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1883年—1960年),字伯川,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人。他早年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山西太原任清军八十六标标统。1911年武昌起义后,率军在山西推翻清廷统治,首任都督,统治山西达三十八年之久。一九四九年,退居台湾,著述自保,直至去世。

阎锡山是整个民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举凡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三年内战,他都在核心圈中扮演过特别的角色。因此,阎锡山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不能忽视,不能回避的人物。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尘封了五十馀年的《阎锡山日记》在大陆面向普通读者公开出版,不仅是进一步认识阎锡山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民国史的重要文献。

阎锡山的日记,始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2月17日,止于1950年,前后近30年。1938年之前,基本为逐日记述,之后则时断时续。他曾自述其记述经过,“其时余适居大连,二十一年(1932年)春,余出任晋绥事,事繁而日记未停。多于晨起盥洗时间为之。抗战军兴,作战、训练、穿衣、吃饭等事之策筹,已使人精疲力竭,故其日记亦不能按日记载。”其记述方式,则是口授,由秘书抄成正副二本。其正本由阎氏带到台湾,之后断续再记,止于1950年。他去世后,由阎氏纪念会整理,并于1997年正式出版,此为本社出版所据之本。

《阎锡山日记》副本现存太原,1986年,由曾经随侍阎锡山的李蓼源先生主持整理。1991年10月26日,曾与阎锡山长期打交道的薄一波同志给整理日记的山西省政协文史委员会来信说:“总的印象,它不是历史资料,而是在每一个历史阶段表达他的思想,可一读。阎已是历史人物,看看他的日记,不难想到他的为人。”2007年,山西文史月刊杂志社,将《阎锡山日记》以内部出版形式出版,仅印刷500部。2010年,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及山西省档案馆联合影印出版了《阎锡山日记》,也用的是副本,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惜印数极少。

2010年9月,三晋出版社社长张继红先生赴台参加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台北拜会了曾任阎锡山侍从秘书的原馥庭先生等,原先生持日记相赠,并慨允可在大陆公开出版。后又经原先生商请在美国居住的阎锡山之子阎志惠先生,取得先生书面授权。为此,对阎志惠先生谨表感谢!并感谢原馥庭先生及台北山西同乡会的先生们,以及在美国居住的另一位阎锡山的侍从秘书郝振笃先生。还要特别感谢李蓼源先生提供的指导与引荐。

《阎锡山日记》的特点,正如薄一波同志所言,“是在每一个历史阶段表达他的思想”,用阎自己的话说,“不记事而记事之理”,“记事是主观的,记理是客观的;记事是为自己留痕迹,记理是给人类贡献作准绳”;“余不愿为自己留痕迹,愿对人类有贡献,故记理不记事”。所以,他的日记以总结事物之理见长。了解山西历史乃至整个民国史的读者,或者可从其所记之理的背后,看出相关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看出阎氏对这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评价。

《阎锡山日记》的台湾印本,由“阎锡山先生纪念会”编,原作《阎锡山先生感想录》,是《阎锡山日记》最全之编本。其中1949年以后内容记录了阎锡山在台湾的行踪与思想,为大陆刊本所无,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由于大陆本中阎锡山为父亲庐墓期间与赵戴文之通信,非日记体裁,台湾本日记出版时,已抽出另出单行本,故本次出版,未收这部分内容。台湾本与大陆本在行文顺序、内容多寡方面微有不同,不予一一对照统一,惟民国三十年七月后日记及民国三十一年、三十二年、三十三年日记为台湾本所无,此次出版,予以编入,并按其时间顺序重新排列,故此本可称《阎锡山日记》迄今为止之全编。由于台湾本是繁体竖排,且在标点整理方面有不尽统一处,此次整理出版统一为简体横排,以方便大陆读者阅读。又台湾本对原文中提到的人物与事件偶有简注,在此一并保留。对于在整理中的不周及错讹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整理者

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