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九章 黄帝号危机

在双方战列舰们用着主炮对决的时候,各自的雷击舰们也是发动了规模浩大的雷击作战,海面上众多的鱼雷泛着白色的浪迹朝着各自的目标急速而去,尽管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无法命中目标,而偶尔命中也会出现会让人气的吐血的哑弹情况,但是如此庞大的雷击作战,总会有那么一两枚击中敌舰的。

第十七驱逐舰大队在击中了信浓号一枚鱼雷后,再立奇功命中了高雄号一枚鱼雷!

然而与此同时,日本人的雷击部队也是在两艘重型巡洋舰的率领下突破了中国海军的火力拦截网,并朝着炎帝号以及黄帝号发射了大量鱼雷。

中国和日`本的鱼雷都是半径八两,双方都是使用氧气鱼雷,速度超快,航程也比较远,就鱼雷技术而言,中日两国的氧气鱼雷技术比其他参战国的要强得多。但是这种先进也只是和其他参战国对比而言,实际上和各国的鱼雷一样,中日两国的鱼雷也存在着众多问题,命中率低下的同时故障频发。

之前就出现过中国海军潜艇部队里的SS105号潜艇为了攻击一艘商船用光了所有鱼雷,但是只命中了一枚,如此低下的命中率就够让人感到悲剧的了,但是更让人悲剧的是那枚唯一的命中鱼雷却是没有爆炸,此事让当时的SS105号潜艇的官兵们气的直骂娘,而第四潜艇舰队司令潘立胜少将更是拿着报告对海军舰政部的鱼雷科科长拍桌子,声称鱼雷科的上下人员都是祸国殃民的罪人,甚至给鱼雷科的科长扣上了卖国的罪名。

尽管这年头的鱼雷命中率依旧低下,故障率也高居不下,但是鱼雷的巨大威力依旧让鱼雷成为了海军中至关重要的武器。要知道早在十九世纪末甲午战争以及后来的日俄战争时期,鱼雷就是极为重要的武器了,当时的鱼雷命中率和故障率更高。

而今天,双方的雷击部队几乎是凭了命的发射鱼雷,海面上里最多的时候同一时间里有着数十枚鱼雷在疾驰!

命中率虽然不高,但是依旧有少量鱼雷取得了命中并爆炸!

而黄帝号就是撞上了这种低概率事情,一枚鱼雷命中了其左舷后半部,鱼雷的巨大威力立即让黄帝号的左舷后半部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海水立即从缺口里大量涌入。

管损的中队里的官兵们立即关闭附近的舱室,然后大量的抽水机开始抽水,这个时候就是充分考验黄帝号管损能力的时候了。

黄帝号作为一艘一战末期设计,1921年就服役的战列舰,由于当时的设计重心都放在了航速以及火力上,有限的防护重量也是倾斜到侧舷装甲以及水平装甲上,对于水下防护并不算太好。而这种情况广泛存在在当时设计并服役的所有战列舰上,大家的水下防护水平都不咋滴,谁也别说谁的不是。

黄帝号在三十年代末期进行的大规模改装中,改装重心放在了提高航速以及改善水平防护上,虽然也改善了一定的水下防御,但当时海军的广泛观点是希望四艘旧式战列舰拥有三十节的航速,而增加水下防御就会增加水下阻力并降低航速。如此情况下炎帝号以及黄帝号和另外的舜帝号、颛顼号的水下防御实际上都不怎么样,无法和三十年代末期设计并建造的各国新锐战列舰相比。

这个时候黄帝号被一枚鱼雷命中后,水下防护的缺陷就是充分的暴露了出来,鱼雷所造成的巨大缺口让海水大量涌入黄帝号的船体内。

几乎瞬间里,黄帝号的航速就是降低了下来。

吕健中将抓紧了拳头:“继续保持火力,拉开和敌舰的距离!”

黄帝号被鱼雷命中后,航速下降的时候敌舰有可能会对黄帝号进行集中攻击,并且因为黄帝号的航速下降敌舰的命中率也会上升,这对于己方舰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吕健才想要进一步拉开双方主力舰之间的距离,一方面是发挥己方的远距离射击优势,另外一方面避免过近的距离而让黄帝号遭到敌方密集火力的打击。

吕健中将非常清楚己方的优势和弱势所在,优势就是己方不需要和敌人硬拼,只要拖到天亮就是胜利,此外交战中,远距离射击也是己方的一大优势。而弱势则是在于己方的防护有些薄弱,靠近了的话一旦被敌舰十六寸炮弹命中,炎帝号和黄帝号都很难承受,而另外两艘的大型巡洋舰就更无法承受这些巨型炮弹的打击了。

