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都是因为缺德(3)

还是维纲打破了冷场,他说:“这时候,应该称非常时间,自行车公司的形势非常严峻。***

刚才刘书记已经讲了,那里随时会生群体上访,甚至预料不到的突事件,现在必须拿出有效的可行性办法、措施,去化解潜在的问题。在这种时候,我们应该有大局意识,有奉献意识。自行车公司是我们q市的企业,过去为市里做过很大的贡献。现在有困难了,我们能袖手旁观吗?!q电也是我们q市的企业啊,现在形势正好,难道不应该为q市做点奉献吗,不应该拉兄弟企业一把吗?叫q电兼并自行车,这哪里是拉郎配,这正是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别于资本主义唯利是图的市场经济。市场无人有嘛,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我们做领导的,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他把企业比喻为孩子)死掉吗?”这时候信访局的侯局长突然进来,告诉大家,市委大门刚刚叫堵了,是自行车公司的职工,大概有二百来人。打的横幅是“我们不破产!”“我们要活干!”“我们要吃饭!”侯局长还说,上访的人不知怎么知道咱们正开书记会,说非要同书记市长两个一把手面对面谈谈才中,别人出面人家根本不谈。

这时候,刘书记冲着侯局长说:“我和俞市长怎么能见他们?”他指的是围堵市委大门的那二百来人,“咱们正在研究他们的事,关键的问题尚没有最后定夺,怎么答复啊?史书记(政法委书记),你与政府那边的欧阳市长(常务副市长)一块接待一下上访的人,劝他们先回去,耐心地等待等待。好了,我们的书记会照常开下去,大家放开思想,畅所欲,不怕把问题揭出来,怕的是把问题包裹起来,这样看表面上风平浪静,天下太平,实际上呢,平静的下边惊涛翻滚,太平的背后事端丛生。”“刘书记说得对,咱们的书记会就应该把矛盾揭出来,把问题亮明白,把争议摆到桌面。

针对矛盾和争论研究问题,才可能保证决策不会失误。看来自行车公司的事的确是燃眉之急。但是,愈是这时候,愈不得匆忙草率,愈要求真务实,愈要拓宽思路,设想多种解决问题的渠道。”我说这话的意思很明白,想导向大家广开思路,别只是在q电兼并自行车公司这一棵树上吊死,也是企望能运筹新的办法。

“俞市长说得也是。应该多想些办法解决自行车公司的问题,事都到这关头了,大火已烧到大门口啦!不知俞市长有什么好办法?”维纲针对我的话表看法,他大概是想将我的军,或是以为我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是想请大家都谈谈,都出出主意,想想办法。我现在觉得,眼前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改变自己处事的态度。我现,咱们的干部已养成一种惰性,有的时候,一种本来就是谬误的思路,一旦被嚷嚷的遍数多了,时间长了,许多人就会跟着嚷嚷,似乎只剩下这一条思路了,似乎压根也只有这样一条出路。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我们干部常犯的毛病,久治不愈的老病,常犯常有理的顽症,叫人云亦云,不求甚解。特别是在大多数干部只唯上、不唯真(指真理)的厚厚的土壤里,只要是有些权力的人道出的什么看法、意见、构想、判断之类的东西,一下去就变成了所谓的指示。下边的人一味地唯上,拿着这类指示当令箭,就闷着头去抓贯彻,抓落实了;上边更高级的官员又官僚,也是不求甚解,通常会批示个什么‘我看可以’或‘这办法可行’之类的套话。实际上,做这样批语的领导,往往是随意点批,随波逐流,只要看到第一个领导圈阅的什么,就顺着那意思往下滑落,而跟着大流往下下。”我的话说过之后,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当然还是一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永远没完的各持己见的争论。争论的焦点仍然是自行车公司该不该被q电兼并。倘若不兼并还有没有其他的出路。实质上,这是维纲与我的争论。维纲的主张是马上由q电兼并自行车公司,否则就会因为自行车公司工人的波动影响q市乃至q省的稳定。而我不主张这种兼并,但是不用兼并这种办法,又能用什么方法挽救走至末路的自行车公司呢?尽管我有一些想法,一时却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样,我是当然说服不了对方的,然而,对手也说服不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