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李府

咸阳城城南,李府。

咸阳宫正殿举行的大朝会从辰时一直持续到未时才结束。

诸多府衙将被裁撤新设三省六部的传言,早在数月前就已经甚嚣尘上。

年轻皇帝的强硬姿态从某些朝中重臣口中传出之后,大秦朝野上下谁都知道这裁撤府衙、改革官制之事已经是势不可挡,更何况皇帝并不是孤身一人在对抗整个大秦朝野众多的三公九卿。

皇帝可是得到了包括大将军太保蒙恬、左丞相冯去疾、太师尉缭、宗正嬴腾、军方王氏一族以及以苏、方、范三大世家为代表的一干老秦世家贵族的绝对支持。

所以,不能进入议政堂的大秦群臣们真正关注的无外乎这新设的三省六部能够有多少人有份位列其中,有多少人能够冲上潮头,又会有多少人会直接被拍死在水底。

李府大堂,檀烟寥寥,正在觥筹交错。

“公子,这,吃相未免有些太过难看了些吧。”

姚贾端起身前铜案上的酒樽,哧溜一口饮尽,闷声道。说话间,手悄然朝天上指了指。

这话音,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只是满殿的李系朝臣嘴上虽然一直在打着哈哈看似聊的欢快,但是眼睛却是一直注视着堂中最上首的四张铜案。

那四张铜案后坐的人,才是能决定这堂中乃至大秦很多人命运存在的人。

李斯长子右丞相李由高坐大堂上首,在他下方则是原廷尉如今迁任刑部尚书实为正二品大员的姚贾、原太仆现太仆寺卿正二品大员马兴以及户部尚书同为正二品大员的胡毋敬三人。

丞相府李斯一系四大支柱廷尉姚贾、奉常胡毋敬、治粟内史郑国以及太仆马兴,只是今天不知为何到场的只有三人,新任工部尚书郑国却是未见。

原本主掌皇家车马的太仆府没有裁撤,而是更名为太仆寺,太仆马兴的官职也被更名为正二品太仆寺卿,由原本主掌皇室车马,变为主掌大秦全国牛马之政等等一切跟牲畜有关的事物。

太仆寺卿的权力相对以往太仆,自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当然,马兴这太仆寺卿之下同样也有两个掣肘。那就是两个正三品太仆少卿,四个太仆寺丞,十六个太仆寺员外郎,三十六个太仆寺主事。

姚贾带着些许怨艾的话语,周围听到的几人无不一滞。紧接着偌大的大殿原本的觥筹交错之音嘎然而止。大堂下方距离较远的一干李系朝臣犹如被传染般纷纷噤声看向这大殿上首之处。

此次改制。六部统计二十四司司丞之位。还没有公示。虽然司丞只是正五品官职,但是谁都知道这新设的六部中各司可是实打实的实权人物。

位不高,权柄却犹重。

司丞之下还有司封令、员外郎。新设的六部丝毫不似先前各府衙各自为政,一应诸事尽皆是由三公九卿说了算。剩下众多官吏却都要看各府之主的喜好来行事。

两侍郎,四司丞,十六司封令,三十六员外郎,可以说将各部权柄尽皆下放。然后各司其职。尚书虽然贵为一部之首,但是如果不能将两侍郎、四司丞控制好,那么也只是个加盖印玺的工具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在朝会之后,一众李系朝臣就迫不及待的齐聚李府的原因了。

如果在后世数百年,有朝臣该如此明目张胆的齐聚一起,怕是宴席还没有散,皇宫中就已经有旨意放出直接来拿人了。

这不是典型的想要结党或者造反的症状么,直接一锅端了先。

好在大秦。还不是后世。

咸阳宫中也甚少限制朝臣私交。这也是为什么在始皇帝时就明知姚贾、郑国、马兴、胡毋敬这些重臣都唯李斯马首是瞻也不曾问罪的原因了。

大秦作为第一个开创帝制的帝国,在政治上应该算是最为开明的。不仅是因为帝制初创,更因为秦人的包容性、血性以及对皇族的忠诚。

秦以后,自汉王朝开始,华夏大地上一个帝国消亡。就会有另一个帝国兴起,如此反复,一代代的皇帝为了保持对这天下的统治,对百姓对官员的限制也在一步步加深。

姚贾的话以及骤然安静的大殿。让李由刚刚端起酒樽的手不由一顿,不满的看了姚贾一眼。李由顺势举起酒樽高声道:“陛下英明,诸位,同饮此杯,以祝我大秦昌盛!请!”

“陛下英明,大秦昌盛!”

堂中一干朝臣虽然不明白其中发生了什么,但是还是纷纷举杯,齐声高呼道。

酒毕,大堂中再次恢复了先前喧嚣之状。至于各人心中到底作何之想,怕是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了。

姚贾的眼神有些闪烁。

李由刚刚那不满的眼神他看到了,其实在他话刚一出口他就知道自己错了。不是话说的错了,而是说的场合不对。

此际,李系群臣酒宴,他在这个时候说出如此话语,如果被有心人听到传入那位耳中,那就是大不敬之罪。虽然他没明言,但是谁能不知他说的谁?

“唉,叔父大人先前有些过了!今日只我等在,到还无碍,他日还望叔父大人多多三思。”说到这里,李由叹了口气,“这大秦终究是陛下的大秦,这天下终究是陛下的天下,我等做臣子的,能为陛下分忧那是陛下信任。叔父切记啊。”

“我知道,我知道。”姚贾举杯连连道,灌下一口酒,掩饰自己的尴尬,完了想想似乎心中始终有所不甘,再次开口道:“只是公子,六部各司司丞、司封令、员外郎等一众官吏,公子可和那边议定?”

“六部,二十四司丞,九十六司封令,二百一十六人员外郎。二十四司丞陛下已有决断,皇室两人尽皆在兵部;关中老秦世家两人一吏部一刑部;小侄举荐之三人陛下尽皆允了,礼、吏、工三部各一;蒙家兵部两人,礼部一人,吏部一人;老丞相举荐之三人,陛下也允了,依然礼、吏、工三部各一。”

“公子举荐为何只有三人?下官记得当是六人才对。”

右侧的胡毋敬听到这里,陡然疑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