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不速之客 (4)
最初招生的时候,长江大学打的是江北商学院的旗号,说是江北商学院分院,等到了学校,才知道这是一所民办大学。按说读民办大学也不错,对山沟沟里的穷孩子来说,能到省城读书就很不错了,哪还能挑三拣四?谁让他们高考没能上线!理是这个理,事却不是这个事。读了还没一学期,长江大学就陷入违规办学、虚假招生的纠纷中,此后,学子们的求学路跟这所大学一样,开始七扭八歪,找不到方向了。先是租来办学的校舍被有关部门查封,学生们不得不转入一家企业废弃的仓库上学。接着,他们又被告知,他们一次**给校方的高价学费被合伙办学者骗走,学校连最基本的教学都维持不下去了。这还不算,让学子们最揪心的是,招生时承诺的100%就业成了空头支票,第一届走出校门的学生目前就业率还不到7%。一大半学生拿着长江大学的毕业证到用人单位应聘,却被告知,这文凭是假的,国家不承认。
学子们愤怒了,跟着愤怒的,是家长!
张兴旺是第一个站出来找学校理论的人,他的三个儿子,除了大儿子目前有份工作外,老二待在家中,整日门也不出,声称自己白花了爹娘的钱,对不起爹娘。老三整天为能不能读完四年大学揪心,年纪轻轻,头发已掉了不少,都是让学校给害的。去年四月,老三跟同班同学合计,要求学校无条件退钱,并赔偿三年来的损失。说说容易做起来难,想要学校赔偿,笑话!
张兴旺先找学校,学校不理,他又接着找政府。一村28个大学生,到现在毕业了一大半,就业的,除了自己家老大,却再没一个,这不是欺骗是什么?张兴旺拿着一张状子,状子上清楚地写着每一位孩子在大学的花费,累计下来,望天村28个大学生,这些年花掉的钱,竟高达二百多万。二百多万啊,望天村两千口人的家产全部加起来,也不超过20万,为了孩子,他们竟然花了二百多万!
结果呢?打了水漂!
“这么多的钱,丢水里还有个响声,结果……”这是张兴旺跟黎江北说的原话,这个曾因儿子考上大学兴奋得三天三夜睡不着觉的农民,如今只要一提“大学”两个字,双眼都冒火。
是不是让大学骗了?半年前跟张兴旺认识后,这个问题就一直盘旋在黎江北脑子里。这些年,围绕高校和高考制度的改革,黎江北作过不下十项调研,每一次调研,都带给他更大的困惑,中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到底怎么了?
这个20世纪60年代北大的高才生、英国剑桥大学教育学博士、内地知名教育专家,面对蓬勃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一次次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去年召开的江北省“两会”上,他就以《停止扩招,理顺渠道,以职业教育取代民办高校》的提案在委员界掀起巨大波澜。 这还不算,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他还主动辞去江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一职,带着自己的几个研究生,深入民间,广泛取证,打算为数万名扩招进来却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和他们的父母讨个说法。
疯子!按现任江北省政协主席冯培明的话说,他是个疯子,不折不扣的疯子!
黎江北是昨天中午接到舒伯杨电话的,当时他刚从望天村回到江龙县城。舒伯杨说:“江北,你马上回来,全国政协调研组很快就要到了,你要事先做点准备。”
“不是不让我参加吗?”黎江北问。
“是没有你的名字,但我们可以争取啊。”舒伯杨听上去很兴奋。
舒伯杨的声音难得这么激动,他是一个沉稳得一竿子插进去不起半丝波纹的人。在黎江北眼里,政府官员几乎各个如此,他们似乎没有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凡事在他们眼里,都只有两个字:正常。所以他们的生活缺少**,说话做事更是透着一股老气横秋相。“他们什么时候也能激动一下子呢?”有时候,黎江北脑子里会冒出这么一个怪诞的想法,他想,要是政府官员也跟自己一样善于激动,敢于激动,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呢?
