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节 全面大发展(4)
治国就是吏治。而吏治首当其冲的,就是让古今中外无数政府都头痛不已的官僚贪污受贿的腐败问题。对此,张学良命令东北廉政公署把东北每一级别的军政官员的工资和薪饷都做了详细的明文规定并在报纸上公布于众,比如张学良本人,他这个东北军政最高领导人是属于省保安司令级别的,依法每月薪饷是800元大洋,同时一起公布的还有张学良亲自制定的极为严格的《东北四省贪污受贿处罚条例》。处罚条例是“零容忍”,只要贪污受贿,直接撤职查办,贪污30大洋以上者永不录用且记录于终生档案,贪污100大洋以上者直接枪毙;严禁任何形式的贪污和受贿行为,官员接受同一个人礼物的总价格不得超过50大洋。张学良同时也采取了“高薪养廉”的方法,按照他亲自制定的东北军政官员的工资,能保证政府官员或军队官兵在不挥金如土的情况下能很滋润地养活一家人。在监督政府官员廉洁勤政这方面上,东北廉政公署大力鼓励百姓监督,发现官员贪污受贿后可以向廉政公署举报,廉政公署一律给予奖金奖励并保护举报者的姓名隐私。张学良还命令在政府机构和政府国营单位中大力开展“反贪污受贿、反铺张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官员之间要做到互相监视督促,发现有人贪污受贿,举报后官升一级;另外张学良还号召在私营企业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窃政府财产、反盗窃政府经济情报”这个“五反运动”。
维持社会治安的重要手段是警察部队。东北的警察制服统一为夏季穿天蓝色衬衫,冬季穿黑色大衣。张学良又详细地把东北警察的警种分为民警、交警、巡警、法警、刑警、武警、特警、消防警察、缉毒警察等。东北的警察总数保持在10万人的规模。东北境内的每个县级地区建立公安局(警察局),镇乡级地区设立警察派出所。除了严防政府机构和政府企业及私营企业中的贪污受贿问题外,想要让东北四省能有一个稳定而良好的社会治安以及清新社会风气,那就必须要加强“剿匪”、“扫黑”、“打击贩毒制毒吸毒”、“严禁聚众赌博”、“控制卖**嫖娼”等各种社会问题的治理力度。
东北地广人稀,黑水白山间很多地方山高林密,极容易滋生土匪山贼。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崇山峻岭、大片大片的沼泽地和草甸地,都是“胡子”繁衍的好地方(北方称土匪叫胡子),很多被地主官僚逼迫得走投无路的老百姓也不得不落草为寇,一些积年惯匪都已达到了“名震关内外”的地步。从清末开始,东北就一直以“匪患猖獗”闻名全国。不过,东北的土匪并不对自己的职业引以为耻,因为堂堂的张作霖大元帅也是当土匪起家的,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等一批奉系元老以前都是土匪头子。东北的土匪间流行一句话,叫“当胡子,不发愁,进了租界住高楼;吃大菜,住妓馆,花钱好似江水流;枪就别在腰后头,真比神仙还自由”。不过,张作霖的高明之处就是他没有把土匪当成长期职业,而是“想当官,先当土匪后招安”,被清政府招安后的张作霖又靠着凶狠剿灭土匪而步步高升的。《投名状》里赵二虎说的对“当匪?我们就要当最大的!”张学良虽然也算是大土匪头子的儿子,但他此时可不会对那些绿林英雄、梁山好汉们手下留情,因为这些土匪们占山为王、划地称王,打家劫舍、杀人越货,有的甚至达到一定的规模并和地方政府狼狈为奸、蛇鼠一窝,对东北的社会治安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张学良决定一劳永逸地彻底铲除这些毒瘤,因此他制定的剿匪计划里,没有叫那些本身就和附近土匪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当地警察去剿匪,而是直接出动正规军去轮流扫**东北四省内的土匪山贼,既更加高效,同时也能训练部队,争取一年内将东北的匪患肃清干净。而实际上,历史上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很多良心未泯的土匪们还主动下山打击日本侵略军。
