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血火征程 第二百四十四章两难的选择

面对突然发生的变故,黄历越来越感到自己面对这些脱离原来轨道的历史这个庞然大物的难以预料,但这反而更激发了他的斗志和雄心,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认输,绝不认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未卜先知,而却能把国家治理好,投机取巧到底不能持久,而应变才是考验他的能力的时候。

六零年计划中对北越的大规模军事打击不得不暂时推迟,黄历不想让赫鲁晓夫看作是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又一次挑衅。同时,他授意中、南民间商贸集团下了订单,大量并持续性的购买中国煤炭、猪棕、稀土、铬、锰、铜等货物,并决定一半以外汇,一半以粮食、蔗糖折价充抵货款。

其实从某些方面来讲,冷战对于南洋联邦的发展也未必没有利,关键要看如何调整,如何运用手段。

U—2风波依然在持续发酵,并愈演愈烈,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艾森豪威尔在他十二国访问的旅行中,曾经指望政治收获的一线光明,现在已一去不返了。他毫不吝惜自己的精力和威望,换来了人民群众的回报——成百万的人纵情放声欢呼,成百万的人挥舞彩旗。他将辛苦聚敛的政治资本都投在巴黎,冀有所获,现在,却面临连老本也丢个精光的前景。

苏联对U—2飞机的行动正式提出抗议,并声明鲍尔斯将受审判;赫鲁晓夫警告说,苏联导弹将对允许美国间谍飞机利用其本国领土的国家进行袭击;赫鲁晓夫在U—2飞机残骸展览会上讲话说:“我要是欢迎一个向这里派遣间谍飞机的人,俄国人民会说我是疯子。”

当赫鲁晓夫到达巴黎时,保证他将努力使最高级会议获得成功,这使最高级会议可望如期进行的希望有所增长。但在第二天,赫鲁晓夫又说,除非美国停止一切U—2飞机的飞行活动,对过去的“侵略行为”表示道歉并惩办对这类飞行活动负有责任的人,他将不参加最高级会谈。

艾森豪威尔总统承认U—2飞机的飞行应由他个人负贵,并称这类飞行活动已经停止,以后也不再恢复。

赫鲁晓夫、艾森豪威尔、戴高乐总统和哈罗德?麦克米伦在巴黎的爱丽舍宫举行最高级会议的开幕式,气氛冷漠。赫鲁晓夫发言,态度傲慢而粗野。他提议最高级会议延期六个月,谴责美国的“奸诈”和“强盗”行径,并撤销邀请艾森豪威尔回访俄国。艾森豪威尔面色阴沉,他说越空飞行的事已经过去,但赫鲁晓夫的“最后通谍”,美国不能接受。赫鲁晓夫遂傲慢地走出爱丽舍宫,世界和解的希望成为泡影。

第二天,在有三千人参加的嘈杂混乱的记者招待会上,赫鲁晓夫谴责美国“象小偷”,是“象海盗”,而且是“怯懦的”。宣称苏联将和共产党东德单独签订条约以解决柏林问题,这预示着冷战的乌云又要开始从各条战线聚拢了。

在归国途中,艾森豪威尔在里斯本着陆,他有意选择这一特殊时刻来向年逾古稀的葡萄牙**者安东尼奥?德?奥利韦拉?萨拉查致敬。在克洛斯宫造型美丽的花园里散步时,他看到一个美国记者,拿着一些法国钱币,懒洋洋地向喷泉里投掷。

总统无精打采地问道:“你就是这样避免闲得慌吗?”

“不,总统先生。”记者回答说:“只是为了讨个吉利。”

艾森豪威尔转身走开,低沉地说道:“那你最好为我们大家多投几枚吧”

显然,吉利没有讨到,U—2事件也并未结束,它的晦气依旧缠绕着艾森豪威尔。他在葡萄牙短暂停留后,本为是要顺访日本的,如果最高级会议进行顺利,那这次日本之行将会多么光采。现在此行反成了为挽救总统声望的一个机会,然而连这一点也落空了,谁都知道日本是U—2越空飞行的亚洲基地,现在就有这类臭名昭著的间谍飞机停在那里。日本左派分子于是借此制造骚乱,两万多人把来安排访问的吉姆?哈格蒂和小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大使围困在汽车中一个多小时,后来不得不用海军陆战队直升飞机把他们解救出来。

艾森豪威尔这时已到达了马尼拉,而日本内阁举行紧急会议决议请他为了个人安全避而不去日本。艾森豪威尔感到难堪,想去访问台湾。而在中国大陆上,北京电台正在咒骂他是“瘟神”。为了给他点颜色看,中国人用多年来最猛烈的炮火轰击了近海岛屿金门。显然,艾森豪威尔总统不太想去享受超规格的八万发“礼炮”的致敬,他向美国驻南洋联邦大使发出了询问。

这个时候来访问南洋联邦,对于黄历来说,是一个考验。如果接受,可能会引起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仇视;如果不接受,无疑将对南美关系形成挫伤,因为南洋联邦不象日本,有左派人士在示威施压。南洋联邦的民众正为迎奥运而紧张地工作,也正处在一个相对风平浪静的政治环境中,对战争的担心并不强烈,对最高级会谈的失败也不那么失望。

能把一个两难的问题处理得滴水不漏,既不招恨,又不招怨,委实很难。但黄历却做到了,经过一番思考,又与智囊们商议了一番,他毅然向艾森豪威尔发出了邀请电报。

大智慧,需要的是胆量,需要的是超过常人的目光,需要的是令人惊讶的手段,而第一个文章便是在长篇的邀请电报中。

在马尼拉的艾森豪威尔仔细看着电报,脸上无精打采的神情慢慢改变了,他轻轻吐出一口长气,点了点头。

挽回失去的政治声望,哪怕是一点点,对一年多来仆仆风尘、行程六万英里的艾森豪威尔来说都是值得的,空手而归的屈辱让他对黄历的建议颇感兴趣。

从马尼拉到坤甸,艾森豪威尔是坐军舰出发的。第七舰队出动了一百二十五艘舰艇和五百架飞机护航。军舰以每小时三十多海里的高速破浪前进,倒不是怕让欢迎的人们久候,而是担心遇上不友好的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