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特遣小分队

黎杰和林海正想就两人的任务问题继续交谈下去,维克特却带着团部参谋来找黎杰了,原来,晚餐时间就在两人交谈之间不知不觉之间地到了,团部参谋是奉杜克团长之命前来叫黎杰去团部赴宴的。

黎杰只得和林海先分手,在分手之前,他们约好了以后再找时间深谈,然后黎杰就跟着团部参谋去见杜克团长,林海和维克特班长也就各自回自己班里去了。

黎杰随团部参谋来到团部餐厅,参谋让黎杰先坐,并给他端来了咖啡,然后参谋就出去了。

团部餐厅就在团部指挥所的隔壁,但是与团指办公室却没有门直接相通,而是要出了门后,绕过一道走廊拐过一到弯后,才能见到团指的大门。黎杰环顾了一下餐厅,见这里的摆设比起士兵餐厅来明显高了几个档次,可见美军内部真是等级森严,连个吃饭的地方都要按级别分出许多档次来。看来自己现在作为一个士兵能来这里进餐,真是莫大的荣幸了,也难怪马提斯他们会因为这件事而为自己高兴至斯。

不一会儿,门外响起了脚步声,然后黎杰就看见杜克团长带着几个校级军官走了进来。黎杰赶紧起立并行军礼,几个美军军官回礼,并笑吟吟地走到黎杰面前,按照中国的礼节同他握手。

杜克团长是个很细心的人,他怕黎杰在这种场合有尴尬和不适应,就先替黎杰安排好了座位,然后自己才在黎杰身边坐下来,团部的其他的军官们待杜克团长就坐后,才挨次就坐。

大家刚刚坐定,团部勤务兵就连同厨师一起用推车推来了今天的晚餐,待两人将这些晚餐摆放到餐桌上后,餐桌上顿时变得琳琅满目。

黎杰看了一眼,发觉今天的晚餐不仅极其丰盛,而且做法还相当的考究,餐桌上不仅有牛排、猪排、炸鸡、比萨、糕点、水果沙拉等各式西餐,还有两道中式菜,一道是红烧肉,还有一盘京酱肉丝,这两道菜无论做工还是原料看起来非常的正宗,看来美军厨师中肯定有人接受过中国厨师的培训。

在用餐前,杜克团长开起了玩笑,他指了指那盘红烧肉对黎杰说:“布鲁斯麦肯,我知道这是你们中国伟人*最喜欢吃的菜,这道菜是不是你们中国的国菜我不知道,但我想你也一定爱吃,这是今天晚上我们专门给你准备的,在我们这里,只有最尊贵的中国个人才吃得到这道菜,今天晚上你就是我们这里最尊贵的客人,我希望你能吃得满意。”

黎杰对杜克团长的热情表示了诚挚的感谢,然后他就举起了手中的红酒杯,按照中国的礼节向团长和在座的军官们敬酒,大家也纷纷举杯回敬,餐厅的气氛顿时显得非常的热烈和和谐。

非常时期,白酒是不能多喝的,大家也就稍微喝点红酒聊表意思。

杜克团长和军官们都很友好地向黎杰表示了祝贺,祝贺他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与座的军官们对黎杰的评价都相当的高,尤其是团参谋长,对黎杰的评价更是高得出奇,他宣称,黎杰今天给全美国的军队都上了重要的一课,所有美军海军陆战队队员们都应该向黎杰学习,他还对黎杰说,要是黎杰能来美国军队,以后一定前途无量,美军什么时候都欢迎他来,要是现在来,马上就提拔他为上尉连长。

对大家的赞美,黎杰表现出了一种典型的中国人的谦虚,他对大家说,自己只是一个来自中国军队的小兵,是前来向美军学习的,自己决然担负不了大家的这种盛赞。

见到黎杰的这种态度,大家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于是接下来的进食时间就显得非常的快了,大家可以说都是用军人的速度吃完了这顿饭。

在进餐过程中,杜克团长除了刚开始时的那个玩笑外,自始至终就没再多说什么,这就进一步验证了黎杰之前猜测,看来,杜克团长请自己来,最重要的事恐怕不是吃饭,更重要的事恐怕还在后头。

果然,就在进餐完毕后,杜克团长并没有让黎杰马上离开,而是要求黎杰跟着自己一起去他的办公室。

其他军官们就都散开各干各的事去了,没有人跟两人一起走,像是故意给他俩留出谈话的空间来。

团长办公室里,杜克上校示意黎杰在沙发上坐下,然后到酒柜里拿来两听可乐,再来黎杰的旁边坐下,他把手中的可乐一听扔给黎杰,另一听则自己打开饮用。黎杰此时并不想喝,就把饮料放在茶几上,然后等着杜克上校说话。

杜克上校好像并不急着说话,他端起手中的饮料牛饮了一大口,然后抹了抹嘴角,一脸意犹未尽的样子。黎杰就想美国人对**状的东西真是情有独钟,就拿杜克上校来说,刚才喝的红酒已经喝得够多的了,现在肚子里怎么还会留有余地来喝这种充满气体的碳酸饮料,看来喊他美国水牛真没错。

就在黎杰以为杜克上校还要继续沉默下去时,杜克上校却突然说话了,而且说出来的话在黎杰听来简直可以用石破天惊来形容:

“黎杰中尉,我把你叫到这里来是想告诉你一件事,我们团决定成立一个特遣小分队,主要任务是在战区范围内营救被绑架的外国人质以及被俘的美军官兵,我认为,你是这个分队长的最好人选,今天你的表现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不知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黎杰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既惊诧于杜克上校怎么会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又对杜克上校似乎已知晓了自己所肩负的任务并处处为自己着想而颇感吃惊。

