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本山召开徒众的住持主管会议,这次不少海外别分院的住持主管都回来参加。今天上午特别邀请大家来法堂相聚谈话,计有:美国圣地牙哥的依日、澳洲布里斯本的依来、澳洲雪梨的永东、满可、菲律宾马尼拉的永光、永昭、夏威夷的满谕、纽约的觉麟、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慧海,以及这次会议的召集人——海外都监院长慈庄等十余人。

从大家的表情来看,每一个人对我所讲的话都非常专注留神,大概平常很少见面,觉得比较宝贵。我有时候也会感觉有的徒众与我接触太过频繁,不但不觉得我的建议宝贵,甚至还会嫌我找麻烦,对于这些不懂得珍惜的弟子,我也只好兴叹奈何。会中,徒众发表的问题大部分围绕着几个重点——

1.海外别分院急需英文佛学的人才,希望本山能够加强英文人才的培育与训练。

2.海外别分院的寺院行政及法务不比台湾的道场简单,因为大多数海外的华人均以佛教为生活的主要指南针,像诵经、念佛、礼忏,方法和模式都与台湾一样。接着,又谈到越南、柬埔寨、老挝人士对佛教的信仰有胜于台湾的趋势。在海外侨界,可以不会当地的语言,却不能不会广东话,本山若要将佛法国际化,广东话是弘法布教的必备条件。

3.在别分院服务的出家弟子,光懂得法务行政已经不够,因为信徒大都喜欢聆听佛法。又如过去《弥陀经》《普门品》等强调信仰义理的经书也已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现在海外华人渴望接触的是有关谈玄说妙、论空说有的佛教义理。

4.海外英语系人士和汉语系信徒同样喜欢活动,他们对佛光会所推展的各种活动,如家庭普照、佛学座谈会、梵呗音乐会、交响乐团、佛学文艺写作训练,乃至各种技艺训练班,像插花、绘画、舞蹈、唱歌、书法、烹饪都非常热衷,因此也希望佛学院的课程中,能够兼顾弘法技艺方面的训练。

5.在各别分院弘法传教的同时,英语系的外籍人士亦受佛法的熏习,希望也能出家学佛。但考虑到英语系人士都有吉普赛个性,较缺乏恒心,又想到现在有些人出家后又还俗,带给常住诸多困扰,因此,各别分院都不敢为其介绍,深恐回山出家后得到反效果。

6.海外信徒自学佛萌发信心以来,别分院的发展与财务方面也稍有基础,因为信徒们有的舍家为寺,有的将房子扩建为道场,只可惜本山人力不足,无法派人前往接受管理。

由于大家正谈得兴高采烈,虽然听闻午饭板声,但我临时决定众人不用去斋堂过堂,改在法堂与我一起用餐。大家纵有师徒的辈分,在饭桌上还是可以增进彼此了解。

海外回来的职事离去之后,彭伯平与永全一起来找我商谈新竹法宝寺的建筑问题。有的徒众虽然在名义上向我请示,内心却早有主张,对于我提出的建议已不易采纳,我对于他们既胸有成竹又要来请教的做法,颇不以为然。记得在年轻的时候,我就常常警告自己:将来老了不要执著于自己的观点,因为执著己见只会引起彼此的不悦与代沟,所以后来,我对“新人类”徒众的看法,大都“OK”通过,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晚上七时,召集于殿堂服务的职事五十六人在开山寮闲话家常。在殿堂担任知客,不仅是本山对外的先锋,也是常住文教事业的幕后功臣,因此,我对每一位于殿堂发心的弟子都很重视。在殿堂服务,大致虽能做到熟能生巧、应付自如的程度,事实上,总也有许多地方不能尽如人意。不过,我仍然告诉大家不能就此灰心,更应秉持一股欢喜的热忱,为来山的信众提供最完善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