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舆论危机
刘愈一家的失踪,引起很多连锁反应。首先朝廷要处理刘愈派系隋乂和李糜家族的问题,朝廷要拿出应对的方案。
本来苏碧打算以武力来威慑刘愈,将隋家和李家抄家,给隐在暗处的刘愈压力。但因为事情牵扯太大,加上之后潼关的告急,令朝廷只能暂时隐忍不发。
隋家的掌舵人现在并非是隋家的长辈,而是小辈中的隋妤和隋乂,这个原本长安城的商贾之家,一时间涌现出两名朝廷大员,而隋乂更是官居一品。而妤虽然官位低,但她的权力却不浅,在朝中她的地位甚至比六部尚书还要高。朝廷一旦对隋家动手,商贸司肯定会带来混乱,之后所引起的负面效果是无法预估的,商人肯定会对朝廷失去信任。
朝廷不敢冒险动隋家。
而李家所掌握的权力低了很多,但李糜的父亲世袭长平侯,功勋之后,朝廷也不敢随便动。
这使得长安城在刘愈一家消失之后,一切平静如常,朝廷只能明里暗里寻找,务求将刘愈从石头缝里挖出来。
与此同时潼关方向,花集安的七万兵马已经入了关中,跟霍病所部汇合,这是腊月十三的事。新年还有半个多月,长安城的这个新年注定是不太平的。
“叛军”一路往长安城而来,在距离长安城二百多里的地方驻扎下来,跟之前霍病驻军长安城外很相似,不进不退。不向朝廷汇报也没有异常举动。朝廷正在商议要不要派出使者前去“慰军”之时,“叛军”军营里接连几天都有些不太平。
有人说“叛军”中发生了内乱。副帅何茂等人篡权,被花集安所镇压。也有人说是花集安被人刺杀而死,十几个武林高手的刺客将花集安给杀死,说的神乎其神就好像亲眼看到的。这消息不是从朝廷泄漏出去的,而是从民间,自从长安城因为花集安率兵进入关中之后就一直处于半封闭状态,外紧内松,城里的百姓没事就开始闲聊。然后关于“叛军”军中的很多事情便流传开。
朝廷与军方对立的事在民间流传开,也是朝廷始料未及的。他们没想到百姓会第一时间知晓现在朝廷跟军方已经彻底撕破脸皮,民间流传的很多事情,也正是朝廷所筹划的,比如说花集安军中的动乱,又或者是刺客去刺杀花集安,朝廷在有些慌张的同时也意识到。长安城内部就军方的细作,而这次也是军方跟朝廷在正式开战之前所进行的舆论战。
军方在这场舆论战开始之初占领了绝对的主动,也赢得了普通百姓的支持。普通百姓之所以对朝廷厌恶,主要还是仇官心里,长安朝廷的这些大佬们,平日里净干些欺压百姓的事。百姓中早有怨言。而花集安的七万顺朝军队,虽然被朝廷定性为“叛军”,但那是关中老百姓的子弟兵,他们当然站在子弟兵的一边,他们还希望自家男丁在这场战事之后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呢。灭了顺朝当个将军也不错。
朝廷感觉到来自民间的压力。
本来遇上百姓间流言蜚语,最好的压制方法是戒严。让百姓之间不得往来,没有议论流言也就不会蔓延。但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现在身为新皇苏彦身边头号谋臣的苏碧,为了给朝廷挽回形象,指定了一系列的方针,这些方针总结起来就是,向军方示弱,向百姓示弱。
首先第一条,朝廷在长安城关于军方和朝廷即将开战的流言蜚语满天飞之时,出奇的没有进行全城戒严,而是任由百姓来往,甚至连持续了几天的宵禁也解除。这让百姓感觉到朝廷所防备的并不是长安城自己的百姓,在百姓中赢得好感。
第二条便是在长安城中发放御寒的物品,粮食、衣物,以及城外一些被大雪压塌了房屋而不得不进城避难的难民,朝廷开设了粥场和供应一天两餐的补给点,御寒的衣物、被褥也第一时间发放到位。朝廷在这点上做的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好。
第三条,朝廷张贴榜文,将回归到关中的将士褒奖一番,并明确表示这些不是大顺朝的叛军,而是得胜归来的功勋将士,朝廷也对此次率兵取得平定突厥大胜的很多将领予以表扬,并表示会马上按功劳对他们进行颁赏。但朝廷也指出,不是他们不想给这些功勋将领颁赏,而是这些功勋将领听信了一些流言蜚语之后对朝廷有成见,没有回长安城受赏。朝廷还筹备了一支由官员组成的“慰问队”去劳军,结果被军方拒绝,朝廷大张旗鼓的来回,就是为向百姓证明:我们对军方视如兄弟同袍,但人家不领情。
朝廷的一系列举动的确挽回了民间很大一部分人的支持,百姓们越来越搞不懂,到底顺朝军队是准备叛乱,还是准备回来受赏。如果要叛乱,是因为被一些人挑唆,还是因为朝廷的猜忌和怠慢?
而此时的大顺朝朝廷,除了在挽回民间的声望,还通过一些军事的举动表明朝廷已经作好了开战的准备。不但将南长安大营和东水营的一万多兵马调回城内,还在民间进行“征兵”,对百姓们的宣传中,朝廷的态度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回之。本来的一场叛乱,被朝廷说成是好像两国交战一般。
如果是反叛,那性质是不同的,有叛军的一方也有被反叛的一方,那交战的重点就是夺取核心的权力,争夺天下的权柄。而这种状况的结果就是,人家斗人家的,百姓漠不关心。一般的权力斗争百姓都是看热闹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如果是两国交战,那就是侵略和被侵略,一旦上升到国家兴亡的地步,那就是匹夫也有责任了。
朝廷满以为他们在实行了一系列舆论战之后百姓会踊跃参军,加入到守卫长安城这场经天纬地的战事中来,但事实是,朝廷在长安城开设的几个征兵点几天也没一个人报名。就连那些曾经高呼着要为国效命的儒生,也都没见影。
外面那么冷,百姓们还是喜欢躲在自己家里,守着热炕头陪着老婆孩子。谁当皇帝不要紧,能让他们日子过的好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