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文艺学这个学科名称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从俄文翻译过来的,实际上正确的名称应是文学学。文学是一种多维的、复杂的、广延性极强的事物。文艺学作为对文学这一事物的完整的研究,也应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即由若干相互联系但又具有不同科学形态的分支构成的知识体系。

不过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的一些国家,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都叫“诗学”“诗论”,即以对文学中最早发生的诗歌这一体裁的研究来统领对整个文学的研究,实际上是以部分代替整体。这无疑是有缺憾的。直到19世纪,整个文学研究也还基本上处于笼统的未分化的状态,各种不同的文学研究,在范围、对象、任务、功能上并无太大的区别。20世纪以来,各门学科得到迅速发展,分工更具体、明确,这不能不影响到文学学科的发展;再加之文学实践的需要,文学研究视角、方法的多样化及其成熟,文艺学终于形成了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作为文艺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得以成立。

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这三个分支在研究的范围、对象、任务、功能上都有所不同。美国当代著名学者韦勒克(René Wellek)与沃伦(Austin Warren)说:“在文学‘本体’的研究范围内,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者加以区别,显然是最重要的。”[1]韦勒克和沃伦的上述意见是恰当的。不过在这里我们要做一点补充。文艺学所包括的三个分支虽然各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围、对象、任务和功能,但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并不是截然分开。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如果文学理论不根植于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文学理论所概括的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反过来,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离开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成为一堆混乱的材料的堆砌和随心所欲的感想的拼凑。

通过以上叙述,我们对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有了一个总的概念: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2.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我们的文学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学理论,它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以及人文性的品格。

(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理论形态的学科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个别理论家杜撰出来的,而是从长期的、多种多样的文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换言之,文学理论是对古今中外—切文学活动实践的总结,它的出发点和基础只能是文学活动的实践。先有文学活动的实践,然后才会有文学理论的概括。关于文学活动的本质,关于文学创作,关于作品构成,关于文学接受,关于文学发展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无一不是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而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正科学的文学理论不但在于这些学说形成之时,而且在于尔后为文学实践所印证之日。所以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不但在于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而且也在于它必须经得起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

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决定了文学理论是一门生机勃勃的学科。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革,文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将出现新的深刻的变革,文学理论这门学科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去研究新问题,进行新的探索,深挖本学科的问题,扩大学科的边界,实现理论创新。因此,我们绝不能用僵死不变的、形而下的态度对待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文学理论既然是文学实践经验的总结,那么文学理论家在总结实践经验时,总是要依据一定的哲学、政治、道德、美学观点等,从而体现出一定的价值取向。文学理论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文学理论肯定什么作品,否定什么作品,赞扬什么文学现象,批判什么文学现象,提倡什么艺术趣味,反对什么艺术趣味,都应该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就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而言,它作为意识形态就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即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它公开宣称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因此,我们不能不加批判地接受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一切文学观点。对于过去时代和西方各国的文学理论,我们要采取批判地继承和有分析地借鉴态度。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包括西方当代文论),都有不少合理的因素,这是古人和外国人在长期文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把握到的真理性的东西,我们要把这些当作养分很好地吸收,作为建设文学理论新形态的一种材料。它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综合古今中外一切经过实践检验被认为是有益和有用的东西。

(3)文学理论的人文性

我们说文学理论具有意识形态性的同时,又必须看到文学理论是一门人文学科。“情者文之经”(刘勰语)。“文学是人学”(高尔基语)。文学总是围绕着人的情感而展开的。作家的创作总是要在“情感风暴”中进行,才能展现出一个激动人心的文学世界。文学的鉴赏也需要读者情感的投入,才能领略和感悟到文学世界那动人情愫。文学理论既然是文学的理论,总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不同经验,捍卫人的尊严,尊重人的不同思想。

文学理论不同于自然科学,完全靠客观的事实和数字说话,也不同于一般的哲学社会科学,因为哲学社会科学也是以客观主义态度从科学那里衍生而来的,所以单纯靠概念的推理为依归。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尽管也研究人,但把人尽量客观化(实证主义)、手段化(实用主义)、非心理化和操作化(行为主义和操作主义)、结构化(结构主义)。但是,文学理论与此不同,它在进行必要的理论推导的同时,必须时时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审美世界。这种诗情画意的审美世界是属人的世界,是属人的情感的世界,是属人的情感体验的世界。它的重要目的不仅是认识文学,而且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达到人的精神的超越,这就表现了文学理论人文的品格。

【思考题】

1.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的“道”是什么?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文学观念?

2.亚里士多德《诗学》提出的文学“摹仿”说,与柏拉图的文学“摹仿”说有何不同?亚里士多德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摹仿”的种差?

3.如何理解文学是人的一种活动?

4.说明“文学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5.解释如下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客观说、独立说、体验说。

6.试说明文学理论与文艺学的关系。

7.文学理论具有什么品格?

【辅助阅读材料】

1.毛诗序∥张少康.先秦两汉文论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2.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3.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诗学·诗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4.刘若端.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5.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1]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31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