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5-6节
5、校外人士的讲课与评课
请校外人士来学校讲课与评课是家长委员会的功劳。现在的家长委员会可不再是一个摆设,而是实打实可以发挥作用的组织,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大臂助。家长委员会的人可能有点少,但他们代表的可是全体在校学生的家长,甚至远比这个要多。那么多的人与社会的交接点是非常可观的,经常可以接触到对学校教育可能大有用处之人,这时,他们就会想方设法或者软磨硬泡地把人请到学校。干什么?上大课,不上课,听课也行。听课当然不是目的,评课才是。
要说,这些家长为什么会如此热情,甚至不遗余力?道理其实很简单:自家孩子在学校呢,帮学校也就是帮自己,有什么比让自家孩子有出息更值得操心的?
被请到学校的都是人才,各行各业的都有,只要他们认为确实有才,就会心动,而不用在意他们读了多少书,在哪所名牌大学毕业。显然,这些被社会锤炼了多年的业界精英,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因为机会难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停课前往阶梯教室,老师也会去,那才是真正的大课。讲课的内容不受限制,可以谈营销,可以讲理财,可以说人才观,甚至可以聊自己的从业经历……倒也不是真不受限制,而是在他们准备的时候就已经有过交流的。之所以说不受限制,只是因为内容实在太过宽泛,只要觉得对孩子成长有启发、有帮助,他们就乐于接受。
他们的讲课水平大多不及真正的老师——术业有专攻嘛——所以,在他们准备的时候通常会安排一个老师跟着,以便随时提供参考。
大家之所以都很看重校外人士的讲课,只是大家觉得任何人都应该经常接受新鲜事物的刺激,否则知识、思想都容易老化、固化,因循守旧的结果就是退步。学校毕竟不比校外,它还是一个相对纯洁而简单的地方,容易与社会脱节。天天呆在学校里也许不会察觉,等到发觉,情况已经不太妙了,这一点在老师们经历过暑期社会实践之后就有了深刻的体会。虽然现在还无法做到与社会亲密无间,但经常让老师和学生对社会进行了解,想必心里就会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这对教与学都是很有帮助的,因为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他们都应该生活在社会里,绝不可能超然于社会之外。否则,他们就有可能在以后不适应,甚至可能栽跟头。这是大家绝对不希望看到的。
如果该人士的表达能力不是很好,或者没有太多时间准备,也可以去听听课,然后与老师交流看法。如果是老师之间,大家会更多地着眼于课堂设计、知识点的讲解和课堂效果。可是现在大家谈的会更多地集中在授课内容的实用性,而且会有意无意地让对方就此谈论有什么可以改进的。
虽然因为表达能力,或者系统性不足,或者其他的什么原因,不是每一次都有大的收获,但总体来说,大家还是比较满意的。事实上,学生对这种另类的课堂很喜欢,或许是年轻人的好奇心太强的缘故吧。这恰恰证明了活动的意义,随着经验越来越丰富,这样的活动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可以预料,未来,社会行业里的精英会有更多的人走进学校课堂,有长期的,有短期的,而且肯定会是一个常态化的亮点。
因为,教育是学校的教育,更是社会的教育。
6、家校教育网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也不仅仅是父母的事情,而是需要合多方力量参与的综合活动。
由最开始的家访,到后来的电话访问,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快捷。虽然后者得到的信息量远没有前者丰富,也没有前者那么直观,却仍然不失为一种比较有效的联系方式,尤其是当学生家长常年在外的情况下。只是通讯开支就明显增加了,尤其是打长途电话,时间受到一些限制,交流就无法痛快自如,毕竟,老师的收入并不算高。所以,有重要事情的时候就联系一下,没有什么大事就懒得费心思了,这往往耽误了最好的教育时机,教育的效果也就大大地打了折扣。
后来,又有了校讯通,学校可以把学生的信息或者提醒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及时向家长反馈。只是因为其中需要一定的访问资格,通常情况下,只有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可以使用,普通老师却不方便接触。操作起来也不太方便,还是单向的,作为学生家长除了每月扣除一定费用之外,就只能被动接收信息。所以,它并没有起多大的作用。这也是学校强势时代的产物——准确地说,是城市学校强势时代的产物,因为城市教育发展的步伐没有跟上城镇化进程而诞生的畸形——在家长们没有发言权的时候,学校如上级领导下发文件似地发点信息,而家长则如乖巧下属似地老实受着,不准,也无法有不同想法,要想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显然是剔头挑子——一头热。
再后来,便有了家校平台。虽然也需要一定的准入条件,却是比较宽泛的,只要是和某个班级有关的老师与家长都可以进入,大家可以方便地交流信息,畅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如果有什么不方便向其他人透露的内容,还可以进入私聊室。如此一来,老师与家长互通有无,信息共享,力量便合到了一处,教育的效果也就一天天地显露了出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家长与老师终于可以平起平坐,不用有什么顾忌。这样说似乎有些矫情,事实却是如此,平等是真正对话的开始,没有平等,任何交流都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老师与家长这样,领导与下属这样,大人与小孩这样,即使是夫妻之间也没有什么两样。弱国无外交,国家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
家校平台因为得到了学校与家长的共同承认,其数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规模也渐渐大了起来,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局域网,学生也可以加入其中,以匿名或者署名的方式发表着成熟或者不成熟的看法和建议。似乎遥远的网络却拉近了成人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许多原来无法进行的沟通奇迹般地顺畅,许多有意无意忽略地隔阂被无限放大而引起重视。家校平台因为有了学生的参与而显得意义非凡。最后教育部也参与进来,花费大力气建立了一个规模更大,参与人数更多的教育交流平台——家校教育网。细分成不同的省份,又细分成不同的城市,再细分为不同的学校。每一所学校的活动都可以呈现出来,既可以在自己的圈子里活动,又可以共享其它学校的信息,以此吸取宝贵的经验。参与的人也增加了热衷于教育事业的人士,尤其是人数众多的教育专家团队。里面的资料、信息分门别类,使用起来非常便捷。已经有不少学校的老师开始尝试使用家校教育网布置作业,而学生也可以在完成作业后在网上提交,老师批阅后直接在网上反馈,省却了许多麻烦。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作业都使用这样的方式,因为大家对电脑的使用时间都有一个大体的限制,否则对视力、对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害。
家校教育网渐渐成为教育口不可缺少的一个网站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