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齐聚

杜鹃忙笑着拍手道:“圆圆!想小姨没?”

“想!”前面回答。

转过一片密林,眼前呈现一块田地。

地里,林大头带着斗笠,手持锄头正给黄豆薅草呢;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娃站在地头埂,两只粘泥的小黑手各握着一把绿色的菜叶,眼望着杜鹃等人来的方向。

流风几个顿时跺脚笑道:“哎哟,瞧那手——”

圆圆撅嘴道:“我扯草!”

杜鹃忙道:“圆圆真能干,都会干活了。”

圆圆立即笑了,有点羞涩。

林大头直起身子,对杜鹃叫道:“郡主来了!”

眼光却看向张圭几个。

他来了这时候不长,却把一些事和有数的人都弄得清清楚楚。比如眼前老跟着杜鹃的少年军官,就是玄武王的儿子;还有个是朱雀王的儿子;还有个是什么将军的儿子。他满心酸楚,代他的春儿吃醋。

杜鹃笑道:“大头伯伯,薅草啊!”

林大头闷闷地回道:“不薅怎办?这地肥,草长得比黄豆还快,几天不弄就起来了。”

杜鹃道:“我们在山上种的就不管。玉米地的草跟玉米秆子一样高。大头伯伯,我先带圆圆回去了。”

林大头拄着锄头道:“嗳!”

跟着对张圭笑道:“小王爷,出来玩呢!”

他可不觉得杜鹃需要人护卫,心想这些人就是闲得没事干,自己折腾还带累杜鹃不能做活计。

张圭笑道:“嗳。玩呢!”

林大头刚来的时候,他就发觉他不大喜欢自己;后来才警觉是因为郡主之故。这老子代儿子吃醋。还真是头一回见。因此每见了他,他都要故意气他。或者没话找话对杜鹃说,或者特别殷切叮嘱照应她,果然林大头脸上更不好看了。

杜鹃毫无知觉,招手叫外甥上栈道来。

花嬷嬷不等她上前,就对一个小宫女使眼色。

那宫女忙下地去牵了圆圆上来。

流风接过去,笑道:“来,姐姐帮你洗手。”

一面牵着小娃儿超前快走,进了地头一间凉亭。

这凉亭也是木质的,有几个作用:一是为了给做活计的人歇脚喝茶用;再就是秋天收获庄稼的时候。可将庄稼暂时存放在里面,回雁谷雨雾很重,成熟的庄稼一时来不及打下来弄回家储存,放在亭子里可解燃眉之急。

因用着方便,后来便在每块地头都造了一个亭子。

当下,流风走进亭内,从茶壶里倒水帮圆圆洗手。

洗干净了,才和杜鹃等人蜿蜒往林家行去。

沿途还有好些旱地,都被木栅栏围着。有些种的黄豆。有种的玉米,还有花生芝麻和山芋等,一块块颜色或深或浅,植株或高或矮。错落有致;且地垄间没有杂草,看着就十分清爽养眼。

等离林家近了,屋侧面那一大块菜地看着更喜人。

杜鹃回头对花嬷嬷道:“嬷嬷。咱们晌午在这吃。”

张圭听了无声笑。

每次郡主走来这都说这话。

先他还想不通,后来陪杜鹃在林家吃过一次饭。亲眼见她们摘菜洗菜,拿进厨房不一会端上桌。再走过这菜地时,看见那些长在地里的碧绿肥嫩蔬菜,脑海中便会自动浮现做好的菜肴,腮帮子就会分泌唾液,这才明白。

花嬷嬷嗔道:“郡主就是隔锅饭香。不怕麻烦人家?”

杜鹃无所谓道:“不麻烦,咱们自己动手。”

花嬷嬷知道郡主跟林家感情不一般,再多人伺候她用膳,也不值她跟林家人坐一桌吃一顿,因此吩咐一个宫女跟一个龙禁卫过去对岸告诉马师傅一声。

赵书成高兴极了,道:“也真怪了,我怎么也觉得林家的饭菜比御厨做的还好吃呢?”

众人听了一齐笑出声来。

杜鹃警告他道:“你这话别让马师傅和牛师傅听见了,回头跟你拼命。往后不让你吃了,看你哭去。”

说话间就来到林家院门口,只见翠儿和黄雀儿正在院里摊晒干笋和菌子,还有花生、白果等干果菜;大头媳妇在上房廊下不知做什么。

“大姐,又晒?”

“不晒都发霉了。”

黄雀儿妯娌见他们来了,都起身招呼。

大头媳妇更高兴,喊她道:“郡主,我要给春儿带些吃的去。你瞧带些什么好?我都两年没见他了呢。”

说着指廊下排列的坛、罐和小木箱,示意杜鹃看。

昨天张圭说要派人回京,问他们可有东西捎带给林春,林家就忙了起来,昨晚收拾了一晚上。

杜鹃忙走过去,道:“我看看,都什么东西。”

“炒花生,板栗,白果……哎呀,这些不用带!这有什么稀罕的!这香榧还算稀罕,带去还行。笋干?还有肉酱?这个也还行……”

她一边查看大头媳妇准备的东西,一边挑剔。

说着说着心痒将起来,想要做一样东西带给林春,让他看了吃了能解思乡之苦;私心里还希望他吃了能想起她、惦记她,体会她的心意,因此脑子就转开了。

只一瞬间,她就想了个主意,对大头媳妇道:“婶子,咱们要给他带一样京城没有的,就算有也比不上咱们家做得味道好的,那才显得稀罕。”

大头媳妇急忙问:“什么东西?”

