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治理新课题的不断提出,近年来中国不但以一系列新的重大实践发挥了一个新兴大国的特殊作用,而且进一步系统地提出了推进全球治理的理念与构想,根植于中华文明浓厚底蕴的中国智慧正在为全球治理新体系的构建做出特殊的贡献,合作共赢的愿景因为中国智慧而更加现实,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地位的提升也因此有了新的内涵。

(一)中国推进全球治理的目的与意义:应对挑战,共商规则

今天,推进全球治理已经成为国家对外经济关系与外交活动的一个重大主题。这是基于中国对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重要性的系统认识:推进全球治理“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不仅事关对发展制高点的争夺,而且事关各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

1.推进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争夺发展制高点

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是当今中国一切发展举措的内在要求,推进全球治理也不例外。要实现全面小康,就要有效利用外部条件,改革开放初期是这样,现在也同样是这样。积极参与全球化,利用外部市场,引进国际资本,接受国际规则,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开放红利。今天,中国的发展上升到了更高的水平,参与国际合作也进入了新的层次,有了新的内涵。中国不但要利用好外部条件,而且要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不但要克服国内发展的各种困难,而且要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不但要接受各种国际规则,而且要参与制定新的国际规则;不但要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而且要为建设强国争夺发展制高点;不但要实现本国的富裕和强盛,而且要为世界的共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两个百年目标”既是中国自身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意义上的发展。因而,推进全球治理,为国际秩序定规则、定方向,在国际长远制度安排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既是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2.推进全球治理的客观要求:全球化形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顺应了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客观要求,因为今天的世界已经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休戚与共,唇齿相依,只有构建与此相适应的全球治理体系,人类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球治理是一种制度与规则安排,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经济全球化就是当代世界意义上的经济基础。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生产一体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联成一体,形成了深刻的相互依存关系。与全球化相联系的各种规则必须与全球化本身的不断发展相适应,而事实上由于一大批发展中国家融入了世界发展潮流,原有的国际规则与这一世界潮流日益不相适应,发展的不平衡和发展规则的不平等制约了发展,全球治理体系的推进成为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尤其体现在可持续发展上,由众多国家粗放发展带来的多重意义上的环境破坏已经向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提出了严峻挑战,制定规则约束这种发展模式已是唯一的选择。气候变暖等问题的全球性已经超出了各国分别应对的可能,而必须共同协商,合作应对,而这些事关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严峻性已经表明世界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积极推进全球治理是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发挥国际作用的表现,也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对发展环境改善的要求,特别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发展模式转型的认识。中国推进全球治理的积极态度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抉择。

3.推进全球治理的现实依据:国际格局与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

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是全球治理体系需要进行改革创新的直接原因,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依据。

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是过去70年中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建立起来的,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和平与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力量对比上的显著差异,特别是由于殖民体系的历史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距,发达国家在这一体系中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少数大国主宰世界事务,维护自身利益,在全球治理中存在着霸权现象。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的发展导致了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一大批发展中国家走上了独立的发展道路,特别是一批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形成了国际事务应通过民主协商而不是少数国家主宰的共识。

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过去只是规则的接受者,现在要成为规则制定的参与者,以维护自身的利益。这使全球治理体制的形成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总的来说国家数量多,发展差异大,经济实力悬殊,许多国家还难以在国际舞台上靠自己的能力维护自身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新兴经济体中的大国就成为全球治理改革创新的主要力量。在这一格局中,中国一方面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另一方面在发展水平上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政治与国际事务立场上中国始终坚持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因而在全球体制机制建设中的作用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期待,中国的诉求正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就是中国的利益。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负责任大国形象,以及高效的国内治理能力,决定了中国是一个可依赖的合作者。总之,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决定了中国必然要走到全球治理改革创新的前台。