所以不管从那个角度来看,中国海军的直属舰队拉开和敌人主力舰队的距离都是必行的。

黄帝号被鱼雷命中后,灌入了大量海水,虽然没有危及到核心舱室,比如动力舱等但是依旧造成了航速的下降,但是黄帝号上的火力并没有遭到减弱,他上面的九门十六寸巨炮依旧在持续开火,不断的发射出重大一千二百公斤的超重弹。

炎帝号和黄帝号在和敌舰交战的时候,少昊号和伏羲号也是在持续开火,只不过和炎帝号和黄帝号把火力集中到信浓号上不同,少昊号和伏羲号的火力之前是集中在日`本的两艘重型巡洋舰之上。

而当发现了日`本的高雄号战列舰被鱼雷击中,航速大幅度降低后,少昊号和伏羲号就是转移了火力,把他们的十二寸炮弹倾射到高雄号上,试图进一步给高雄号造成重创。

少昊号以及伏羲号上的火炮都是同一个型号的十二寸五十倍舰炮,这款舰炮的基础结构是法国和中国共同研发的,设立理念和部分细节都是差不多的,不过虽然是共同研发但是各自采取的口径却是不同,法国海军采取的十三寸,他们是为了对抗德国的袖珍战列舰上,而中国海军采取的是十二寸,当初中国海军之所以采取十二寸的口径主要是为了对抗英日美三国中的大量重型巡洋舰,考虑到成本以及敌方重巡八寸火力的因素,故而只采取了十二寸,算得上是极为保守的选择。

虽然口径只有十二寸,但是这款火炮的威力却是一点都不弱,垂直穿深威力直追旧式十四寸舰炮,以它的威力完全可以对日`本海军里的旧有战列巡洋舰以及老式战列舰造成重大打击。

而这也是吕健中将的底气!

只要炎帝号和黄帝号能够抗住敌舰的十六寸舰炮的火力,并给敌人的新锐战列舰造成打击,那么敌人的那些薄皮战列巡洋舰或者旧式战力舰完全可以交给少昊号以及伏羲号来应对。

这里又必须再说,虽然少昊号以及伏羲号以及长江级等都被划分为了大型巡洋舰的行列,但是这三级又有着极大的不同,其中少昊号当初是作为轻型战列舰设计的,除了航速和火力外,其防护性能远超后续的伏羲级以及长江级。

而伏羲级的防护水平又超过了长江级。

可以说这七艘三级舰当中,除了火力和航速保持了一致外,越到后面的船只防护能力就越弱,当然排水量也越来越低,造价也是越来越低,这里从他们的吨位就可以看的出来,少昊号的标准排水量为两万七千吨,加装了大量防空武器等设备后,到如今作战排水量已经高达三万两千多吨。而伏羲级的标准排水量是两万四千五百吨,作战排水量也就两万七千多吨。至于最后的长江级的标准排水量比伏羲级又少了数百吨,作战排水量才刚到两万七千吨。

而在后续的伏羲级和长江级的建造过程中,所应用的动力系统、雷达系统以及主炮以及防空炮系统都已经是成熟体系的产品,由此造价是远远没有当初的少昊号那么高。

毕竟当初建造少昊号的时候,几乎动力系统、雷达、主炮,防空炮等都要全新研发,花在其中的研发经费非常庞大,由此也就造成了少昊号的造价居高不下,就造价和性能而言,是属于性价比极低的产物。但是造舰不能单从性能和造价去比较,还得考虑到当初的海军战略以及国际背景。

设计建造少昊号的时候,还是海军条约时期,当时的中国主力舰排水量受到了严格控制,只有区区的两万五千吨空余排水量而已,为了能够在这两万五千吨余额中获得最大的战斗力,海军设计建造少昊号的时候基本不考虑成本因素,只追求性能,甚至为了达到更好的性能而隐瞒了实际排水量,当初报备的可是两万五千吨,而目前公开宣称的少昊号也是两万五千吨的战舰,而不是实际上的两万七千吨。

由于不太考虑造价,所以当时是有什么好东西都往上装,包括专门研发的新一代高压蒸汽轮机,各型号的雷达系统,先进的火控计算机以及专门研发的十二寸主炮,可以说当初少昊号的建造是奠定了后续的中国海军大扩张时期的众多技术基础,没有少昊号的前期投入,就不可能让后续的两款大型巡洋舰以及其他各型号的军舰的造价降低下来。

用一定程度上来说,少昊号是属于科研试验舰!

而在少昊号和后续的两级大型巡洋舰中也只有伏羲级以及长江级才比较符合中国海军划定的大型巡洋舰,而少昊号应该是归类到轻型战列舰之中的。

不过这三者的火力和航速相当,所以也就统一划分为大型巡洋舰里头了,少昊号的编号也从BB-8变更为了CB-1。

少昊号和伏羲号转移了火力后,通过连续多轮的齐射后,终于是取得了这场海战中的首次大口径主炮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