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仪,只不过是个户部主事,为何能攒得起来这种局,而且还把内阁大学士都给叫来了呢?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益。

吴王一脉的实力越来越强,甚至超越了朝廷,这无疑是脱出了朝廷的掌控,也脱出了文官的掌控。

虽然文官从未掌控过朱瞻壑,但是他们却掌握着朝廷,只要朝廷不变,他们就不变,他们的利益就会永远存在。

而且,在朝廷中,老牌的官员不仅都是当初最为坚定的太子党,还是和吴王一脉恩怨最深的那一群人。

如果不是朱瞻壑,胡广、胡俨、金幼孜等一众人都不会被赶出朝,而这些人无一不是地位极高的人,若是能够保留到现在,那将会是他们极大地臂助。

但是,因为朱瞻壑的原因,这些人死的死、致仕的致仕,再加上太宗皇帝废程朱理学、立公羊学为国学,导致老牌文官的阵营得不到有效的补充。

所以,现如今,能和他们站在一起的人越来越少了,虽然后续上来的官员也有慢慢被同化的,但那些官员和他们这些老牌官员还不一样。

一种思想养一种人,程朱理学这种思想所养出来的人,和公羊学这种可以说是极端思想所培养出来的人是不一样的。

哪怕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但因为思想不同,想要走到一起还需要时间的介入。

唯有时间磨掉他们之间不能契合的棱角之后,他们才会成为一个利益群体。

李仪是永乐年间就出仕了的,不是那些学着公羊学说参加科举的人,不仅在利益上,在思想上也是和那些老牌官员契合的。

除此之外,他能够攒动这个局,还有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甚至完全可以说是唯一的原因了。

他,是户部的主事。

世人皆知,户部尚书夏原吉虽然没有明确的立场,但因为其只认钱的性子,导致他和吴王世子走得很近,毕竟从永乐朝到现在,国库最大的收益基本上都是朱瞻壑创造的。

而他们这些人是站在朱瞻壑的对立面的,户部作为大明最为重要的一个部门,他们这些人怎么可能甘心放弃?

甚至是……成为“敌人”。

所以,户部就必须要有一个他们的人,李仪这才有了机会。

但是,今天这个局,来的并非都是他们自己人。

于谦坐在一旁,现在的他还只是个侍郎,和三杨这种文渊阁大学士没得比,和吕震这种一部尚书没得比,甚至和替代户部尚书的户部主事李仪都没得比。

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思想。

于谦不理解,他的确是认为吴王世子的做法不对,不符合长久的发展方向,但他也永远都不会去反对,甚至是去设计朱瞻壑。

于谦是个清醒的人,历史上的他在成为兵部尚书之前是个坚定的发展派,主张以黄老之道治国,而在成为兵部尚书,尤其是在顺天保卫战(那俩字不能写)之后,他是坚定的主战派。

可就算是发展派,也不代表他就全盘否认朱瞻壑的做法。

从永乐八年到现在已经十五年了,十五年!大明十五年没有外敌侵犯!甚至没有人敢随便掠边!

这安定的大明是怎么来的?是永乐皇帝的治理?还是洪熙皇帝监国理政期间的为政举措?

都不是!是朱瞻壑一刀一刀砍出来的!是用白磷蛋烧出来的!

倭国灭、暹罗灭、德里苏丹灭,甚至连帖木儿帝国都灭了,大明的周围还剩下了谁?

就只有瓦剌和东察合台汗国了。

然而就这么两个敌人,其中的东察合台汗国还仅仅只是因为朱瞻壑在他们背后,还是有着天堑阻隔的身后站着,就只是站着,他们就吓得收兵回防。

于谦的确是主张以黄老之道治国,与民休息,休养生息,但不代表着他傻!

而现在呢,这群人在干什么?他们想设计朱瞻壑!设计那个吓退了大明周围所有敌人的吴王世子!

是!他于谦的确是不认同吴王世子以战养战的做法,但是他不傻!他不会去动这根大明的定海神针!

然而……

人微言轻,这个局,不会因为他而散,最终的结果也不会因为他而改变。

他若是强出头,那就只有一个结果。

与其没有任何作用的被换掉,甚至是被杀死,他宁愿做点别的。

想到这里,于谦打起精神,主动开口。

“该怎么办?”

于谦的开口让所有人都为之惊讶,一是没想到于谦会开口,二是没想到一个只能坐在角落里的人敢开口。

但很快,所有人都发现,这个人敢开口,那是有理由的。

思路清晰,见解独到。

“的确,吴王世子选择从东察合台汗国经过,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但是谁敢去动这个手呢?”

“东察合台汗国?我认为不太可能,先不说他们先后两次撤兵,已经被吓怕了,就算是没有,他们敢做这个出头鸟吗?”

“要知道,我们的注意力一直都在吴王世子的身上,但别忘了,他所带出来的那支队伍可以说是不要命的疯子,其手下更是有着钱勇、简笑和祝三凤三人。”

“他们三个人,在手段很辣这一点上,可不输吴王世子,之前只是吴王世子的光芒太过耀眼,他们被遮蔽了罢了。”

“可以想象,无论是谁,一旦先动手,那必然会遭到香州府和南州府,甚至是遭到黔宁王后人的疯狂报复。”

“所以……我们能找谁来当这个出头鸟呢?”

说完,于谦扫视着在场众人,看似是在寻求答案,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想要把这里所有的人都有什么反应给记下来。

然而,于谦很失望,失望的不是没人说话,他是想看到无人开口的场面的,但是却不想看到这种无人开口的场面。

因为,这些人不开口,不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做错了,而是因为他们都因为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损,不想当这个出头鸟,最终才选择了沉默。

他们想的是让别人开口,自己去瓜分最后的利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