4.推进全球治理的战略视野:广泛领域与重大主题

中国推进全球治理是全方位的,而不只限于个别领域,从传统领域到新兴领域、从政治到经济、从全球性主题到区域性主题,中国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主张推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领域的新机制与新规则。经济发展是符合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第一主题。现行的国际经济规则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构造的,不能适应众多发展中国家崛起的要求,新机制新规则就是要体现各方的诉求。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使各国发展紧密联系,但是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和可能却与发达国家需要的全球化并不一致。新机制新规则的作用就是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伴随经济全球化的金融国际化一再使危机迅速冲击各国,从金融监管到现行货币金融体制的改革都是全球治理的大课题。在国际经济与金融领域的新机制体制建设中,由于经济规模和不断提高的开放度,中国不但与其利益密切相关,而且影响举足轻重。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各新兴领域中的规则与体制建设。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防范重大传染性疾病,这些重大主题已经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新挑战。这些主题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密切相关,而在这些主题上发挥积极作用,也是一个新兴大国国际地位彰显的历史机遇。无论是承担责任、创新理念还是贡献力量,都将对中国在未来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区域合作是当代世界与全球化相平行的一个发展趋势。推动亚太地区多层次诸边、双边经贸合作是中国应对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尽管区域合作与全球化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但它同时也是全球化的发展阶段和组成部分;区域合作中的开放性与规则化与全球治理是一致的。

“一带一路”建设是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个重大倡议,事关中国在区域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和主导地位,体现了中国在发展这一世界性主题中的积极作用,也将对全球治理的理念与模式产生深远影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基础设施先行,形成区域发展的互联互通,倡导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共赢理念。

“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了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制造能力与比较优势,体现了一个新兴大国在带动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强调正确的义利观,做好对外援助,弘义融利,为国际合作注入了文明价值观与强大生命力。“一带一路”倡议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以合作促进发展,以发展推动合作,广泛地结合了政府合作、市场机制、文化交流,将为中国与周边区域合作创造全新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全球治理推动共同发展的新模式。

(二)中国推进全球治理的原则与主张:民主平等,改革创新

中国已经明确提出了推进全球治理的原则与主张,这就是:“要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切实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特别是要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

中国坚持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推进全球治理的目标。和平发展符合绝大多数国家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和平才能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各国要本着合作的理念协商制定全球治理规则,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合作,达到各国都能从合作中获益的结果。各国在处理各项国际事务中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合作就能够使这一博弈达到正和的结果,而不是一部分国家受益、另一部分国家受损的零和结果。

要实现这一共赢目标,推进全球治理就需要以平等民主、兼容并蓄为原则,尊重各国制度与发展道路选择,大力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法制化及合理化。在推进全球治理中,要避免少数国家垄断国际事务的现象,在今天世界各国已经形成命运共同体,各国已经走上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条件下,少数国家单方面制定国际规则不可能成功推进全球治理。

针对不同主题,中国推进全球治理的路径可以概括为四类方式,即维护、改革、创新和补充。

1.维护——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成了一个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这一秩序与体系代表了世界的正义力量,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体现了全球治理的和平发展、民主法治要求。但是在战后70年的实践中,在一些重大的国际事务中《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并没有得到有效贯彻,少数大国主宰了国际事务,自行其是;另有一些国家则企图否定第二次世界大战成果,以至于许多事情不能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所以,当前推进全球治理的首要任务是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使之得到有效的贯彻实行。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地位是中国推进全球治理的基本立场。

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治理体制建设中的重要成果。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开始,到建立世界贸易组织,从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到双边投资协定,再加上一大批国家选择了开放型发展道路,整个世界经济呈现出多样化的开放体制。这一体制有利于世界以合作求发展。但是保护主义在世界上没有消亡,不时会抬头反对开放。因此,与联合国一样,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的基本规则需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是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的标志,维护其开放与公平竞争原则,尊重其争端解决机制,推进在其框架下相关议题的进一步谈判,是加强全球治理的重大主题。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开放,得益于世界开放型经济体制。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特别是开始走上对外投资和全球视野发展战略的新阶段,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推进多层次自由贸易区协定,是开放国策的组成部分。在多边体制谈判中发挥积极作用,是中国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维护国际公平推动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

