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我的孩子读小学三年级,每天放学回家后总要看一会儿电视,怎么批评她都没用。
一开始,我们规定她必须做完作业后才能看电视。由于小学一二年级基本上没作业(实际上是叫他们自己看看书),所以这时候的矛盾还不突出,但已经埋下祸根。到了三年级后作业量大增,如果放学回家后还要看电视,再磨磨蹭蹭地做作业,每天要到很晚才能上床睡觉。
为了能看电视,孩子现在经常谎称“没作业”。不但老师布置的作业完不成,并且还学会了撒谎。请问我们该怎么办?
【点评】
本案例中这位孩子面对着“辛辛苦苦做作业”与“开开心心看电视”两种选择,任何人一看便知道做哪件事情更轻松。别说这是“拈轻怕重”,实际上,拈轻怕重是所有人的天性,它本身并没有错,错的只是不同感受和不同“待遇”。
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你如果让孩子自由选择先做作业还是先看电视,那么他选择先看电视是非常好理解的,因为看电视显然要比做作业更轻松、简单。这时候,如果你能让孩子做到“开开心心做作业”、“辛辛苦苦看电视”,才表明你的家教艺术到家了,他在放学回家后首先想到的就不会是先看电视、而一定会是先做作业。
但要做到这一点可能吗?有可能,但很难。之所以说有可能,是因为如果把这一点上升到理论高度来对待,你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孩子首先改变他对“快乐”和“痛苦”的认知,让他觉得一回家就坐在那里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零食,不但“不对”而且还很“痛苦”,决没有“快乐”之感;说很难,是因为这种认知观念是产生在动机观念基础之上的,要作用于孩子的内心,并不是父母想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就可以的。
动机和认知是有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动机是指推动某个人做某件事情的念头或原因,是名词;而认知在心理学上是指人类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活动,是动词。这两个概念很容易纠缠不清,但却又是自制力训练中这两个重要概念,所以这里略微展开一些来说。
动机和认知这两个概念具有一前一后、亦步亦趋的关系。动机认知理论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①期待价值理论,认为一个人只有对某个目标有所期待才会做这件事情。具体到本案例来说就是,你只有让孩子认识到为什么要先做作业、并对完成作业怀有某种期待,才会让她考虑把做作业放在第一位。
②归因论,认为每个人的行动都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但在某个特定时刻总会由其中某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所以,如果能找到这种主导因素,就会有助于控制其行为的发生。在本案例中,孩子回家时想先放松一下一天紧张的学习,而这时恰好有他喜欢看的电视节目,这些都可能是诱导因素。这是先让他休息10分钟,然后集中精力投入学习、做作业,就可能会通过端正动机,把学习和看电视这两种行为调整过来。
③认知评价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由内在因素决定的,外在因素只是一种刺激,人的内心会对这种外部刺激作出自我判断的。具体到本案例来说就是,孩子在内心深处也会感到做作业更重要,但就是缺乏毅力,所以父母很有必要通过讲道理摆事实指明这一点,帮助端正动机。
④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评价等在自己的行为决策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其中的期待因素更是如此。具体到本案例来说就是,父母有必要给孩子描绘一下先做作业、作业完成好、学习成绩好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好处,让他自觉服从自制力训练要求。
⑤目标定向理论,认为人的目标可以分为任务目标和自我目标两种。在实现任务目标时,主要是为完成任务,所以重点衡量的是自己能不能从中有所收获,或者提高熟练程度;而在实现自我目标时,则会比较注重与别人进行横向比较,以判断自身能力如何。有鉴于此,在自制力训练时就可以分为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两种。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任务定向就是给孩子规定什么样的“任务”去学习、参与,重在培养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并从中得到乐趣、增强自控能力;而自我定向则是主要通过让孩子经过努力后能够超越别人,以便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此,就要特别注重实现目标的可行性,而不要把目标定得过高,以免孩子因为实现不了目标半途而废,这样就起不到训练效果了。
⑥成就动机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对于成功动机较强的孩子来说,的自制力训练应当给予难度中等的任务,既让他有成功的可能,又满足他足够的挑战性。而对于避免失败动机较强的孩子来说,自制力训练时应当选择那些难度偏小或难度偏大的训练项目。他们既然想极力避免失败,就会全力以赴地投入其中,这样也就达到了很好训练自制力的目的。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所有认知动机观点都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割裂开来理解。所以在训练孩子的自制力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避免顾此失彼,否则训练效果就可能会不好。
具体到本案例来说,在对孩子进行不看电视的训练时,首先要让他树立一种有自制力是一件特快乐的事这样一种动机,而不能控制看电视导致作业完不成、学习成绩下降这种想法是“不对”;与此同时,在平时要经常把这种动机和痛苦或快乐的概念结合起来,传递给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的想法、情绪和习惯。当然,这后者就属于认知的范畴了,所以说动机和认知之间是有联系的,有时候密不可分。
作为三年级的孩子,你对她讲道理应该能听得懂了。把一系列因果关系联系起来讲给她听,就能从外部作用于她的内心:原来,只要每天放学回家后坚持不看电视,就能保证充足的活动和睡眠,第二天上课就能做到精力充沛、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得到老师表扬了,所以“我要”怎么怎么的。这里的“我要”就是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