绝不会麻木!黎江北这么想。
黎江北搞不清楚舒伯杨采用了什么高招,让他这个很不讨好的委员进了只有三个人的名单。据他了解,政协也好,省委也好,为这三个名额,可是煞费苦心。
调研组终于要下来了,黎江北脸上露出一丝轻松。高校问题,高校问题算不算国计民生?算不算当今社会的热点、难点?黎江北乱想着,往舱内去的步子忽然停下,莫名其妙地又掉转身子,回到了甲板上。
“世纪号”客轮是中午11点42分停泊在金江码头的,黎江北已换上一件米色衬衫,手提旅行包,跟在助手小苏后面下了船。雨早已停了,码头上人来人往,空气格外的清新。金江码头自从扩建以后,客流量和货流量较以前都有大幅增长,目前已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码头之一。雨后的金江市把它美丽的身影完全呈现了出来,近处的船舶,远处的金江大桥,耸立在金江广场的国际大厦,还有更远处隐隐约约的金江工业区。望着这生机勃勃的现代化都市,黎江北的心再次沸腾起来。
离开码头往停车场去的途中,一群学生的身影吸引了黎江北的目光。只见来来往往的人流中,四十多名身着长江大学校服的青年学生手拿传单,不时地拦住路人,跟他们耳语着什么。
“怎么回事?”黎江北警惕地问助手小苏。最近一个时期,他听说长江大学又在鼓动学生四处上访,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教育部门撤销对长江大学的几条封杀令,承认其学校的合法性。同时要求政府将已经出让给外资企业的原长江大学校址归还学校。
“是长江大学的学生,他们在向市民散发传单。”小苏说。
“胡闹,他们不知道这是违法的?”黎江北说着,就要往那边去,小苏赶忙拦住他:“教授,你去不得,他们要是认出你,今天又被缠住了。”
“怎么,他们会拿我当人质?”
“人质不敢,他们一定会向你请愿的。”小苏解释道。
“乱弹琴!”话音刚落,他的手机响了,是舒伯杨打来的,问他下船没有。黎江北说自己在码头外面的小吃广场,舒伯杨告诉他,车停在二号停车场,自己在车里等他。
一听秘书长亲自来接,黎江北只好打消上前阻止学生的念头,不过他的目光还是久久地盯着学生们望了半天。这一刻,黎江北的心情是沉重的,长江大学是江北省首家民办高校,一度是江北高校界的一面改革旗帜。然而,短短几年间,长江大学就沦落到如此地步,没有固定校舍,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甚至连办学资格也受到质疑。眼下几千名学生借宿在废弃的仓库,过着今天不知明天的日子……
黎江北凝视了好久,才极不甘心地收回目光,缓缓转身。过了小吃广场,就看到停车场的入口。
黎江北正要往停车场去,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声音:“黎教授,请等等。”
黎江北转过身,就见一个眉目清秀的女孩子正笑吟吟望着他。
“你是—”
“对不起,黎教授,打扰您了。”女孩甜甜笑了一下,自我介绍道,“我是长江大学英语系三年级学生陆玉,我们有份请愿书,想送给您。”
“请愿书,请什么愿?”黎江北下意识地绷起脸,心中多了份警惕。
“我们只是想完成自己的学业,没别的意图。”女孩子倒是口齿伶俐,人也大方,并不因为对方是教育界名人就吓得不敢讲话。
黎江北哦了一声,同时心里责怪自己,怎么现在见了谁都怀疑?他礼貌地说了声谢谢,示意小苏接过请愿书。
这时舒伯杨已走出停车场,在向他招手了。黎江北再次打量了一眼女孩,问:“你认识一个叫张朝阳的同学吗?”
