单一,没有太过复杂的人物角色,很难出大爆款。
说白了就是故事主线围绕着体育而开展,无论在国内外纪录片不少,而能够市场化的商业电影不多,大部分为故事片。
最火的还是米国,相比弱点斗士点球成金连续三年有体育电影杀入奥斯卡最佳影片候选的盛况,近年来体育电影缺乏重磅大作,市场反响平澹。
先进的电影产业与根基深厚的体育基础相结合,好来坞总能依靠波折的剧情、精良的制作和强大的班底。
人家有资本将运动题材本身特有的热血、**和群众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谁让人家都喜欢健身呢。
当然国内市场从未放弃在体育电影路上的试水,但得到的效果并不近人意。回望十几年前奥运年,可以说是体育电影的爆发期。
沙鸥梦之队破冰12秒58等买买提的2008
结果都惨不忍睹!
苏泽边撸铁边回忆拍摄激战的一幕幕,对于第一部体育作品还是充满期待,不只是票房,而是塑造新角色的成就感。
可以指责当年的市场环境不够成熟,可以指责当年的体育化没有普及大众。但如今资本与体育产业的交融日益紧密,可国产体育影片的惨澹境遇似乎十年如一日,没有什么明显的改观。
体育电影的卖点在哪里?
在苏泽看来,体育运动代表的是积极且坚韧的精神和生活态度,它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里。
这种题材作品想要触动观众的内心,就要看能否找到找到情感的共鸣,深刻的体现人性。
最大卖点应该是讲述普通人成为冠军的成长经历,观众想知道这些人为什么成为冠军,但是绝大部分体育影片几乎没有深挖。
看看人家摔跤吧爸爸,从开始不被看好,到票房、上座率、口碑走出一条上扬的弧线。排片从首日的13.3一度增长到31.8,豆瓣评分从8.8增长到9.2,票房26天突破十亿大关。
甚至超越在印度本土的总票房!
难道说国内观众不喜欢看?
自己专门研究过,票房大卖除去阿米尔汗的敬业,成功不是偶然,影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饱满且现实。
当父爱、社会阶层矛盾和激发血性的体育运动找到交叉点,能够激**绪的观众人群也是翻倍的。
突然明白孔雪为什么问,激战不是林超贤第一部体育题材,七八年前拍过一部讲述骑车的电影叫破风。
票房很惨。
苏泽不太关心票房,为什么喜欢摔跤爸爸,也是因为同为演员的阿米尔汗。先是短期增重28公斤,以此来完成角色55岁中老年戏份的拍摄。
继而为补拍年轻时候的戏份,又在五个月的时间内减掉25公斤的赘肉,变回肌肉男。
这种拍摄顺序根本不合理,但为还原最真实的角色,人家选择用最笨的方法来塑造。
放弃化妆和特效只是为亲身体会肥胖的感觉。
以前还不太理解,经过激战发现一部优秀电影,尤其是优秀的体育电影,对演员来说绝不是“演”出来这么简单。
苏泽闭上眼睛,曾经在一个黄昏下午,初中的自己在体育馆打篮球,温暖的光从窗户里射进来,偌大的体育馆里只有自己。
四周异常安静,随着每一下有节奏的篮球和地板撞击的声音,甚至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慢慢的和这个声音变得同步。
温暖、安静、还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当时不明白,现在终于体会到这种季动是为了自己梦想能够拼尽全力的感动。
永远青春,永远热血,永远热泪盈眶!
“后天我到京城你安排啦。”
“不用弄太好,随随便便鲍鱼鱼翅弄点就OK。”
“喂喂喂,还有”
挂断渣渣辉,苏泽笑了,下周激战首映,张嘉辉和林超贤都要来宣传跑路演。
无论是魔鬼林还是渣渣辉,都不是外向性格,特别是渣渣辉,平常很沉默,喜欢一个人思考,总有种生人勿进的感觉。
只有拍戏才能体会到他对于角色的全力以赴,对于塑造人物的全情投入,有的时候都怕陷得太深无法自拔。
每个演员对于入戏都有独特方法,最常见的还是体验生活,身临其境感受角色的生活状态,从而体会内心世界。
苏泽因为系统,习惯于从细节靠近角色,比如微表情、声音、肢体、动作
如同照镜子,当你真正跟角色同步,自然而然能产生共鸣,水到渠成让观众代入其中。
这么多年下来,早就形成本能,十几部作品十几个不同角色仿佛经历十几短精彩人生,这才是最享受的过程。
们心自问现在票房多少已经不是最先考虑的因素,只要剧本好,角色没尝试过,其他都不是问题。
最少出道至今还没拍过所谓烂片?
“两大影帝强强联手!”
“史上最热血搏击片!”
“苏泽首次尝试MMA!”
“拳拳到肉属于男人的浪漫!”
直到一张宣传海报发布,左边是苏泽,右边是张嘉辉,两人赤膊上身,棱角分明八块腹肌出现的时候
彻底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