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大家会觉得调侃很难,其实稍稍改变话语中停顿的位置,也可能迸发出别有趣味的幽默来。

我们先来看一则幽默小故事:

一书生穷困潦倒,前来投奔朋友。不想朋友乃是个势利之人,见书生十分落魄,心里便有些不快。不巧二人吃过晚饭之后,天公不作美,竟下起了瓢泼大雨,朋友不欲留书生过夜,但又不好直言,便在纸上写道: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书生眼看无处住宿,忽然急中生智,拿起笔墨,在纸上刷刷点点,写后交给朋友,朋友看,原来纸变成: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朋友无奈,只得留书生过夜。

这是一个巧用句子停顿改变语意的幽默故事。我们在日常说话或演讲时也会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这就要靠我们掌握语意停顿的技巧,来发挥自己的才智了。

所谓停顿是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问题。停顿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像下面一段文字:

“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

可以因停顿位置的差异而有不同的含义:"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

停顿要按照语境的规定进行,如果故意在不该停的地方停,会产生怪异而导致笑料。

民间曾流传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秀才想捉弄一财主,过年时,他设计了一段"吉利”话送给财主。他是这样说的:"养猪头头象,老鼠只只死,酿酒坛坛好,造醋缸缸酸。”财主听了,满心欢喜。有一明白人告诉财主,这话很难听,说着念了起来:"养猪头头象老鼠,只只死;酿酒坛坛好造醋,缸缸酸。"正与秀才的意思相反,财主气得七窍生烟。

另看一例:

有一富翁生性吝啬,一毛不拔。儿子大了,需要读书,他想聘请教书先生,又舍不得多花钱,因此再三讲明他的膳食供给很微薄。可是,当时的一位老先生还是一口应允了。富翁恐怕口说无凭,要老先生写一张合约,老先生写道:"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一看,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于是欣然签了字。

哪知吃第一餐饭时,富翁让佣人端出一碟青菜给老先生下饭,先生说富翁违约:"怎么尽是青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吗?"弄得富翁啼笑皆非,连呼上当。

以上两例中,秀才与教书先生巧用语音的不同停顿,使语义产生变化,戏弄了财主与富翁,故构成了笑话。

有时,也可运用停顿将一句完整的话故意拆开,给人一个悬念,将其注意力引向某一方向,然后反转出趣味来。最常见的例子是“司令员发枪”。

有次,某司令员对部下说:"一个人一杆抢——"

战士们欢呼雀跃,激动不已。"这是不可能的。"战士们大为失望。"两个人一杆抢——”战士们鼓掌。“但这也是不可能的。”战士们垂头丧气。“三个人一杆枪——”战士们不抱什么希望。“还是可能的。”大家惊喜,毕竟有枪了。“但是木头枪。”

这里,司令员运用“滚雪球”的方式,采取停顿方法造成出乎意外的语义突转,趣味横生。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用过这种方法:

有次,会上发言。某领导说:"今天,我要讲很长的话——"全体与会者发出叹

息。他接着说:"大家是不欢迎的!"听众释然,鼓掌。

这里,发言者运用停顿有意设下圈套,让人感觉到其发言很长,不料停顿之后意义突转,语意前后反差强烈,产生幽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