东北的黑社会问题也极为严重,很多城市白天属于政府,到了晚上就变成了黑帮的天下。这些黑道分子们专门干绑架勒索、敲诈抢劫之类的事,搞得到了夜里老百姓们根本不敢出门。这些黑帮同土匪一样,都在张学良出动的正规军和新建立起的武装警察部队的打击范围内。
除了剿匪打黑外,禁毒也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东北的鸦片种植面积和大烟产量都位居全国首位(第二第三第四分别是四川云南河南),这个全国第一对于张学良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实际上,张学良也可以学习他老爹,有组织地种植鸦片并卖到关内地区,从而积累资金。中国此时很多军阀都是这么干的,奉军以前在资金拮据时也干过这勾当,四川云南的鸦片也是当地军阀的重要资金来源。但张学良干不出这种祸害本国同胞的无耻行为,并且张作相无论是在张作霖时期还是在张学良时期,都是坚决反对在东北境内种植鸦片的。不过,想要铲除毒品这个毒瘤则比剿匪和扫黑要困难得多了,因为种植鸦片在东北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一种“职业”,不少农民还以此为生。如果张学良保持并支持东北此时的“烟土产业”,绝对能获得一笔极其丰厚的收入。实际上,鸦片税是东北政府最大和最重要的税务来源。从下面这个数据就可以看出东北的鸦片税占东北政府总税收的比例:伪满洲国在1944年的财政中收入为21.5亿元,鸦片税为4.3亿元,足足占20%,是伪满政府最大的税收来源,烟草税占第二位,接下来是农业税、工商税、关税。张学良如果要在东北全面禁毒,无疑会让东北政府失去最大的一笔财政收入。此时中国境内基本是鸦片泛滥,吸食鸦片成了中国社会一种“时尚”,包括张学良之内的很多军政高层、社会名流也吸食鸦片,并且此时种植鸦片和制造贩卖烟土并不算是犯罪,但随之而来的恶果,则是中国国民体质衰弱、社会风气败坏、犯罪率剧增、中国财富的大量外流等各种丑恶现象,东北、四川、云南、河南等地都是鸦片种植猖獗,整个中国都在鸦片的云雾中腐烂流脓,“东亚病夫”一词恰如其分地形容了此时中国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深知毒品泛滥会对个人家庭和整个社会造成巨大危害的张学良还是在不少反对声中,断然舍弃了收益巨大的鸦片税,毅然下令严禁东北境内种植鸦片等任何种类的毒品,严厉打击任何制毒贩毒行为,除官方种植小部分用于医学的保留外,其他所有种植的鸦片大麻统统焚毁,支持和鼓励并分给这些农民土地种植正当农作物为生。张学良严禁在东北境内以任何形式走私、贩卖、购买、吸食、种植鸦片和其他类型的毒品,违令者严惩不贷。走私、兜售、种植鸦片等毒品者,不论数目一律处于死刑;吸食鸦片者,政府建立戒毒所对其强行戒毒,如果还继续吸食,则发配边区充当苦力;收缴上来的烟土烟膏等毒品和烟枪烟锅等吸毒器具,全部销毁;民间种植的大麻和鸦片全部铲除;而举报走私、出售、种植、吸食、购买鸦片及毒品者,政府则给予奖励;配合政府禁毒缉毒者也同样会给予奖励。张学良为此而创建了“东北缉毒警察部队”,专门从事在东北境内扫毒,打击制毒贩毒行为。根据张学良独具匠心的命令,东北境内每支缉毒部门都要悬挂林则徐的画像或竖立林则徐的雕像,以前辈的事迹和精神来鞭策禁毒事业的完成,争取在五年之内彻底铲除这一社会毒瘤。客观上讲,张学良在治理东北最初的几年内确实处决了很多人,但基本都是烟贩土匪。
当然,张学良也不是真的吃斋念佛的老好人。急需用钱的他在私下里命令农统局把全东北收缴上来的鸦片烟土悄悄走私到朝鲜去,同时在东北某些深山老林里秘密设立鸦片种植基地,收获来的大麻鸦片长期走私向朝鲜和日本。张学良想得很达观:老子这样做也迫不得已,贩毒既然这么来钱,老子真把那些鸦片大麻都烧了也是浪费,还不如给日本人和朝鲜人抽去,反正祸害的也是小日本和那些高丽棒子,这叫以毒攻毒,也算是变相的抗日嘛!又能赚钱又能祸害小鬼子,世上还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吗?
