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的东江下游,珠江三角洲北端。

南海之滨。

东接汕尾,东北毗邻河源,北依韶关,西连广州,西南与深圳、东莞等地交界,北回归线穿过市境。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已在惠州一带繁衍生息,从事捕捞、狩猎和原始的农耕,创造了惠州的远古文化。

惠州春秋时期属百越。

宋天禧五年(1021),始称惠州。

岭南开发很晚,大概于宋代消灭南汉、统一岭南之后。

唐宋之前的惠州“崇山复岭,盘回深阻,烟火鲜少,土旷不治”。

唐宋之际,岭南尤其山区及海隅皆属“蛮貊之邦”。

当年韩愈受贬潮州,辞别京都时曾赠诗韩湘,发出穷途末路之哀叹,以为在山岚瘴气中必死无疑。

处于岭南的惠州在人们心目中是落后闭塞的穷乡僻壤,甚至视为生命的畏途。

苏东坡当初贬至惠州,亦以为无复生还的希望。

惠州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貌类型多样。

西南部沿江沿海多低丘平原。南邻南海大亚湾。中北部岭谷交错,罗浮山、南昆山、象头山、莲花等山脉高耸,主峰海拔皆逾千米。境内东江、西枝江及龙门河横贯。

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地处交通要冲,惠州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山区与平原居民以农耕为生,兼种水果;

沿江平原地带居民农耕兼务贾;

沿海居民渔猎捕捞。

惠州境内江、海、湖、山、泉、瀑皆备,毗邻港穗,水陆交通方便,自古是东江流域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居民唯实重商但不抑农。

惠州土著居民以南越人为主。

秦汉以降,“粤东通衢”的地理位置及古代相对便利的水路交通,使大批逃避战乱的中原移民相继迁徙而来。

漫长岁月里,惠州逐渐形成既受粤、潮、客三大地方文化的影响,又有自身独特风格的民俗文化。

惠州远离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原文化,尚武而矜气节。

惠州文化的开放与兼容极为显著。

海洋文化的敢于冒险,江河文化的顺势应变,大山文化的质朴俭实,浸染、影响着惠州人的性情和民风。

因地处岭南,远离中原政治中心,惠州被目为南蛮。

秦汉时即为人犯、战俘流放之地。

唐宋时更成为贬官之地。唐宰相张锡、杜元颖、牛僧孺以及李商隐等都曾谪居惠州。

宋代惠州,人称“蛮貊之邦”、“瘴病之地”,一向“罪恶”较大的臣子才被贬谪至此。

直至苏东坡贬寓惠州之前,惠州默默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