女孩热情地说:“当然认识,他是我们新当选的学生会主席,瞧,他在那边。”
顺着女孩指的方向,黎江北看到一个身穿白衬衫的青年,个子高高的,理着小平头,正在指挥着学生们有条不紊地向路人散发请愿书。
黎江北眼前闪过张兴旺那张脸。
“黎教授,不打扰您了,您请走好。”女孩说完,迈着袅袅的步子远去了。黎江北有种恍惚,感觉女孩走路的姿势很熟悉,似在哪里见过。那背影也很眼熟,只是一时记不起来了。再转身时,他就记住了女孩的名字:陆玉。
江北大学,五楼会议室。一场特别会议在这里召开。
参加会议的,除了江大中层以上领导和各系教师代表外,还有学生会的几位干部。新当选的学生会主席夏可可没能到会,据学生会的常务副主席周健行说,夏可可病了,正在住院。
会议由校党委书记楚玉良主持,副省长周正群、省政协主席冯培明到会,参加会议的还有省委组织部、教育厅、共青团江北省委、江北省学生联合会等单位的领导,庄绪东也坐在主席台上。
周正群先是代表省委、省政府宣布了一项决定,由于孔庆云因故不能继续主持江北大学的日常工作,省委决定,江北大学的工作暂由党委书记楚玉良主持。对孔庆云被秘密带走的事,周正群解释得很谨慎,用词也颇为斟酌,他只说孔庆云是接受组织调查,至于为什么要接受调查,是不是外界传的“双规”,周正群一个字也没讲。他只强调道:“眼下正逢江北大学新校址搬迁,工作繁重,任务艰巨,希望校党委一班人能精诚团结,同舟共济,一如既往地搞好江大的各项工作。”
“一如既往”四个字刺痛了好几个人的耳膜,坐在台下的周健行发现,父亲讲出这个字的时候,坐在边上的冯培明吃惊地抬了下头,另一边坐着的楚玉良也惊愕地扬起了目光。可是父亲没理会,他简短有力的讲话只占用了四分钟时间,然后就将话筒交给了教育厅厅长李希民。
李希民从江大的重要性和在全省全国高校界的重要地位讲起,一共讲了八点,总体来说就是一句话:江大不能乱!
接着是楚玉良作表态发言,楚玉良慷慨激昂,信心十足,大有演讲家之风采。
会议开了两个半小时,期间周正群离开过会场,庄绪东也出去了一次。周健行发现,今天来的领导,除了父亲跟庄绪东外,其他人脸上都有一股掩饰不住的喜色,虽然他们一个个表情沉重。
周健行尽管只有24岁,但观察起这些来却十分在行。也许是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自小耳濡目染的原因吧。这一天他的目光跟台上的父亲有过几次对视,父亲到现在还不肯把孔校长出事的原因还有事态进展讲给他跟母亲,他和母亲心里都很焦急,尤其是他,不为别的,只因孔庆云是他崇拜的对象,是他心目中景仰的知识分子,更是夏可可的父亲。
父亲几次都率先把目光移开,周健行发现,父亲是不希望他参加今天这个会议的。
会议开到一半时,也就是教育厅厅长李希民长篇大论作论述时,他偷偷给夏可可发了条短信,就几个字:情况不明,待查。发完他就关了手机。他知道夏可可不可能给他回短信,但他更知道,夏可可正焦急地等着会上的消息。
会议刚一结束,主席台上的领导还没走,周健行便急匆匆地离开会场,朝学校食堂后面的一家小咖啡屋奔去。
夏可可就等在咖啡屋,这家名叫“廊桥遗梦”的咖啡屋是江大学生会勤工俭学办起来的,启动资金由学生会几名干部集体入股,夏可可也参与了股份。咖啡屋的收入用于学生会的日常开支,剩余部分用来资助家境贫困的大学生。课余的时候,学生会的干部轮流到这儿服务,这里成了他们日常交流的一个好地方。
周健行进来的时候,夏可可正身着工装,为两名外籍留学生服务。江北大学有三百多名外籍留学生,按周健行的话说,他们是财源,是学生会的银行。夏可可脸上染着一层淡淡的笑,样子温和可爱,看不出她的生活中正经历着不幸。周健行暗自感叹,她真能撑得住啊,神奇的女孩!
周健行咳嗽了一声,冲夏可可连使几个眼色,她才走过来。
“会开完了。”周健行说。
夏可可像是没听见,捧着盘子往操作间去。
“我说会开完了。”周健行在她身后又说了一声。夏可可似乎有些犹豫,想停下来,但她还是进了操作间。
周健行脸上掠过一层怅然。自从那晚之后,夏可可对他的态度一下子冷了下来,这些日子,夏可可几乎不跟他说话。
站了一会儿,见夏可可出了操作间,周健行赶忙跟过去,小心翼翼地说:“会上没什么有价值的消息,还是老话,具体原因他们不讲。”
夏可可没答理他,样子仍旧冷冷的,对他的话充耳不闻,她从柜子里拿出一张招贴画,想找个地方挂起来。周健行忙说:“我来。”说着抢过招贴画,四下环视了一眼:“贴这儿怎么样?”
夏可可丢下他,进包厢去了。周健行提着招贴画跟了进来:“我的大小姐,你倒是应个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