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王朝死于外部环境压迫和内部人员的分裂。原本依靠军阀势力而崛起,又因为军阀的遽然离去而落败。首鼠两端的军阀海贼郑芝龙坐拥实力,待价而沽,早已心怀二心。他没有公开决裂,乃是与清廷的投降条件一直未有谈妥,清廷没有表态给予他什么样的投降待遇以继续维护家族的根本利益。他像是一条另择主子的老狗潜伏在安海老巢,静静等待着主子抛出的肉骨头。
据计六奇《明季南略》记载[1]:清廷福建招抚使为御史黄熙胤,福建晋江人,与郑芝龙是老乡。开始时,郑芝龙秘密派遣使者,悄悄与黄熙胤联络。后来汀州、漳州皆为清军攻下,惟芝龙尚保有安平。郑家军军容烜赫,战舰齐备,炮声不绝,响震天地。以前老郑向清廷输诚发出的信件,多尔衮当局一直未有回复,主要是投降后的职位没有做出承诺。他只能坐拥重兵犹豫观望,未敢出动人马迎接清军到来。
老海贼自恃不顾隆武帝命令擅自先撤关兵,空****的关隘,面对虎狼之师,对清军无一矢相加,无疑是开门揖盗,他是有大功于大清的。如果他率领广西、广东所属部下,投降清军,大清将兵不血刃地占领两广,他就应该是闽广的总督。这是他投降的前提条件。这时清军主帅多罗贝勒知道泉州乡绅郭必昌与老郑有交情,派遣他去招安郑芝龙。
老海贼对郭必昌说:“我并非不欲忠于大清,生怕清方以我拥戴唐王为帝而怪罪我。”这时清军的固山将军率兵已经逼近安平,郑芝龙大怒说:“既然要招安我,又何必以军戎相逼我!”
多罗贝勒闻听此说后,批评了固山,并令其离安平三十里驻军。再派遣内院两位官员,持书至安平,书中道:“我之所以敬重将军者,也就是因为将军能够立唐王也。作为人臣为君主服务,如果有所作为,必然需要竭尽全力;力尽不能胜天,则投奔明主而事,抓住时机建立不世之功,此才是识时务的豪杰。如果将军不辅立唐王,我又怎么能够重用将军呢!虽然两广未平,我已经铸刻了‘闽广总督’印信虚位以待将军前来领取。所以我恳切期待将军的到来,见到将军后,我们共同商量地方的人才如何使用。”也就是他的部将们如何安排,等于给了老海贼一颗定心丸。
果然郑芝龙得到书信后,心中十分高兴,他准备去赴约,见见多罗贝勒。他的儿子弟兄们对于清廷的承诺,心存疑虑,纷纷规劝老海贼带着他的舰队入海。他们说:“鱼是不可能脱离深渊的!”他们不愿意投降。而郑芝龙自有自己的小算盘,因为他的田地庄园遍布福建、广东、广西,自从他接受招安实际秉政闽广以来,增置庄园、粮仓五百余所。这些切身利益使他成为一匹年老昏聩的驽马深深地眷恋自己马厩,已经完全听不进子弟们的劝谏了,再加上多罗贝勒所加灌迷魂汤,头脑更加混乱,遂一意孤行进献降表。在过泉州的时候,郑芝龙大肆传播张扬,夸大自己投诚的功劳;特别是老海贼手持贝勒爷的书信一路招摇,到处封官许愿,卖官鬻爵,想得官者就地议价。
十一月十五日,行至福州,谒见贝勒,两人握手言欢,折箭为誓,以表示决不违背契约的意思。贝勒爷命令摆酒痛饮,宴席开张痛饮三日。第三日半夜,老海贼醉眼蒙眬,还没睡醒,就在恍恍惚惚中,被忽然拔营而起的清军挟持而北去,其实是被武装劫持押解着去了北京。他所带来的随行五百人马,皆被安置在别的营地不得相见,亦不许通家信。
为了保住性命,老海贼无奈地对着清军将领的面书写家书数封,皆叮嘱“无忘大清朝大恩”等语。
他面对背信弃义的多罗贝勒竟然说::“北上面君,乃芝龙本愿。但子弟多不肖,今拥兵海上,倘有不测,奈何?”话中绵里藏针暗含机锋,语带威胁。贝勒却说:“这些事就与你没有关系了,亦不是你我能够考虑的问题。”
老海贼就这样结束了自己当年横行闽越的半盗半官、官匪一家、官商勾结的生涯。他不得不告别故土和莽苍苍的大海,被押解到北京成了清政府的高级人质。郑芝龙远行,郑彩、郑鸿逵、郑成功等弟子皆率所部入海。张肯堂、沈犹龙等一批隆武朝官员亦前往舟山依靠鲁王去了。唯他的三弟郑芝豹在安平奉养老母。[2]
郑芝龙被劫持进京,陛见大清朝皇帝去了。他被编入汉军正红旗,顺治五年(1648年)八月,以归顺有功受封一等精奇尼哈番。顺治十年(1653年)五月,晋封同安侯。为安抚郑成功,清朝对投降的郑芝龙优待有加,芝龙数次奉令命郑成功归顺,郑成功均坚辞不受。
顺治十二年(1655年),郑芝龙被弹劾纵子叛国,乃削爵下狱。顺治十四年(1657年),原明郑芝龙的将领,提督黄梧上疏,力主叛臣之家族应当逐出帝都,乃被命充军盛京宁古塔(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唯未果行。
郑芝龙北上投清,郑采、郑成功继续打着隆武年号,从海上反攻入漳州、泉州诸县,汀州、邵武等地并乱;占据建宁府,福建的邮路为之阻隔。1648年,清顺治五年戊子夏,清兵再入闽,破建宁,郧西王率建州军民抗清,死守建宁府。清军破城,血刃三日。大劫之后建宁府城内百姓被屠杀十多万,幸存者不上三百人,并殃及乡村四里,史称“戊子之役”。(见《建宁府志》)
[1] 见计六奇著:《明季南略》,中华书局,第330页。
[2] 见计六奇著:《明季南略·郑芝龙降清》,中华书局,第3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