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确了学校管理这一概念以后,我们再对相关的概念进行梳理。这样有利于对学校管理的内涵进行更好地把握。
(一)教育管理与教育行政
教育管理是指“国家为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培养目标,而对教育系统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列有目的的连续活动。它包括教育行政管理及学校管理两个部分”。如前所述,“学校管理主要的内容是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管理过程和方法、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生产劳动、体育卫生、人事、保卫、总务、财务、图书仪器以及其他各项工作的管理等等”。[28]教育行政亦称“教育行政管理”,其定义为:国家对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以及承担国家对国民教育义务和实现教育目标,由各级教育行政机关负责。其主要内容有:贯彻教育方针、推行教育法令、拟定教育规章、编制教育计划、审核教育经费、任用教育人员、视察、指导和考核所属教育行政单位和学校工作。[29]
当然,不同的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孙绵涛认为:“教育管理是研究教育管理现象,揭示教育管理规律的科学。教育管理学本身是以教育管理现象和教育管理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他进一步指出:“教育管理现象和规律主要涵盖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制和教育管理观念四个方面。”[30]安文铸也持有相似的观点。他提出,“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活动的现象和本质,并揭示教育管理活动的普遍与规律的科学”。[31]吴志宏的概念则更倾向于教育学意义上的管理,“教育管理是以学校组织的管理为核心,并探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32]张新平在总结国内外多人的观点后,近年来提出了以管理现象三性说为基础的大教育管理观。黄葳运用逻辑的方法将教育管理学定义为:“它是以教育管理问题为对象,以管理学、教育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为基础,运用定性、定量以及其他有关研究方法,通过对教育管理问题的研究,发现教育管理规律,形成教育管理理论并指导教育管理实践的一门管理科学。”[33]从诸家定义可以看出,“教育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保障全体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并为实现国家的教育理念,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34]教育管理的外延与内涵是明显大于教育行政的。教育行政是教育管理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教育行政是一个从属概念,而教育管理是种概念,除了教育行政管理之外还有本书中所讲的学校管理。从具体关注点来看,教育行政更多的是站在一个领导全局的高度,去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并对其进行执行与监督等。可以说“教育行政是同教育国家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现代国家行政职能扩大化的产物”。[35]相对来说,它是从一个宏观的视角来进行管理、从总体上对全部的教育事业发展所进行的规划、计划和协调,以求达到最佳效果。而教育管理的另一层面——学校管理更加关注微观的层面,它是服从于“宏观管理”(当然它也有很大的自主权),在宏观管理的指导下进行,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校内人力、财力、物力诸因素的作用,利用校内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学校全体成员,以有效实现学校教育目标。
(二)学校经营与学校行政
学校经营与学校行政从其字面意义上,可能看不出很大的区别。仅有的差异可能仅仅体现在“经营”与“行政”两个词部不同。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两个的差异不仅仅在用词的不同,其理论基础都有着显著的差别,也就是说两个概念的确立是建立在不同的学科基础之上的。
学校经营更多的是从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教育机构(学校)的环境条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实现学校效益最大化,最终实现教育目标。其更多的理论来源于上位学科——教育经济学。而学校行政则不同,它是从政治学、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着眼,将更多的思想建构在教育行政学这一上位学科。它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领导和管理。正如前文指出,它更偏重于一个宏观层面的指导,学校经营更倾向于微观的“执行”。另外,两者的历史发展时间也是不同的。学校行政在隋唐时代就已经形成,它是与当时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政治领导体制相适应的。隋唐时代设立的国子监及国子监祭酒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政府机构和官员”[36]。而学校经营是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产生的。改革开放以来,外来的思想冲击着原有的落后的教育理念,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国家管理,它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要有一个思想的突破,即学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可以“经营管理”的。
学校行政的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少见,因为教育行政的外延往往包括了学校行政。但是仔细分析后我们认为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学校行政单指学校这一特定场域,比较具体。相比学校经营来讲,学校行政应该是“教育委员会根据学校教育法等教育行政法规,对学校有总括性的管理权,并且依照法令、条例、规则的有关规定,执行事务的管理,而这些事务没有超过学校的管理经营范围,更多的事务是通过校长的判断或职员会议的决定进行处理的”。久下荣志郎认为这是一种学校的内在管理权[37]。孙绵涛也认为,学校行政是教育行政的一个分支,“它是一种教育内部的管理,是学校行政机关对教育的管理”[38]。
由此可见,从范围而言,学校经营的范围应该更为广泛,它不仅仅关注学校的内部,同时还注重学校诸多的外部环境。学校行政只是重视了学校的内在行政管理,对于外部的关注相对较少。
[1] 陈桂生:《教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 杨小微:《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变革的方法论初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2。
[3] 李燕、石向实:《试析泰罗科学管理的人本思想》,载《前沿》,2007(4)。
[4] 孙耀君:《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14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5] 段钊:《企业管理学范式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学位论文,2005。
[6] 乔治·斯坦纳:《战略规划》,李先柏译,13~15页,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7] 史璞:《管理学哲学:系统、愿景、人本和权变的管理》,467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8] 史璞:《管理学哲学:系统、愿景、人本和权变的管理》,469~470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9] 史璞:《管理学哲学:系统、愿景、人本和权变的管理》,263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0] 吴剑平、张德:《试论文化管理的两个理论假说》,载《中国软科学》,2002(10)。
[11] 樊娟:《文化之维——高校管理的新视角》,载《江苏高教》,2010(6)。
[12] 孙耀君:《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409~410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13] 史璞:《管理学哲学:系统、愿景、人本和权变的管理》,436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4] 史璞:《管理学哲学:系统、愿景、人本和权变的管理》,436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5] 张天雪:《也谈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问题》,载《比较教育研究》,2006(1)。
[16] 张天雪:《也谈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问题》,载《比较教育研究》,2006(1)。
[17] 萧宗六:《学校管理学》(增订本),3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8] 刘丙元:《教育性:学校管理的始点与旨归》,载《教师教育研究》,2007(9)。
[19] 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第10版),张晓君等译,2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0] 李冀、萧宗六等:《教育管理辞典》,7页,海口,中国三环出版社,1987。
[21] [日]久下荣志郎等:《现代教育行政学》,97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2]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2版),2~3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3] 张济正:《学校管理学导论》(修订本),22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4] 张萍芳:《学校管理与系统控制》,17页,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
[25] 孙灿成:《学校管理学概论》,3~4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6] 高鸿源:《学校战略管理》,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27] 缪和平、杨天平:《学校管理实践哲学》,81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8] 李冀、萧宗六等:《教育管理辞典》,6页,海口,中国三环出版社,1987。
[29] 李冀、萧宗六等:《教育管理辞典》,6页,海口,中国三环出版社,1987。
[30] 孙绵涛:《教育管理原理》,10页,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1] 安文铸:《现代教育管理学引论》,29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2]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新编》,18~19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3] 黄葳:《教育管理学:概念与原理》,12页,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4] 吴志宏、冯大鸣:《新编教育管理学》,9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5] 吴志宏、冯大鸣:《新编教育管理学》,144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6]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269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7] [日]久下荣志郎等:《现代教育行政学》,97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38] 孙绵涛:《教育行政学》(修订本),7页,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