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分析是否具备强大的功效,取决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否能够过滤表演行为。
假设,有一种智能程序可以100%准确地告知一个人是否在表演。那么当你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耳机中传来程序的提示音,“他是真的”,或者“他在表演”,会不会感觉轻松很多,感觉自己可以像神一样洞悉他人的每一个虚伪之处?
反正我会希望所有的人都不要欺骗,都直来直往、坦诚相对。这样,至少不用费心地猜来猜去,最后还猜错了造成损失。
但实际上,就连父母对待还不懂事的孩子,都会善意地设法做出“最合理”的表达,而不会100%有什么说什么,更何况是社会上萍水相逢的两个人呢?
只要人的行为动机中有“这样做最好”的决策成分,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表演。表演不一定都是恶动机和恶结果。
研究微反应的任务,不包括评价恶与不恶,只是希望找到表达与认知之间的差异,以及这当中存在的规律。要完成这项任务,必须从一个步骤开始——找基线,这个步骤是绕不过去的。
严肃地说,没有基线的分析都是哗众取宠。
什么是基线?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有一个人说实话从不眨眼,一说谎话就必定连续快速眨眼10次,那么这两个固定的规律就是该行为人的两条基线。当你看到他不眨眼的时候,就知道他在说实话,而当你看到他连续眨眼10次的时候,就是在说谎话。如果眨眼的次数介于1—9,因为既不符合实话基线,也不符合谎话基线,所以不判断。
你是不是认为根本不可能存在这样固定的基线?
是的,对于人类而言,这只是一个不可能成立的例子,不要当真,虽然世界上有很多研究机构一直在努力寻求着“××行为特征=说谎”这样的公式。这么稳定的判断准则只可能出现在计算机程序的反应上,因为程序员会设定下面的规则:
if a=不眨眼 then print true;
if a=眨眼10次 then print false。(9)
但是,人类的确是有基线的。
基线,是指行为人不“装”的时候所具备的行为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检各项指标数值
这是纯生理指标的基线,数值位于正常区间,表示健康;超出正常参考区间,表示存在病症。一个人第二次体检白细胞数值比第一次体检高,且高于正常参考区间,那么他可能生病了。
2.平静态基线,平静状态的行为特征
不张狂、不沮丧、不兴奋、不低沉的时候,一个人在松弛状态下,言谈举止是什么样子的,包括其面部表情、呼吸、语音,以及肢体动作的形态规律,可以作为一种基线,可以称为“平静态基线”。
完全松弛的状态会出现在两种情况下:一种是独处;另一种是身处安全和轻松的交往环境中。独处的行为特征很难被外人所见,除非偷拍,否则不可获知。安全和轻松的交往环境中,需要所有和行为人交往的人都不值得他“操心”,能够完全信任,行为人就会流露出上述基线。
获取这些基线特征往往是需要长时间观察的,而非一朝一夕可成。很多姑娘对自己的男朋友就有这样的感觉——“我就觉得他今天哪里不对劲儿,肯定有事”。通常,这种“哪里不对劲儿”的感觉,用专业数据讲就是“捕捉到了违背基线的行为特征”,只不过姑娘们没学过微反应,无法准确又清晰地列举出这些内容。
3.情绪态基线,真实情绪支配的行为特征
无所顾忌、情绪高涨的时候,会突破社交行为规则的自我约束,为所欲为。这时候呈现出的表情、呼吸、声音、肢体姿态和动作特征,也是一种基线,可以把这些真情流露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称为“情绪态基线”。
