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西湖之春 第四十八章 你不觉得奇怪吗
“晨阳,某知道你饱读诗书,对以往的历史研究也颇多,想必知道许多疏浚治理河湖的方法,你与某说说,湖中间清理出来的这些淤泥杂草该如何处理为好?”钱塘湖畔,面对着繁忙的疏浚工地,李弘节指着沿湖一圈已经基本清理完毕,堤岸堆砌了大半的钱塘湖问走在身边的王易。
王易看到李弘节大有深意的眼神,再看其他那些人的目光全都往他身上望过来,在稍稍意外的同时,也明白过来李弘节今日这样当着边上许多人,包括崔知年、周端及其他一些官吏,还有杭州的乡绅问这个问题,肯定是有特定目的的。
当日王易与李弘节细细讨论过以淤泥在钱塘湖中堆砌长堤和小岛的事,但事后李弘节却一直没有明确表态,这挺让王易不解。经过半个多月的施工,湖边近岸几十米的地方淤泥都已经清理完毕,汇聚了其他湖面流过来的水,湖边的堤岸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在继续堆砌堤岸的同时,大部参加施工的人员已经要开始清理湖中间的淤泥杂草了,如何处理随后清理出来的这些淤泥,现在肯定要有个定论才是。
李弘节今日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问询,王易猜着,有可能李弘节是希望他能当众说服这些人!
想到这,王易心里有了数,再加上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身份,自信心暴涨,说话间的更是从容有气度,当下不慌不忙地对身边的李弘节和崔知年、周端等人作一礼说道:“李刺史,各位,在下一直觉得,钱塘湖环湖一圈太大,若是游人想绕湖游一圈,挺费时间,万一游览时候有急事,或者家人有要紧事找,不一定能很快找到他们,因此在下觉得,应该在湖中筑几条长堤,作为通途,以方便游人来去,再添几个小岛,作为景致…”
王易顿了顿,看了看全都盯着他的边上诸人,继续说道:“而原本修建长堤和小岛,需要费不少的泥料和石料,不如现在趁疏浚之时,以湖中清理出来的淤泥堆积成堤和岛,这样湖中疏浚出来的淤泥,可以就地堆积,不需要费劳力搬动到湖外去,有可能可以节省几个月的工期,使得疏浚钱塘湖的成本降低许多…以淤泥在钱塘湖中堆砌长堤和小岛,不但可以大大减少疏浚的工作量,缩短疏浚工期,节省许多钱粮,还可以为钱塘湖增添许多景致,方便百姓出行及游览,一举多得之举,在下觉得,应该施行…”
王易话刚说完,一位姓王的“乡绅”马上接口:“王公子所言甚是在理,某也觉得将所有淤泥都清去出去,不但费时费力,还找不到堆积的地方,再者,钱塘湖过大,沿边又有不少的百姓居住着,他们在来往杭州,或者往邻近村子探亲时候,时常要绕大半个湖,非常的不方便,若是能在湖中砌几条长堤,那百姓出行也会非常方便…”
在这名姓王的乡绅说完后,周端却对王易的提议表示了疑惑,“王公子所提之议甚佳,但某觉得,还有欠考虑,以淤泥堆砌长堤和小岛,就不怕堤和岛被湖水冲垮,成为新的淤塞之物?到时堤也不存,岛也不存,钱塘湖继续淤塞,那不是前功尽弃了?再者,淤泥过软,以其筑堤,如何行走?”
“周县令所说确实有可能,但在下觉得,在堆砌堤和岛时候,如湖的堤岸一样,以石块相护,堆积的淤泥也将其夯实,只要石块不塌,堤上的泥自然不会被湖水冲垮,再者,看如今疏浚的情景,淤泥只有上面一层是软泥,下面都是比较硬实的土质,只要将其夯实,在烈日暴晒数月后,肯定非常硬实,不要说行人,即使马车都可以行驶,如果再在堤中间铺以石板的话,走路行走自不在话下,那自然就是连接湖两岸的通途了…”王易说的信心满怀!
“王公子所说有些道理,不过,某还有一事有疑惑,在湖中筑数条长堤,那不是彻底将湖面分割成几湖,湖水也不能交换了吗?在隔的几湖间,游玩时候也不能自由来往,想必这是许多人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周端继续提出自己的疑问,但语气上明显没刚才那样不服气了。
所有人的目光又盯回到王易身上,王易灿然一笑,拱拱手道:“有堤无桥那如何来景致,在下觉得,若要修建长堤,肯定要在长堤上修建几座桥,有曲折才有景致,长堤卧桥,那才是让人赏心悦目的美景…若是隔一定距离修建几座拱桥,不但可以让相隔的几个湖面湖水自由交换,而且也可以行舟,”王易说到这里,声音也高亢起来,“各位,在下觉得,这么宽阔的湖面上有数条长堤出现,再在湖中堆积起几个小岛,湖面有了起伏,看上去景致更佳,可以借着长堤和小岛,将湖面分割成几片,各有不同特色的景致,一定会增加许多的美感,如今正是春种时刻,在下觉得可以趁此时机,在新堆积的长堤和小岛上广种桃柳,桃柳容易成活,或许不要待来年,就会成一片极佳的风景地!”
