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弘,年轻时曾做过狱吏,获罪被免职,其后以养猪为生。他四十岁开始读春秋,后来,成为汉武帝当政时期的第一任丞相。

公孙弘活到80岁,在丞相位上去世。以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嫠相继成为丞相。因为言行不谨慎,这些人中只有石庆在丞相位上去世,其他人都遭到诛杀。

据统计,汉武帝时期,担任过丞相一职的共计12人。其中,只有5人幸运地被正常免职,而非正常死亡者则多达7人。当年武帝要任命公孙贺为相,公孙贺吓得顿首涕泣,极力推辞,后勉强接受相印,仍未逃脱被灭族的厄运。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公孙弘虽身居高位,却如履薄冰。

在公孙弘身上,有很多东西可以讨论,譬如大器晚成、二次公选的幸运儿等等,但人们议论最多的,莫过于他在官场上的种种行为,有人甚至称其为“汉代溜须拍马、见风使舵的始祖”。其实,设身处地的想想,处在那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在汉武帝的高压政策下,这不过是公孙弘化解危机,保住性命的一种谋略。

【史事风云】

汉元光五年,信奉儒家学说的汉武帝征召天下有才能的读书人,年已70多岁的川人公孙弘的策文被汉武帝欣赏,提名为对策第一。汉武帝刚即位时也曾征召贤良文学士,那时公孙弘才60岁,以贤良征为博士。后来,他奉命出使匈奴,回来向汉武帝汇报情况,因与皇上意见不合,并在朝堂上起争执,引起皇上发怒,他只好称病回归故乡。这次他荣幸地获得对策第一,重新进入京都大门,就决定要吸取上次的教训,凡事必须保持低调。

从此,公孙弘上朝开会,从来没有发生过与皇上意见不一致时当庭分争的事情。凡事都顺着汉武帝的意思,由皇上自己拿主意,汉武帝认为他谨慎淳厚,又熟习文法和官场事务,一年不到,就提拔他为左内史。

有一次,公孙弘因事上朝奏报,他的意见和主爵都尉汲黯一致,两人商量好要坚持共同的主张。谁知当汉武帝升殿,邀集群臣议论时,公孙弘竟为迎合圣意放弃自己先前的主张,提出由皇上自己拿主意。汲黯顿时十分恼怒,当庭责问公孙弘说:“我听说齐国人大多狡诈而无情义,你开始时与我持一致意见,现在却背弃刚才的意见,岂不是太不忠诚了吗?”汉武帝问公孙弘说:“你有没有食言?”公孙弘谢罪说:“如果了解臣的为人,便会说臣忠诚;如果不了解臣的为人,便会说臣不忠诚!”汉武帝见他回答如此机巧而妥当十分满意。从那以后,左右幸臣每次诋毁公孙弘,皇上都宽厚地为他开脱,并在几年后提拔他为御史大夫。

公孙弘在皇上眼中是个谨慎淳厚的臣子,但有些大臣却认为他是个伪君子。有一次,主爵都尉汲黯听说公孙弘生活节俭,晚上睡觉盖的是布被,便入宫向汉武帝进言说:“公孙弘居于三公之位,俸禄这么多,但是他睡觉盖布被,这是假装节俭,这样做岂不是为了欺世盗名吗?”汉武帝马上召见公孙弘,问他说:“有没有盖布被之事?”公孙弘谢罪说:“确有此事。我位居三公而盖布被,诚然是用欺诈手段来沽名钓誉。臣听说管仲担任齐国丞相时,市租都归于国库,齐国由此而称霸;到晏婴任齐景公的丞相时从来不吃肉,妾不穿丝帛做的衣服,齐国得到治理。今日臣虽然身居御史大夫之位,但睡觉却盖布被,这无非是说与小官吏没什么两样,怪不得汲黯颇有微议,说臣沽名钓誉。”汉武帝听公孙弘满口认错,更加觉得他是个凡事退让的谦谦君子,因此更加信任他。元狩五年,汉武帝免去薛泽的丞相之位,由公孙弘继任。汉朝通常都是列侯才能拜为丞相,而公孙弘却没有爵位,于是,皇上又下诏封他为平津侯。

【人物探究】

公孙弘两次进朝堂,第一次因为过于刚直,直言犯上,得罪汉武帝,不得不称病辞官。第二次他则吸取了教训,一如朝堂便谨言慎行,绝不庭争。他这种取容当世的做法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在风云莫测的政治舞台上又绝对是明哲保身的不二法宝。

很显然,公孙弘屡次巧妙摆脱危机,仰仗的正是他高人一筹的才智。

1.不辩而明

面对汲黯指责他“欺世盗名”一事以及汉武帝的询问,公孙弘没有像常人一样极力为自己辩解,而是全部承认。因为他知道,无论自己如何辩解,别人都会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再“狡辩”。是故,他欲擒故纵,索性承认,这至少表明自己现在是“坦诚”的,由于这份坦诚,也就更容易得到武帝及同僚们的认可。同时,他又对指责自己的汲黯大家赞扬。如此一来,巧妙地给大家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公孙弘果然宰相肚里能撑船。既然武帝与同僚们有了这种观点,那么公孙弘更不用着急为自己辩解了,因为这与政治野心无关,对武帝、对同僚都构不成什么伤害,无伤大雅。

2.察言观色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二次入朝为官,公孙弘完全变了个样子,他不再直言硬谏,而是一切看汉武帝的脸色行事。他常与汲黯等一班同僚议事,达成一致意见以后再去上奏汉武帝。然而,到了朝堂上他总是让别人先说,自己则在一边观察汉武帝的脸色。如果汉武帝不高兴了,他便马上改口去逢迎汉武帝。所以,常出现“临阵反戈”之事,在大臣中的威望并不高,人缘也不怎么好。但偏偏就是能博得汉武帝的欣赏,只这一点就足以令他安枕无忧了。

公孙弘在位期间,并无多大建树,难得就是他能善始善终。

【谈古论今】

试看古今有一番作为的人,哪一个看上去不是谦谦君子,仁厚长者?起码从表面上看去是如此。谨言慎行,取容当世,这不仅是一种作为人的文明表现,更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智慧和策略。任何想要在生活中站得牢固,并且想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的人,都应该也必须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