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7章 最直接的手段(第一更)
永乐二十一年,四月二十八日,福建布政司,建安府,小雨。
春天的脚步已经逐渐远离了大明境内,京师中的天气已经逐渐回暖,而建安府的百姓们却从来都没有尝到过寒冷的滋味。
据说“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的诗句,所指正是建安府。谁都知道,北方的冬天是没有雷声的。
诗经中说:冬雷震震夏雨雪,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用这样的誓言来表明情侣双方的交往决心,已经说明了冬天响雷和夏天下雪是同样程度的反常气候,然而对于建安府的百姓来说这却如同家常便饭一般。
随着夏天的脚步声逐渐临近,建安府的气候越发湿润起来,时常可以看见天际飘**着细细的雨丝,犹如情人修长的双手般温柔抚/弄着人们的头顶。
四季如春的温暖气候,造就了优越地理环境之下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富裕的生活水准。
经济条件的优越,自然也反应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不但拥有更多的农闲时间,而且还有多余的闲钱。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中,拥有如此良好外部条件的地区自然会萌生雄厚的文化气息。
随着地理环境的优势变化,人类开发较晚的南方区域逐渐成为了华夏文明的经济中心。
经济条件的上升,带来了显著的文化气息变动。从宋朝开始,南方的文化氛围逐年超过北方就已经成为了华夏境内不争的事实。
待到明代的时候,科举考试甚至出现过考中进士的人全部是南方子弟,而没有1个北方子弟中举。南北双方的文化落差,已经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这种境况甚至逼迫朱元璋不得不将南北两地的科举考试标准按照地域分开,以南榜和北榜分别命名。相比较而言,南方士子由于先天文化优势很容易占据官场的显耀位置。
福建布政司下辖的建安府,正是当今内阁首辅杨荣大人的故乡,也是他发动舆论攻势最早和最彻底的基地。华夏文明对于宗族的重视,从古至今那都是鼎鼎大名的。
天空中虽然飘洒着绵绵细雨,可是空气中却丝毫都感觉不到有寒冷的味道,反而有些清凉的意思。很多人甚至喜欢不打伞而赤膊站在街上,就为了感受这种轻雨沾衣的梦幻意境。
建安府可是附近最大的府城,而南方的贸易经济又非常发达,因此里面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非常稠密。不过,今天的人群看上去格外稠密些。
“你听说了没有?朝廷又准备打仗了,说不定还会派新税和劳役下来!唉,这可在如何是好呀?刚刚过了两天安生日子,怎么又闹起来了呢?”
“嗯,我也听说了。据说是唐上仙领的头,为的是多杀伤一些生灵,为他收集冤魂修炼用的!你说为这事儿闹的像话么?岂能为了一己之私,不顾天下百姓的死活呢?”
“说的就是呢!原本我还以为唐上仙和那些人有些不同,现在看来也都是一样的。只不过那些官要钱,他是要命啊。”
“哼,难道他就没有想过,一旦战端开启,又岂能是轻易停下来了的?他倒是不要钱,可那些个龌龊官儿,谁不会利用这样的好机会加派钱帛呀?”
“加派钱帛这还算是好的呢,就怕官府找人出劳役。以前听说在大草原上打仗,唐上仙拿出来了木牛流马,免除了咱们的劳役。可这次是出海打倭寇,木牛流马总不能跟着出海吧?到最后,还不是要辛苦咱们这些力气人家。说不定,还要既派船,又出人呢!”
“哎,你们说唐上仙要收集那么多的生灵魂魄到底是干什么用呢?听说为了他收集生灵魂魄方便一些,大草原上已经杀了成千上万的人。”
“哎哎,这个我也听说了,据说整个草原上给杀得是血流成河。有人亲眼看见唐上仙在那些血河里面洗澡来着,还生吃人心呢!”
“不会吧?还生吃人心?那岂不是成了大魔头?你这都是听谁说的?”
“绝对没错儿的,城东头杨举人你晓得吧?就是他亲口说的,据说外头早就传疯了。现在大草原上的那些个还活着的蒙古鞑子们,听见唐上仙的名字都要腿打颤。”
“杨举人说的?哎呀,那恐怕真是不假呢!杨举人可是杨相公家的,绝对是消息灵通啊。”
“杨相公?可是京师里头哪位杨相公?”