2.改革——改革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以适应世界新发展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

当代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有其积极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面,也有其不能适应世界发展新要求的一面,这就决定了改革的必要性。

这种不适应产生的关键在于世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走上了发展道路,对世界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这一体制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由发达国家主导建立的,不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历史性变化,与世界发展的新现实和新要求有了差距。

以国际货币体系为例,该体系是在美国经济在世界上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演变的,但美元的国际地位却因美国经济地位的相对下降而逐步下降,美国一国经济严重影响世界经济波动的不利性也日益体现。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崛起,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代表性与发言权却不能得到相应体现;相反,美元中心体制还使美国的经济金融波动祸害世界。所以,国际货币体系等现有全球治理体制的改革需要体现的是世界经济的格局变化,只有贯彻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原则,才能真正使这一体系反映世界经济最新现实的需要。

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国际地位的提升,新兴经济体对国际货币体系影响力的增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将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世界经济。巨大的经济规模,持续的结构进步和与各国日益扩大的贸易投资联系,将因人民币国际化而使世界进一步因中国受益。

3.创新——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合理公正有效地应对人类的重大挑战

在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不能适应世界格局变化从而需要改革的同时,一系列新领域新主题又对全球提出了创新的要求。今天,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是过去所没有的,是现行治理体系所不能应对的,这是全球治理体系需要创新的根本原因。

应对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防范重大传染性疾病等新主题,对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的生存都提出了严峻挑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于发展与全球化,同时又阻碍着发展与全球化。而对这些问题,国际规则需要创新。创新的原则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到各国发展水平的差距,尊重各国的经济社会制度。在这些领域的治理创新中,联合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已经20多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但是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治理创新,达成一个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约束力的协议。这种创新不仅要解决当下矛盾,更要引领未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从世界发展需要与现实出发,在减排义务上要贯彻共同的但有区别的原则。通过各国的自主减排贡献,自下而上的谈判模式,把各国承诺纳入有法律约束力的框架来达到目标。要建立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推动各国走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通过创新达到有利于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目标,引领绿色发展。这种创新应有利于凝聚全球力量,广泛参与;有利于加大投入,强化行动保障;有利于照顾各国国情,讲求务实有效。总之,只有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才能有效应对全球治理的新挑战。

新兴领域中的规则创新对于一个新兴经济体来说具有特殊意义。这些领域的问题大多与发展和全球化相联系,也与新兴大国的发展利益紧密联系。这些领域的规则存在着不足,需要创造,是新兴大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作用的主要领域,更是中国倡导合作共赢理念,彰显大国作用的重要平台。

4.补充——补充现有治理体系的不足,发挥新兴大国的积极作用

全球治理主题广泛,形式多样,需求巨大。面对新的巨大需求,以补充的形式实现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是中国作为新兴大国的一种贡献方式。

补充的意义在于不另起炉灶,不对现有体系推倒重来,而是在承认现有治理作用的情况下,通过进一步发挥相似作用来推进全球治理。采用补充方式的原因在于,现有治理模式在这一领域中是正确和有效的,但存在着各种不足;参与现有治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以补充方式来平行推进治理需求更为可行。

中国倡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就是补充方式的一个成功范例。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在世界发展援助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无论从资金供给数量上讲,还是从援助方针理念上讲,都还不能适应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需要。与此同时,亚洲地区各国经济发展任务艰巨,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很大缺口,需要巨额资金。中国作为新兴大国,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形成了比较优势,资金供应上有一定的实力,发起筹建亚投行是发挥中国优势与适应各国需要的合理选择。正因为这样,这一主张得到了包括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遍支持。中国发起的金砖银行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应急储备安排等同样具有这一补充的意义。

补充模式适应了世界的需要,体现了中国的作用,避免了对现有体系改革的困难,实现了与发达国家主导原有治理体系平行推进,是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有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