杜克上校好像洞悉了黎杰的所有心思,黎杰心里的细微变化他似乎都觉察到了,所以没等黎杰接口,他又接着问道:“你们的黄云其大校还好吗?他可是我在西点军校中级军官进修班时的同学,那时我们的关系一直都很好,正是通过他,我才了解了中国和中国军队,我们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见面了,不过两天前我还同他通了电话,在电话中他说他现在的身体还壮实得象头牛,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都四十多岁的人了,身体还会有那么好吗?”说完这话,杜克上校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

黎杰赶紧接过话语道:“黄大校是您的好朋友,他怎么会欺骗您呢?他说的没错,他的身体确实还很壮实,不信您以后去中国瞧瞧。”说完,黎杰也笑了。这时,要是有旁人在场,就一定能看得出来,黎杰的笑容里不仅有欢快,而且含有更多的调皮成份。

黎杰之所以这样说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已经充分理解了杜克上校那丝意味深长的笑容中所包含的全部意义。

杜克口中提到的黄云其大校,实际上就是我们前面所谈到过的那个死神之翼部队的黄大校。黄大校的具体身份我们这里不宜公开,大家就叫他黄大校或黄教官好了。

杜克说他曾经与黄大校是同学而且现在还有联系,还说自己很了解中国,这无异于在黎杰面前公开宣称自己是亲华一派。黎杰很清楚,在美国国内,虽然有一大股的反华势力存在,但是无论是在政府还是在军队内或者在民间,同样也有很多的对华友好人士,杜克上校无疑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杜克上校能很好地博取黄大校对他的信任并从黄大校那里清楚地知道黎杰此行的目的也就不奇怪了。

毕竟,这种在非交战国境内采取武装行动营救人质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的战争行为,这种行为虽然对外需要保密,但是对内、或者在杜克这样的人面前就没有太多保密的必要了。这或许就是黄大校告诉杜克上校真相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点就是,如果黎杰的这次行动能得到杜克上校的直接帮助和支持,其成功的机会无疑会大上好几倍,对于这样的机会,黄大校是肯定不会错过的,他肯定会觉得,面对这样的机会,就是冒点险也值得。所以,黄大校之所以这样做,显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其中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这也缘于黄大校对自己这个美国同学的绝对信任。

事实上,杜克上校目前所作的一切已经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现在,杜克上校提出了成立一支特遣分队的想法,而且把特遣队的任务规定为营救人质,这就摆明了是想让黎杰在战区内的行动合法化,这也等于是在公开支持黎杰。因为《美军海外军事行动章程》中有明文规定,象黎杰这样的外籍人员前往战区的目的仅仅限于战斗观摩,是不允许私自行动的,《章程》中甚至还有这样的规定,如果这些外籍军人的生命在战区内没有受到威胁,他们是连开枪的机会也没有的。

现在好了,黎杰和他的小分队就可以在战区内名正言顺地行动了。

接下来,杜克上校就特遣小分队的情况向黎杰做了详细的说明。

小分队人数不宜太多,总共九人,由一名前哨兵、两名突击队员、一名爆破队员、一名重火力射手、两名捕俘队员、一名翻译兼联络员以及一名指挥员(即分队长)组成。这些人员除了翻译兼联络员由杜克上校亲自抽调委派外,其他人员可由黎杰在全团范围内自由挑选,当然,挑选的范围仅仅局限于士兵,军官不在其内。

特遣小分队享有别的部队没有的特权,其中最大的特权就是行动自主权,他们持有特别通行证,可以在整个战区内纵横驰骋,他们可以和大部队联合行动,也可以视情况以小分队为单位单独行动,单独行动时,他们可以向任何邻近的部队求援,也可以直接向总部呼求空中支援。

他们的装备除了美海军陆战队的标准装备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装备,如EWL定向瞄准系统、强力定时炸弹、麻醉手雷、U9型防步兵地雷等等,这些装备使整个小分队的火力单位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整整一倍。

除了以上这些,杜克上校还对小分队行动中的每个细节向黎杰做了极其详尽的说明,他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让特遣小分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尽快进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杜克上校交待完毕,剩下的事就都交给黎杰了。

黎杰要做的第一件事自然是挑选队员。本来,黎杰来这里的时间还不长,对整个第四团的情况还不太了解,要他从这些并不熟悉的人中挑选出合适的人选来,未免有点勉为其难,但是,杜克团长这里有整个团现成的名单,而且在这份名单上,每个有特长的人都有标明,杜克上校对这些人更是了如指掌,所以,有了杜克团长这个高参,黎杰挑选起队员来就不再有任何问题。

在挑选队员时,不管杜克上校推没推荐,黎杰想到的第一个人选是林海。

“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这是黎杰选取特遣小分队队员的原则。

所以,当黎杰选好队员,所有被选中队员都接到通知来到团部集合时,我们在这些人中不仅见到了林海,还见到了马提斯,马提斯虽然没有出色的格斗技巧,却是个极其优秀的爆破专家,更重要的是,他是个极其擅长与周围人拧成一股绳的人,光凭这点,黎杰在选人时也不会漏掉他!

从此时开始,特遣小分队就成了美军远征队第四团的一个特殊的作战单位,所有队员们都被集中到了一起,在这次任务结束之前,都没有再回到原来的建制单位,他们在一起同生活、同训练、同战斗,直到最后胜利地完成了他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