“不是他还能有谁?这可是杨相公正经八百的亲亲族弟,关系都没有出五服。如今他都这么说了,还能有假的不成?人家可犯不上骗咱们!”
“嗨,那又怎样?有人让那些个蒙古鞑子们害怕也不错,早先咱们可没少受他们的祸害。现在风水轮流转,也该轮到咱们报仇雪恨了。要我说,唐上仙杀的真好!”
“话不能这么说,杀人之后攫取生灵魂魄,这可是邪门歪道。万一今后什么时候唐上仙在外面杀人觉得麻烦或不够杀了,是不是还会来杀大明百姓充数呢?”
“不会吧?上次唐上仙来建安府召唤通天塔的时候我可是见过他呢,多和善的一个人呀?笑起来可是亲近的很,完全不像是你说的那么凶残。”
“唉,那都是表象好不好?看人要看实质,仅仅从皮囊上去看,是分不出好歹的。否则,这世上怎么会有那么多大凶大恶之人根本就看不出来呢?”
“这话说的也在理,有道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呐!好些人只是批了张人皮罢了,那里还算得上是人呢?呸!想不到唐上仙也是这样的,真真是瞎了咱这双眼。”
各种小道消息满天乱飞,建安城中到处都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闲聊的百姓。很多走亲戚或上门市买货件的人,也是听的脸色发白,回去后再四下一传播。
好家伙,没过多长时间,整个建安府四里八乡和各个县城里面都在传有关唐上仙的闲话。而且全都说的有鼻子有眼,不知情的人听了之后只怕立马将唐少哲唾骂成妖怪。
幸好唐上仙的名望还是很雄厚的,群众基础非常之好,才让这条流言控制在市面上,从未过大的造成严重恶劣影响。不过照此以往下去,这一天也就为时不远了。
反正唐上仙的美好形象已经在附近的日子里面被翻了番,颠倒成为了一个热爱“收集生灵魂魄”来修炼法术的妖人。若不是以前的底子震着,怕是早就闹开了。
谁都知道在国内想要对付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之钉死在道德的十字架上,才能让他永世都不得翻身。反正不管想要对付谁,先搞臭了对方的名气那是绝对没坏处。
好比一位公司的高管,本身贪财好色很是不堪,又对手下人疾言厉色从不留情面,但是他在生意场上的纵横睥睨却是无人能敌,每每总能赚为数丰厚的利润。
而另外一位高管,本身的道德品质无可挑剔,不但是居家好男人,而且还经常扶老奶奶过马路,对待员工也很和善亲切。他唯一的缺点就是不会做生意,甚至每做必赔!
这两人若是在国外,那肯定是前者受到公司的欢迎。因为他可以很好的完成本身的工作,其它的问题就没有那么严重了,唯以成败论英雄嘛!
可是在国内却不同,消息一旦曝光那前者就是千夫所指,后者却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最后的结果是后者因为道德干净而留用,前者被扫地出门还要人人唾骂。
任何人一旦沾染上道德瑕疵,那他本身的任何有点都会被人们忘却干净。仿佛道德干净的人,就肯定是值得信任而且能够完成肩负责任的人。
事实上前者虽然道德不干净,却能因为他的业务能力而养活公司一大批人。不但制造了就业岗位,还能让很多相关人等收益,从而带活整体经济。
而后者尽管没有道德瑕疵,却只能造成公司的其他职员们入不敷出,生活一天不如一天。最后不但是公司倒闭,而且更有无数人为之失业,影响整体经济。
所以很多时候国内的大众,总是习惯从道德上去评价一个人的优劣与否,而并非是根据本人的工作成绩。仿佛这个人的道德水准不高,那就证明了此人是彻头彻尾的废物和坏人。
因此国内想要毁掉一个人的时候,只需要抓紧攻击对方的道德领域,就万事大吉了。
让大众们知道这个人的道德败坏并不符合普世价值观后,这个人就再也不会翻过身了。
即便你本身对大众所能起到的作用,远比一个道德圣人要强无数倍,那也没用。
杨荣既然发动了反击,那当然会采取最简单而又最直接的攻击手段去利用。只要抹黑了唐少哲本身,那么他身上的任何光环都不会再有什么作用了。
而且国师大人身上最大的优势,也正是这些美丽的光环在起加成作用。
毁掉了这些光环,就等于是彻底摧毁了国师大人的基础。何况干这事儿,大家熟练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