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讶情绪的本质是意外且关心。

意外,也就是出乎被测试人的意料(想不到),是刺激源有效的必备条件。意外造成的最直接结果就是惊讶,紧随惊讶之后而来的,可能是恐惧(准备逃跑)、愤怒(准备战斗),或者喜悦。

你能想象一个人惊讶的样子吗?

对,那个呆住的样子就在你的头脑里,眉毛挑高,眼睛睁大,嘴巴不自觉地张开。在动画片里,下巴还可能重重地砸在地上,整个人瞬间呆住。那一刻没有任何其他动作。

不过,真能做出这么明显惊讶反应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多的。在遇到有效刺激的时候,更多的人只会轻微睁大双眼,有可能嘴巴会张开(倒吸一小口气),而没有其他的过分表现。

而且,如果被测试人内心早就对某个问题有防备或者抵触情绪,在遇到相关负面刺激的时候,真正因吃惊而表现出来的反应会很短、很小,几乎肉眼不可察觉。之后,多转换为另一种表现来进行自我掩饰,即皱紧双眉,表示密切关注。

标准吃惊的潜台词是“啊?”,后面这种吃惊的潜台词是“嗯?”(内心的想法是“他怎么会知道”,或者“他怎么问这个问题”)。其实,后面的皱眉反应,表现的是惊讶之后的不悦或者厌恶。

惊讶的那一瞬间,是神经系统集中全部精力处理复杂信息的救命时间。意料之外的刺激,是超出被测试人意识控制范围的新信息,被测试人根本无法知道这个刺激会带来什么结果。长期的生存压力进化出保命的本领,被测试人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判断出刺激源的性质和力度,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化解这个刺激。

试着设想一个场景:如果你刚刚签收完一个“河西快递”,关门转身正准备拆封的时候,突然听到敲门声起,门外人说:“河西快递!”这时的你明确知道自己只下过一个订单,而且此人的声音也和刚才那位快递小哥不同,你会怎么反应?

是不理会继续拆封,还是没有丝毫迟疑,行云流水般地转身就给他开门?都不是。第一时间的反应一定是停在那里,开始进行判断。然后才发声询问,透过猫眼观察等。

当然也有受到让人高兴的刺激出现冻结反应的情况:你所仰慕的导师突然打来电话,告诉你排名在你前面的那个同学自己放弃了,你可以准备读研究生了,你在听到这个消息的一瞬间会是什么反应?应该不是直接道谢并兴高采烈吧?如果那样,会让老师觉得你早有准备。就是那不到一秒的惊讶之后,喜悦、激动和感谢才会喷涌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