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2]。

气蒸云梦泽[3],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4]。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5]。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孟浩然集校注》)

作者档案

孟浩然(689~740),一说名浩,字浩然,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他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一座倾服。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布衣终身。因其未曾入仕,世又称孟山人。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世倾慕。王维、王昌龄均与其友谊甚笃。李白、杜甫亦对其评价甚高。

孟诗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不事雕琢,感受真实,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孟浩然和王维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并称“王孟”。其代表作《临洞庭》《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等篇,自然浑成,意境清迥,韵致高妙,脍炙人口。因其一生经历比较简单,创作题材相对狭窄。苏轼说:“浩然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是颇为中肯的评论。

含英咀华

这是一首干谒诗。孟浩然欲入政界,实现理想,诗赠张九龄,含蓄地表达愿意报效朝廷,希望其赏识、引荐之意。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的壮丽景象和磅礴气势,后四句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殷殷期望。

开头两句写远眺湖面,秋水时至,浩瀚的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阔大,气势不凡。三、四两句描写洞庭湖动人心魄的气象:笼罩在湖上的水汽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风起之时,波涛奔腾,涌向湖岸,使整个岳阳城都似乎受到强烈震撼。这里,洞庭湖的博大深厚、雄伟气势和作者此时年富力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浑然一体,跃然纸上。五、六两句,面对浩瀚的洞庭湖,意欲横渡,却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理应出仕,而自己却只能闲居,实在有愧于如此盛世,言外之意期望对方予以引荐。最后两句,即景设喻,将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自然流露却又不卑不亢。

思考练习

1.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写景同抒情有机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对这一特点,试结合本诗的结构加以具体分析。

2.后人常常盛赞所谓的“盛唐气象”,请在本诗中找出最有代表性的名句,加以欣赏。

3.干谒诗并不好写,既要表达自己的心愿,又不宜过分谦卑。试分析本诗的分寸掌握得如何?

4.本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能够与之媲美的唯杜甫《登岳阳楼》诗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阅读杜甫《登岳阳楼》诗,写一篇赏析文。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 洞庭:指洞庭湖,今湖南岳阳城西。《全唐诗》题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张丞相,即张九龄,他直言敢谏,主张不循资格选拔人才,是开元时代贤相之一,后为奸相李林甫所谮。孟作此诗赠张九龄时,张已被贬荆州长史。

[2] “八月”二句:意谓八月秋水大涨,湖水平满,涵容天宇。虚、太清,均指天空。

[3] 云梦:古代的两个大沼泽,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后来大部分变成陆地,合称“云梦泽”,今属江汉平原及周边一带。

[4] “端居”句:意谓生当圣明之世而无所建树,深感愧耻。端居,平常居处,闲居,此处指隐居。

[5] 羡鱼:羡慕别人钓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古人有言曰:“临渊而羡鱼,不如退而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