情绪态基线较之平静态基线更难获得,因为现代社会的文明规则,已经很少允许行为人动辄大喜大悲、大惊大怒了。独处时自不必说,有相关人共处的时候,也很难收集到行为人强烈的惊讶、厌恶、愤怒、恐惧、悲伤等情绪,甚至开怀大笑也颇为少见。不过,这六种基础情绪有很多程度相对较弱的变种,列举如下:
惊讶就是惊讶,鲜有变种,也不需要;
厌恶的变种,可以包括恶心、反感、讨厌、鄙视、不喜欢、轻蔑、不屑一顾等;
愤怒的变种,可以包括急眼、生气、暴躁、发脾气、不高兴、严肃、威严等;
恐惧的变种,可以包括害怕、担心、忧愁、不安、惶恐、尴尬、忧愁、顾虑、忌讳等;
悲伤的变种,可以包括难过、沮丧、低落、失落、愧疚、后悔、无奈、委屈、郁闷等;
愉悦的变种,可以包括满意、得意、开心、喜悦、兴奋等。
上述这些情绪状态,每个人每天都可能会在相对自然的情况下,呈现出一种或者数种,因为没有对抗和伪装的必要,这些相对“弱”一些的情绪状态就可以作为行为人的情绪态基线。但是需要注意,因为这些状态不是纯粹的情绪状态,所以很有可能掺杂了大量无意识的干扰,比如习惯、礼仪或者修养等。采集情绪态基线数据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些干扰形态。
举例而言,如果一个人真笑的时候,左右两侧的嘴角高度是不平衡的,那么这就是他的情绪态基线,将来在分析的时候,不能将之认定为带有轻蔑情绪的笑。
虽然收集情绪态基线难度较大,但好在人类作为一种动物,有高度文明的社交规则时间还不超过1万年。千百万年的进化过程,让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保留了大量动物习性,也包括情绪行为的共通性特征。情绪作为一种单层逻辑的生存策略,驱使着身体的各部分做出更加原始的行为。这些行为都具备生理意义,所以规律呈现高度的稳定性和共同性。
非常多的科学证据表明,人类的情绪行为特征跨越地域、种族、社会、教育、年龄、性别等差异而客观存在。
这些宝贵的具有生理意义的特征,也正是本书的主题内容,将会在下文各章节中逐一论述。
无论是平静态基线还是情绪态基线,都可以从以下若干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
表情的五官形态和位置;
呼吸频率和幅度;
声音的频率和音量;
脊柱弯曲的形态;
头和下巴的角度;
手的习惯性位置和动作;
站姿和坐姿;
双腿的姿态和角度;
有没有突出的常态动作,比如抖腿、晃脚等。
4.稳定的社交行为特征
尽管社交行为不能作为微反应的分析对象,尽管社交行为的背后存在着不可穷尽的决策和动机,但是社交行为却可以作为非常重要的行为基线,用来分析行为人的异常反应。
行为人日常呈现出来的社交行为,也可以从上述若干细节之处进行观察。与记录平静态基线和情绪态基线不同的是,社交行为基线需要记录的是行为人在特定社交情境中所呈现的特征。
例如:
行为人在开会时发言的言行特征;
行为人见上级时的言行特征;
行为人见下级时的言行特征;
行为人声情并茂背词时的言行特征;
行为人故作神秘讲八卦时的言行特征;
行为人认真发表观点时的言行特征;
行为人得意扬扬批评指点时的言行特征;
行为人顶住压力进行辩解时的言行特征;
……
这些情境下行为人的行为特征都是他们的社交行为基线。社交行为基线的数据容易获取,行为人一旦出现违背基线的异常反应,就会被察觉。在遇到特定刺激源之后出现异常,我们就可以迅速与其平静态基线和情绪态基线进行比对,寻找吻合的特征线索,进而进行推导和分析。
所以,前文中提及的姑娘们感觉男朋友“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大部分都是因为男朋友的反应违背了自己的社交行为基线,而那些不对劲的地方,通常是情绪所支配出来的情绪行为,可以按照规律找到是哪种情绪属性。最后,关联一下可能的刺激源,也许能够建立起明确的因果关联。
爱情需要以诚相待,需要找融洽的感觉。技术分析有风险,且不论分析得对错,只是动了分析的念头,你就已经输了。不过,你完全应当用科学武装自己,防止被人渣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