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放马天山雪 第五十二章 阿塞拜疆(五)
腓特烈二世在西里西亚境内苏台德山的一个山脊上构筑的西耳贝尔堡要塞,在情况起了变化了以后,就几乎失去了它的全部意义和作用。————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一个下士站起来大声吼道:“将军,让我打掉那个地堡!”接着周围的士兵纷纷大叫着要求摧毁这个嚣张的正在喷吐火舌的伊朗地堡。
刘明问道:“目测一下,距离多少?”
下士估测了一下,大声回答道:“两点方向,距离二千六百米。”
刘明点点头,走到尚未架好的迫击炮前,喝道:“架炮,准备射击!”
这下大家都明白了,原来库塞将军要亲自操炮对付那个恼人的暗堡了。于是士兵们迅速冲上去,座板、炮架、炮管都被迅速的安装起来。刘明看了看这门82mm迫击炮,它是由纳西里耶制炮厂仿制的中国产67式82mm迫击炮,该炮1968年设计定型,1971年投入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最大射程为3040米,炮弹初速211米/秒。它的性能一般,但制作简单,造价低廉,便于战时大量生产。、
刘明低头将眼睛凑在了62式光学瞄准镜上,仔细的观察着暗堡的位置,手开始调试火炮的瞄准手柄,转动手柄可使大小锥齿轮及螺筒转动,进而使高低螺杆上下移动,赋予炮身高低射角,进行瞄准。
调试好了以后刘明接过身边的下士递过来的炮弹,快速的自炮口装填,砰——一声,迫击炮弹带着白烟飞了出去,在空中划出一线弹道,砰——相隔极短,又一发炮弹出膛而去,紧随第一颗炮弹向地堡飞去。
所有战壕中的官兵都睁大了眼睛,看着库塞?阿卜杜拉将军亲自开炮轰击一览个地堡。只听远处轰然两声相距时间极近的爆炸声,一团巨大的烟尘腾空而起,那个肆虐的地堡已经被炸上了半空。
“干的漂亮,将军!”萨乌德?梅吉贝尔兴奋的手臂用力一挥,大声喊道。
“库塞?阿卜杜拉将军万岁!”那名激动的下士纵声高呼道。
“库塞?阿卜杜拉将军万岁!”……
“将军万岁!”、“万岁——”伊拉克阵地上响起了震天动地的欢呼声,刘明亲自开的这第一炮大大振奋了伊拉克军队的士气。
“无论如何——拿下马盖拉!”刘明冲阵地前方用力的大声喊道。此刻的他站在这里,好像站在了整个北方集群的最前方,他身后的北方集群十万大军犹如锋利的宝剑,剑指马盖拉。而刘明则充当了剑头,站在这里,化为长剑最强大的部分,散发着光辉。
1984年4月11日夜21点整,伊拉克北方集群对盘踞在马盖拉的伊朗守军发动了总攻。在伊拉克最高领导人库塞?阿卜杜拉的现场指挥下,此次攻势极为凌厉,伊拉克军队的强大炮火几乎将整个马盖拉城夷为平地。在萨乌德?梅吉贝尔的指挥下,北方集群的士兵没有与伊朗人在巷战中进行纠缠。遇到强烈抵抗和狙击手时,直接使用重炮将建筑物轰平,以避无谓的伤亡。
同时伊拉克军队采用爆破推进法,避开了防守森严的部分交通干道,很快就攻克了马盖拉城中的伊朗司令部。到凌晨6点钟,经过9个小时的激战,整个马盖拉城内的局势基本平定,伊拉克军队全歼马盖拉守军3万人(击毙,击伤,俘虏),攻克马盖拉城。
自此,伊拉克在整个南阿塞拜疆地区仅剩下东方的海港城市阿尔达比勒。第二天,伊拉克军队主力东进,准备对阿尔达比勒发动进攻。刘明将指挥权交给易卜拉欣,自己离开了大不里士。但刘明却并没有直接返回伊拉克,他是去会见一个人。
…………
公元1984年4月13日,伊朗与阿塞拜疆共和国边境……
阿拉斯河滚滚奔流,宛如一条银带弯弯曲曲的流过土耳其,流过亚美尼亚,流过阿塞拜疆和伊朗,流入浩瀚的里海。
在这条伊朗与阿塞拜疆的界河旁一个不为人知的废弃的小村落里,刘明会见了自己的一位客人,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副主任阿赫麦金托夫?伊万诺夫。这位内务部门的官员是代表戈尔巴乔夫前来这里与刘明谈判的。
在最近召开的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大家提出要借着伊朗混乱的机会,使用自己的力量介入这一地区。最好能够将南阿塞拜疆并入苏联,即使不行也要在该地区扶植起亲苏的zf,就象是以前的阿塞拜疆自治共和国。这样的话,苏联将处于比较强势的战略地位上,从三个方面对土耳其进行包夹。
当然,伊拉克现在在这个地区驻扎了十万大军,不过这在苏联领导人们的眼中根本不足为惧。苏联有足够的筹码可以让伊拉克人退出这个地区,当然其中最简单的就是让图-95熊式战略轰炸机带上核弹到这个地区上空飞行一圈就足够了。戈尔巴乔夫反对这种草率的没有道理的扩张,他认为,所有的扩张都必须有利于增强苏联的安全,有利于发展苏联的国力,不满足这些条件的扩张将导致帝国的逐渐衰弱。
无论从自己的政治观点上来看,还是从对刘明的个人感觉来看,戈尔巴乔夫都认为现在不是和伊拉克发生正面冲突的时候,而且盲目的投入南阿塞拜疆问题将导致本地区安全形式的恶化,这种不稳定可能会使得苏联受到更大损失。但政治局中大多数人的观点认为应该进入,这样的机会难得。所以戈尔巴乔夫立刻派了一个心腹前来,秘密的探探刘明的口风,同时也向他泄露一点这次苏联的扩张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