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0九章 各有心思
传送通道的事情急不来,就是找到了,会不会对王况有危险也是未知数,没有危险的话,也不能确定那一边是哪里,即便所有的事情都如王况所愿,一切条件具备了,那么可能跨一步过去,就到了白垩纪沦为霸王龙的点心也不一定。而即便能穿回去,那头,自己的身体还在不在?是不是成了一捧肥料?是不是穿到什么阿猫阿狗身上也不一定,一切,都是未知中的未知。因此,王况找通道是肯定要找的,但能不能找到,找到后该怎么做,那又是以后考虑的事了,如果按现有条件来评估,王况打死也不会去以身犯险的,更何况通道是否还在都是个未知呢?
所以,王况想通了这一层,就不再去考虑了,还是先将眼前要做的事情先做好再说,来一次不能白来,王况现在的理想又拔高了许多,他要确保以后不会有元蒙,不会有满清,至于华夏是谁的天下,这不重要,只要是个汉人就成,即便是暴君昏君,那也坐不长,而且这个也不是王况所能控制的范围内。
要没元蒙没满清,就必须将北方的威胁彻底铲除,那些所谓砖家说什么元蒙和满清带来民族大融合的说法王况并不认同,这个代价太大了,北宋长江以北有四千多万人口,元蒙到来后屠杀得只剩了不足七百万人,满清入关也同样带来大屠杀,这样血腥的融合不要也罢王况有时侯甚至会在心底里骂那些砖家,如果让你的老婆孩子也死在那些人的刀下,看你还能不能说出融合这个词来
对北方的战争王况不考虑,这是必胜无疑的,即便没有王况,历史上的李世民也没吃过败仗,李靖统领下的“联合国军(李靖麾下有许多附属国派来的军队,统一听从大唐的调遣,绝对是名副其实的联合国军)”向来是战无不胜的,唯一就是对高句丽会吃力些,许多年也没将其灭了,那主要还是因为气候变化带来的给养和兵士身体的不适应造成的,现在王况已经给大唐创造了那么好的机会,等于将许多不利因素降到最低,那么对付高句丽也就不是那么困难了。
更长远的什么一战二战,那跟王况就没关系了,一战是欧洲人的事,一战对中原来说,那就是小孩子过家家,上不得台面;二战的话,没有了倭奴那也很有可能烧不到中土来,而二战之所以惨烈,这和老毛子不无关系,老毛子的卫国战争为什么打得那么辛苦,米国不提供任何支援?那是因为当初老毛子并不是红朝宣传所说的那样只是简单的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这么简单,而是他们是和德国同时出兵波兰,德国占了波兰西部,他们则占领东部并实行清洗,德国人当初称老毛子为“最亲密的战友”。所以在米国这些盟国看来,老毛子和法西斯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所以,二战后就是冷战,因为盟国不相信老毛子。也可以说,二战的挑起者里,有老毛子的一份也幸好德国后来背叛了老毛子,让老毛子元气大伤,否则,最后东三省落谁手里都不一定。
如果没有了元蒙和满清让中华元气大伤,中土之强大绝对不是欧洲任何一个弹丸小国敢觊觎的,当初那个只会射雕的粗鲁人只用了很短的时间横扫了欧亚大陆,但在集结了已经是世界第一强大的军队后和南宋的战争竟然打了五十年之久,可见中华儿女的战力,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弱的,李世民在前些时间和朝中大臣们商议的时候的一句话,给了王况很大的印象:今中华强盛,徒兵一千可敌夷狄数万,夷虽众,有何惧哉
可以说,如果元蒙是先打宋的话,失败的八成是他们而不是宋朝。尤其是王况现在已经正在进行的建东战略,则等于是给中华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后院,以中华航海技术之发达,在海上,那就是绝对的霸主,退一万步,真的到后来会有来自陆地上的威胁,那也足以让中华落于不败之地。而也正是建东战略的实施,中华的航海技术退步的可能性也降到了最低,中华航海技术,在元蒙时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退步,但到明朝还是迎头赶上,虽然没有达到唐宋时期的高峰,但当时只有楼船一半大的福船已经是世界超一流的了,可惜因为满清的禁海而真正退步了。
王况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可能全部扼杀在摇篮中,能走到哪一步他不敢下结论,但是既然来了,总归是要去做,按自己的心愿去做,有李世民这个一代圣王给自己提供强力支持这么好的背景,再不做好,那也太对不起这一次机会难得的穿越了,多少人都在YY穿越后要如何如何而不得,自己得到了机会,当然要好好把握,要是真能回去,而被人知道自己没做什么,搞不好就要背上个某某奸的名头,这可不好。