其实张学良在决定禁毒的时候还打算禁烟的,不过想想这个决断貌似极不合理,根本就施行不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东北军政高层几乎无人不抽烟,普通老百姓也吸旱烟水烟卷烟等,要是自己宣布东北禁烟,肯定惹众怒并产生集体公愤:“还让不让人活了?”张学良想到这,禁烟的事情也只得作罢。不过东北也是全国烟草盛产之地,哈尔滨的亚布力烟可谓全国闻名,每年东北的烟草就能给东北政府增加了上千万大洋的收入。资源可不能浪费。张学良想到这,回去后立刻让于凤至投资成立了东北的“关东”烟草公司(东北地区的特产旱烟叫做关东烟),赚起了关内外老百姓的钱。后来张学良又让于凤至的“关东”烟草公司从云南进口中国最好的云南烟丝,从而推出了“彩云”牌香烟。渐渐的,由张学良创建的“关东”香烟和“彩云”香烟风靡东北和华北,前者提神劲足,深受军人们的喜爱,后者温润香醇,深受官员的青睐。
至于聚众赌博,这也是诱发社会犯罪的一大根源。张学良让司法局明文规定,以任何形式进行聚众赌博都是违法行为,一旦抓住,数目较小者拘留罚款,数目较大者直接去吃牢饭。
最后还有一个很让张学良挠头皮问题,那就是卖**嫖娼。现在毕竟还是民国时期,青楼这种传统职业可谓是遍地开花(就是在21世纪,夜总会发廊也在中国各地比比皆是)。全国各地,青楼妓院数不胜数。对于这个问题,张学良知道肯定不能操之过急地全面禁止,只能暂时顺应时代潮流允许这种职业存在。不过,张学良还是让民政局和司法局认真制定出了“妓院管理条约”,规定每家妓院都必须向当地政府注册,每个地方的妓院数量必须要得到控制,不能任其泛滥,毕竟色情业的猖獗会带来性病的传播扩散,性工作者要向相关部门登记注册。同时严禁强迫良家妇女卖身。威逼或利诱良家妇女卖**者,视同为贩卖人口,一律处以重刑。同时妓院里的性工作者要定时去医院接受身体检查。政府要大力推广使用安全用具,并大力宣传不注意健康卫生会引发梅毒、花柳、淋病等性病(此时还没有艾滋病)以及其巨大危害,比如清朝的同治皇帝就是得梅毒死的(其实早在古代就已经有**了,是用动物**或鱼鳔制成的。第一个真正的**是英国人在十七世纪末发明的,是用小羊的盲肠制的,后来在二十世纪初才慢慢发展成橡胶制品,当然,质量和后世的不可同日而语,而且价格不便宜)。
除了以上的诸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项目:交通。交通不便,无论民生还是军事都极大地受到困扰,交通是国家命脉所在,重要性不亚于军队建设。交通包括运输和邮电两个方面,运输有公路、航空、水路、铁路、管道五种;邮政包括邮件和电讯两方面。张学良在他的发展大纲里也对东北地区的交通建设做了详细的规划,主要还是铁路和公路的修筑,邮件和电讯这两个前者是民用行业必不可少的,后者又是军事上部队相互通讯的主要工具。张学良下令在东北境内各地设立“邮政局”和“电讯局”,建立一个覆盖全东北的邮电网,训练骑自行车的邮递员为民服务,同时规定邮递员全部身着深绿色制服,电报也大力向民众进行普及。
社会发展离不开电力,而民生方面的医疗也很重要。没有电,就没有现代文明。张学良计划大规模在东北发展火力发电和水利发展,同时成立东北电力公司和工业局电力厅来进行东北地区的电力运输使用和建设管理。东北境内江流众多,除各地兴建烧煤的火力发电厂外,水利工程和水电站也开始起手研究。医疗方面,各城市建立正规医院(包括中医院和西医院),农村建立医疗所。关于医疗收费、药物管理等方面也是一个大麻烦,张学良已经催促立司法部早日拿出医疗器械药物相关法令条律来,保障东北境内的百姓人人在生病时都能及时得到医治,而且是收费低廉的医治。另外还有东北居民饮用水问题,目前东北地区除了一些较大的城市外,绝大部分地区还在使用河水和井水作为居民的饮用水,这样容易极其导致疫病的感染和传播。依照张学良指示而成立的民政部饮用水管理局将在接下来的数年内推动东北各地自来水厂的建立事业,先让所有的城镇居民饮用到清洁而干净的自来水,然后再推广到广大农村,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毕竟这是民国时期,天花、霍乱、伤寒、痢疾等疾病都是非常猖獗的,而疾病的传播和饮用水不卫生是有着直接关系的。同时每个东北的城市将会建立完整的公交车和电车系统。
而东北还有一项重要的财政来源,那便是石油。
本来整个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前一直被国际上那些地质专家认定为“不可能产油”的地区,此时的中国也是极其缺乏石油的贫油国。但由于张学良此时的“先知”,大庆油田等数个东北的大型油田在1930年前就被提前几十年开采了出来,“中国东北石油能源公司”随之成立,这是东北政府直接控制的远东最大的石油集团公司,后来还把业务拓展到了海外,张学良则是最大的股东。一旦油田开采出,衍生出的大批化工公司和化工加工厂也会拔地而起。氨厂、硫酸厂、电解碱厂、乙烯厂、塑料加工厂等石油化工厂的发展不但能解决掉东北的能源问题,同时还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东北的经济发展,这其中能培养东北的化工人才,生产出的石油化工产品对关内地区销售又能增加财政收入,可谓一举多得。当然这些油田油井的重要性张学良心里很清楚,为了不被敌对势力破坏,张学良准备特地调拨军队和武警进行保护。
以上种种民生建设都在张学良设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29年-1934年)的规划蓝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