杜鹃笑道:“咱们做鱼干。这湖里的鱼味道最好。”

大头媳妇问:“腌鱼?”

杜鹃振奋道:“不是。婶子看我做就是了。”

说完对一个小宫女吩咐道:“你去地里跟大头伯伯说,要他去湖里捞三条——不,捞四条大鱼回来。”

那小宫女急忙屈膝一礼。飞奔去了。

花嬷嬷也疑惑问道:“郡主要怎么做?”

杜鹃笑道:“我也没做过,咱们来尝试一下。”

大头媳妇见她这样为林春。笑得合不拢嘴,忙招呼大家坐。流风和弦月领着宫女主动从屋里端椅子出来。又帮忙泡茶抓果子。原要带给林春后被杜鹃“淘汰”的果子都拿来装盘了。

赵书成把各样都尝了些,忍不住抱怨道:“这么好的东西,郡主还说不稀罕。叫属下说,这花生就比京城的好吃……”

张圭踢了他一脚道:“你能出息点吗?”

众人都笑了,说他离家久了,吃什么都香。

等林大头把鱼拎回来,众人就在杜鹃指挥下忙活起来:先把鱼去鳞,斩去头尾,剔除脊骨。然后一律片成豆腐干一样的小块,约莫半寸厚。切好的鱼片分成两份装盆,一份用少量盐腌渍,另一份放了适量的盐。

“这个等会再用酱腌。”

杜鹃指着那一盆盐少的鱼道。

黄雀儿问:“腌好了呢?”

杜鹃道:“放锅里用文火干焖。”

流风问:“不放别的料了?”

杜鹃摇头道:“不放了。”

大家对她的说法将信将疑,都拭目以待,看结果怎样。

林大头笑道:“弄个鱼还这样费事!”

说着,洋洋得意地看向张圭。

这是在替儿子炫耀,顺便打击小王爷:瞧郡主亲自帮春儿做吃的,你还有指望?

张圭根本不用他炫耀。确实被杜鹃这举动打击了——当一个女子肯费心为一个男子缝衣做吃食,那行动比一切甜言蜜语都证明她爱重他,不管这个人是恋人还是亲人。

他默默地站在那,静静地看着她指挥众人做事。放盐的时候。她还担心别人手不准,亲自去放,十分细心认真。他心里冒出一股酸酸涩涩的感觉。从未有过的。

一向洒然磊落的他,忽然生出些淡淡的愁。

淡淡的。朦朦的,就像每天清晨回雁湖上的雾!

因杜鹃说要在这吃晌午饭。大头媳妇就急忙张罗起来,叫林大头捉鸭子杀;黄雀儿带小宫女们去菜园摘菜,翠儿去湖边掰高瓜、掐水芹。

杜鹃见插不上手,就去隔壁看林老太太。

往西穿过回廊,又是一间小院子。

花嬷嬷抚摸着弯曲溜光的栏杆赞道:“这林家手艺真没的说。奴婢也见过些好东西的,偏他家总能让奴婢觉得新奇,还不显粗俗。乡下人,能有这份眼光倒不常见。”

她手下的栏杆不是直的,而是一条弯曲的树干,宛若虬龙;前面根部根须都在,也刮光了,正像个龙头模样。

杜鹃微笑道:“也是山里资源丰富。心思巧一点的,借着原本天然的形势略加修饰,就比刻意做出来的更好了。”

说着,就走到门口,扬声叫“老太太?”

屋里没有声音,一只狗摇头晃脑地奔出来,看见杜鹃他们连哼一声也没有——都认得了。

杜鹃道:“老太太呢?”

那狗就往后门口跑。

“在菜园子里。”花嬷嬷道。

“老太太真精神,这么大年纪还能干活!”流风道。

杜鹃到后门口一望,果然林老太太正蹲在地里。

喊了一声,老人家才起身,笑着走过来。

去沟里洗了手,甩了甩,问道:“吃了没?”

杜鹃扶着她胳膊笑道:“老太太是问早饭还是晌午饭?早饭肯定吃了;晌午饭就在婶子家吃,她们正忙呢。太爷爷呢?咱们过那边去。”

林老太道:“他?他闲不住,跟秋生去你们那边了。你来的时候没瞧见?他说工部的官儿盖屋子有好些讲究,他就天天去看门道。”

杜鹃就明白了:林太爷去郡主府的工地了。

老人家对盖宫殿很感兴趣,到处看。

双方惺惺相惜:林太爷仰慕工部的设计;工部的人也十分欣赏林家的手艺,在林家屋子做好后,只留下两个木匠制家具,其他人都被请去对岸盖郡主府。

闲话几句,杜鹃就搀了老人家去隔壁。

求粉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