因为挂念着身怀六甲的小娘子,小芣苡及冬梅,王况这次回建安的速度很快,除了中间转到房陵外,其余都是选择最近最好走的路,只用了二十三天,在十二月初就赶回了建安。而这时候王况封侯的消息也早就传了回来,因此从饶州开始,一路上都有百姓天天守在路边等着王况的到来端茶送水,更有青壮乡勇一路护送到下一村或者下一镇,然后又是周而复始的像是接力棒一样的接力下去。
林明和长孙煜也都接到了新的任命,长孙煜对他自己的任命是早得到了长孙家的通知,所以并不觉得奇怪,对他来说,能任一州之主官,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想当初,自己不过是长孙家不得志的偏支子弟,也正是因为对建州的底不清,才让他捡了个便宜被派到当初在世人看来还是非常冷清落后贫困的建安来,如果建州一早就是现在的模样,或者说如果长孙家确信王况有能力将建州搞好的话,那么这个机会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掉到他头上,来建安,当初可是被家族其他房视为流放的苦差事,你推他让的,最后还是自己不甘心一辈子郁郁不得志,才接了下来,现在想想,真是后怕,若当初坚决不受派遣的话,哪里能有如今自己在长孙家不亚于嫡系继承人的话语权?
现在当了刺史了,可以说一切皆拜建安侯所赐,他心里清楚得很,自己在建安,只不过是竖起了耳朵,闭紧了嘴巴,收拢了手而已这么简单,如果论真正的功劳,或者说他到任何其他一州去,同样这么做的话,换来的极有可能是贬官,但在建州,随着建州的升格,自己等于搭上了顺风车,一路高升,所以,他不能不等王况来,他要当面对王况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而林明呢,虽然得到自己当两州总管肯定是王况的意思,也肯定和建东有关,但具体要怎么做,今后要怎么开展工作,他还需要和王况做个交流,确定了基调之后,才会和长孙煜一起北上长安述职,本来接到任命的时候他和长孙煜就想动身和王况在长安汇合的,但后来王况的来信说他很快回建安,是以,担心路上错过,所以两人也就留了下来等王况回来。
岑余子也在建安等王况,唐兴县令的工作他已经移交了,朝廷的旨意是让岑余子和原唐兴县丞就地接任而不用到长安去以免影响当地的政令有断,但林明没走,所以,岑余子也就执意暂时不接工作,要等王况来了之后再进行,所以岑余子这段时间最是悠闲,悠闲得让林明羡慕不已,但人家不接任,那是表示对自己的尊重,林明也只能是羡慕。
林荃淼也在建安,他的假期还没结束,建东地方小,人口少,目前有王霖泊在,足以应付任何事情,一州一县的发展不是朝夕能成的,目前建东还是一张白纸,这第一笔该怎么画至关重要,如果画歪了,这张纸上再想画出高明的画来,那就很困难了,林荃淼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二郎小姑丈那样的大拿,没那么大的本事,所以,他也在等着和王况交流探讨。
黄大也回来了,他只留了那个副将在东瀛,带领着三艘小楼船一千五百的兵士去收拾剩下的倭奴,对他而言,灭了近江他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之所以会去灭了其他部族,那是顺手,反正不费什么力气,有那些倭奴打头阵,然后建州兵们一阵的箭雨狂射,那些倭奴们几乎就乖乖的投降,尤其是到了后面,几乎自己的兵士还没杀到,对方就派了人举了白旗过来请降了,可以说,这一仗是越打越快,倭奴投降是一个比一个还迅速,仿佛投降是去吃大餐似的,个个争先恐后的,惟恐自己比别人落后了。
黄大不大关心功劳,是以,对于自己得了游击将军的职位却又没说让他去长安办理相关手续是无所谓,反而是黄良看了出来,朝廷这是还要留黄大在王况的手底下做事,既然王况还是仪同府司,见官大一级的,那么一个县候底下有那么一两个将军也是情理之中,本来他在黄大发来第一封战报的时候就存了让黄大认祖归宗的想法的,但一道游击将军的任命让他打消了想法,自家侄儿,还是放在二郎身边辅助二郎稳妥些。
至于黄良自己,虽然是没有在这一次得到好处,但他也看出来了,上州之上,还有雄州望州,自己的空间,嘿嘿,还大着呢,不急,就窝在建安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