王易在边上人的目瞪口呆中,把后世时候西湖春天时候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的美景以很夸张的语气描述了出来,柳丝飘风中的钱塘湖,水气氤氲,湖光映着山色,还有灿若锦绣的桃红点缀在其中,不是人间仙境还是什么?
王易一口气将他所能想到修筑长堤和小岛的好处都讲了出来,这当然不是他的夸夸其谈,后世时候西湖上面不正是因为有苏堤、白堤、杨公堤等几条长堤,还有小瀛州、湖心亭、阮公墩等湖中的小岛,让西湖的美感倍添,每到春来,苏堤、白堤上杨柳吐翠、桃花红艳、芳草萋萋的时候,就是一年中西湖最美的时节,王易多希望那般美景,能因为他这个穿越人的到来,而早几百年出现,甚至他觉得,凭着他的规划,可以将钱塘湖设计的更美!
如今钱塘湖边并没什么人居住,也没什么建筑,在规划的时候,可以少许多顾忌,更不要说如今的能人也是一大把一大把的,他们的审美观点远比后世时候那些现代人高远的多,王易相信,只要李弘节能听从他的主意,再征询一下其他能者的意见,可以将钱塘湖打造的更美的!
“晨阳说的非常在理,远比我们想的长远,某甚是佩服,哈哈!听你这样一说,某很期望都早些时候看到钱塘湖边这样的美景!”王易讲完后,李弘节第一个反应过来,连声地称赞道。
“多谢李刺史夸奖,在下年少轻狂,想到什么就说了出来,说的不对之处,还请李刺史和诸位多多包容!”王易神情依然保持一份从容,对李弘节和其他人团团行礼。
李弘节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在称呼王易时候,不再称“王公子”,而是以字“晨阳”称他,让王易好一阵子不适应,有些觉得太亲热了,他虽然取了表字,但至今没什么人这样称呼过他,听到人家这样叫,让他不由的想起后世的身份,有点百感交集的味道。
听了王易一番解释,再听李弘节这样的夸奖,原本就比较认同王易建议的周端没再说什么,其他人也没表示什么,不过一道跟随的几个乡绅却上来凑热闹,一个劲地恭维王易虽然年少,但考虑事情这么周到,李刺史身边有这样一位智囊出谋划策,这实是杭州百姓之福。
走在最前面的李弘节停下了脚步,对身后诸人说道:“诸位都没意见,想必也觉得晨阳此意见甚佳…这样吧,我们马上回衙,一道细细讨论一下在何处堆砌长堤和小岛的事吧!”
-----------
“父亲,你把王易所提建议全部采纳,是不是有些不妥?”一大群人在回衙讨论了近两个时辰,各自散去后,李弘节回到后府,李道素马上就迎上来问道。
“有何不妥?”李弘节闻言一愣,“此子所提为父觉得非常有道理,为父想不出更好人方法!”
“父亲,孩儿觉得王易有这么多的建议提出来,且都是非常有用的建议,定是后面有高人在指导,其目的并不是帮助父亲,而是另有目的!”李道素压低声音说道。
李弘节眼中精光暴长,喝声道:“大郎,你为何如此说?”
“父亲,孩儿觉得王易身后之人,是想借机提高王易的名声,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这段时间父亲难道没有听到吗,钱塘湖工地上,那些民工都在传言,钱塘湖能这么快就疏浚,都是因为王易所提之故,而且这声势还越来越大,”李道素忧心忡忡,“孩儿觉得,过些时候后,百姓有可能只知道王易,而不知道父亲为这事做出了多少努力,付出了多少辛苦,父亲需要严查一下传言从何起啊!”
“为父确实听到过这样的传言,也调查过这样的传言从何而起,”李弘节叹了口气道:“你可知道,传言从何而起吗?这些的传言是从州衙内传出去的,你不觉得奇怪吗?”
“父亲,那…”
“此事为父自有对策,你就不要担心了…你接下来的日子还是,还是继续做你的事!”
“是,父亲!孩儿准备约请王易比试一下武艺,以便从中能打探到一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