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安和霎时沉默下来。

商乐靖说过的话很多,可虞安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想带商乐靖离开,商乐靖拒绝的那番话。

“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你养的外室吗?”

“人心易变,我已经见识到了。”

“我宁可在宫中受磋磨,也不过这种仰人鼻息的生活。”

“...”

商乐靖此人,刁蛮任性,美艳动人,看似是一朵需要被人细心呵护的娇花,一颗要被人放在华丽匣子中的明珠。

可是她比谁都骄傲。

她骨子里有着跟周贵妃和戾太子一样的傲慢。

她喜欢虞安和,珍惜跟虞安和在一起的时光,但她的傲气不允许自己成为只能倚靠虞安和才能生存的菟丝花。

她知道虞安和一片赤诚,倘若她真的跟虞安和走了,一定要比身在凉国皇室痛快一万倍。

可是她又始终记得,她的哥哥戾太子还在大殷参与内乱。

她知道哥哥有着跟她一样的傲气,宁可为了皇位拼到最后一刻,也绝不屈膝苟活。

但她的存在,是让哥哥自乱阵脚的关键。

如今虞安歌兄妹念在从前的情谊不会利用她,可是神威军那么多人,南川王手下也有那么多人,不可能每个人都会毫无芥蒂地接纳她。

商乐靖不敢赌人心,也不忍让两边为她的存在为难。

所以她绝对不会跟着虞安和回去。

虞安和抬头看着商乐靖,她的眉眼还是那般明丽,斜挑的丹凤眼,带着淡淡的一抹红。

看似柔弱的皮囊下,却是一副面对任何风雨都坚不可摧的傲骨。

虞安和似乎听到了他心碎的声音。

他满怀期待赶来,却依然没办法带商乐靖离开。

有那么一个瞬间,他恨不得大发雷霆,不顾商乐靖的意愿,强行将商乐靖带走。

可是理智又告诉他,如果他真的那么做了,商乐靖只会怨恨他,远离他。

商乐靖尽力压制自己的情绪,对虞安和道:“我知道,你和大殷子民在等着我回国,但哀家在凉国很好,锦衣玉食,宫人环绕,再没有什么不好的了。”

或许是有些赌气,虞安和就冷脸站在那里,不肯接这虚伪的话。

商乐靖轻咬下唇,恨不得将虞安和的样子永远印在心中。

“虞小将军也不用担心哀家孤独,圣上年幼,哀家每日都在教导他,宫里宫外,也都能说得上话。”

商乐靖在心里拼命祈求,祈求虞安和听到自己的言外之意。

她是凉国的懿恩皇太后,虽然还没有垂帘听政的权利,但已经在赵相国的帮助下,逐渐插手朝政了。

倘若未来有一天,大殷的军队要攻入凉国,她定会倾力相助。

如今殿中侍官和宫人监视着,她不能把话说得太明白,只盼望虞安和能听懂。

虞安和闭上眼,到底是输给了商乐靖道。

他沉声道:“我知道了。”

商乐靖大大松了口气:“虞小将军知道就好,总之,哀家是不会跟虞小将军离开的。”

虞安和再次看向商乐靖,恨不得将这张脸铭刻在心里。

“希望日后,公主殿下好好保重自己,等我...”

最后两个字,虞安和没有说出声,只是看着商乐靖对出了口型。

看到商乐靖眼眶再次湿红,虞安和就知道,她听懂了他未出口之言。

商乐靖只答了一个字:“好。”

就此,虞安和佯装愤怒,拂袖离开。

侍官与宫人向赵相国禀报时,都道皇太后不愿回国,虞小将军愤然离开。

赵相国抚了一下胡子:“好!嫁入凉国,便是死,她也是我凉国的人。”

原还担心懿恩皇太后一时糊涂,要随着虞小将军还朝,现在看皇太后的反应,是真切地对大殷产生了怨怼。

赵相国道:“皇太后与大殷使臣发生争吵,心情许是不佳,让宫人小心伺候着。”

下人应道:“是。”

只是这个条件了了,还有一个更让赵相国头疼的条件。

“殷人真是狮子大开口!”

赵相国焦虑地来回踱步,长吁短叹。

只恨当初应苍御驾亲征,他没有极力阻拦。

虞安和主动放弃了要迎公主回朝的条件,但是另外两条则是寸步不让。

后面几天,凉国不断派出使者跟虞安和谈判,最终商定,原本攻占下来的七座城池,从此便是大殷的土地。

在此基础上,凉国再割让五座城池,另有三千上等骏马。

虞安和离开凉国前,百官相送,但商乐靖始终没有出现,让虞安和肝肠寸断。

一路回到大殷豫州,豫州上下一片欣欣向荣之景,他们都在为即将到来的登基大典庆贺。

当初他和妹妹在凉国分别,他带着使团前往凉国京都谈判,妹妹和商清晏回到大殷豫州筹备称帝事宜。

眼下来看,他们准备得还很不错。

其实从凉国回来的这一路,哪怕谈判下来的结果已经超出虞安和的预期,但他的兴致始终不高。

归根究底,还是一个商乐靖。

不过回到豫州,看到热闹的街坊,脸上带着笑脸的诸多百姓,虞安和的心情稍稍好转。

看到使团归来,沿途的百姓全都驻足观看,在听到此次谈判下来的结果后,他们看向虞安和的眼神带着由衷的敬佩。

虞安和心有触动,大事未了,商乐靖心怀大义,为了家国留在凉国,他实在不能拘泥于小情小爱,不然也会让商乐靖瞧不起。

虞安和整顿了一下神情,挺直腰杆进入城门。

只是他的耳力聪慧,隐约听到了几声陌生的腔调,混杂在百姓之中。

他好奇地看了一眼,对洛京的京兆尹道:“似乎有许多外地百姓。”

洛京京兆尹林照笑着道:“是太子的意思!”

南川王是纵帝给商清晏的封号,他要宣示正统,便重新拾起明帝太子这一身份。

如今半壁江山的百姓,在商清晏未登基之前,都口称太子。

林照道:“太子说,大殷上下左右,皆是一脉相承的同胞,无论他们出生在哪里,无论他们的口音怎么样,只要他们说的是大殷话,写的是大殷的字,就都是一家人。若在旁的地方过不下去,咱们这里的城门随时向他们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