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弟两个今日里来寻郭子衿,并非全是为了应了那日赔罪的诺,也有向郭子衿讨要她私章的意思。毕竟只有要到私章了,他们的任务才算是真正完成。

至于他们之间那些那一点小小的嫌隙,不足挂齿。

虽然接触的次数不多,认识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郭子衿和师兄弟两个的关系却还能算是不错。他们之间的争执来自于理念上的不合,属于价值观的冲突,并未发展到“道不同不相为谋”这种不可调和的地步。反而是因为师承出身的关系,天然有几分亲近的意思。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专一,谁能听之?”这就是所谓“君子和而不同”的道理。

至于能得陆清霜应允,一同盖章,则属于意外之喜。虽然孔诤言没说过特地要讨谁的章,但能讨得器造司指挥使的私章,想必还是要比其他强些。

陆清霜拿过文牒之后,不似之前那些驿站叩戳一样,注上日期就放下不管,反而是仔细翻阅了起来。

这文牒上除了有到达各个驿站的日期之外,还有师兄弟二人一路上做过的重要的事的记录。最值得一提的,莫过是两人在三里铺越级诛杀吃人妖兽一事。写文牒的书吏对师兄弟两个不吝溢美之词,几乎是要把他们夸做是天上的神仙一样了。

陆清霜来了兴趣,就多问了几句,周贤和李桐光一一如实答了。听完之后陆清霜也是有些感慨:“怪不得只要你们两个徒弟就够了,也是天才人物。同一科里,怕是没有比你们更出彩的弟子了。”

这话要是旁人说也倒罢了,由陆清霜讲出来,周贤和李桐光都觉得不大自在。毕竟这位可是教出来了一个天资绝世的坤道。郭子衿就在边上站着呢,这话就像是羞臊他们一样。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该扔。

陆清霜也瞧出了这两人神色不大自然,笑了一声,而后说:“你们当我是说客气话,或是故意刻薄讲吗?子衿比你们大上一科,虽然年纪与贤儿你一样,可却比你们两个早学道三年。三年后再看,说不得你们要超过如今的子衿。”

“您不必说这些客气的话了,”李桐光苦笑道,“郭师兄天资如何有目共睹,我入门时就已经十四,进境总是比我师兄慢上一点。无论如何,也是比不上郭师兄的。”

“切不可妄自菲薄。”陆清霜注了日子,给两册文牒各盖了她的私印,转手递给了郭子衿,“你都十四了,却还被你师公带回山上,自有不凡之处。你们俩早都摸到了炼神返虚的门槛,不过是差最后一步了。”

“师叔您说得轻巧,”周贤苦笑着摇了摇头,“世上有多少炼气士,卡在炼神返虚的门口,终其一生都迈不出这一步。”

“各人有各人的福缘,炼气者,炼心也。”陆清霜劝解道,“开悟不是灵光乍现,而是日积月累水到渠成。心思琢磨得剔透了,自然就登上去了。”

这时候郭子衿也盖完了自己的小印,将两册文牒还给了师兄弟二人。

陆清霜想了想,说:“这顿饭吃得不错,该说的都已经说了,我还是回府去绘图吧。子衿你这两日得闲,带着贤儿和桐光在京城转一转,尽一尽地主之谊。”

“好。”郭子衿简单地应了下来。

陆清霜、王廉作别,师兄弟两个和郭子衿相处也不尴尬。李桐光还嬉皮笑脸地问郭子衿要带他们去哪玩耍。

“应下的约先兑现了吧。”郭子衿说,“周贤你不是托我帮你找一个靠谱的琴师,打造一把吉他吗?我央了志律堂的朱先生动手,琴早就打好了,只等你到京城来自取。等取来了琴,我有别的事情跟你说。”

“朱先生,志律堂?”周贤来到这方世界之后对于艺术方面,始终没有任何探求,所以根本没听过志律堂这个名字,“志律堂……听起来不像是琴行,更像是法家的学馆。”

郭子衿嗤笑一声,数落道:“还道你是爱音律的雅士,谁想连志律堂的名号都没听说过。朱先生乃是当世大贤,以算学、音律入道,乃是炼虚合道境界的高人,你切不可轻慢了。”

世间万物皆有其道,以算学、音律入道,意味着这个人在这两项事物的理解上,当属当世顶峰。这样的人物亲自帮周贤打琴……

“好家伙!”李桐光一听这话打了个哆嗦,“炼虚合道!郭师兄你人脉颇广啊!你是怎么能求到这种上人的?好大的面子。”

郭子衿抿起嘴唇,说:“你错了,这不是我的面子,而是你师兄的面子。”

“我的面子,我怎么不晓得我还有这样的面子?”周贤也很诧异,“姓朱的合道境前辈……我不认识。”

“你自然是不认识的,朱先生素来深居简出,不爱与人来往。”郭子衿说,“虽然居住在京城,朱先生却只是开了两家琴行自给自足,也只收过一位弟子,故而声名不显。我说是你的面子,是因为志律堂的大师傅说打不了你说的琴,这才惹得朱先生注意。朱先生看了你的图纸之后,决意亲自动手,还说不收你的银子。”

“唉?还有这种好事儿呢?”李桐光一乐,“师兄,你那图纸上有什么出奇的地方,让这种大能都在意?”

周贤略思索了一番,没想通什么,又问:“郭师兄,这朱先生究竟是什么人?”

“看来你是当真不知了,我还道你与他有什么交情呢。”郭子衿叹了一声说,“朱先生是儒家的大能前辈,叫做朱伯勤。”

“朱伯勤……”周贤喃喃自语,“这名字听着怎么这么耳熟呢?我好像在什么地方看见过。”

“师兄,你该不会真认识这种大能吧?”李桐光瞪大了眼睛,“乖乖,以前我怎么没听你提过呀?”

忽然之间,周贤一拍脑门,什么都想明白了:“我的天……朱伯勤,那不就是朱载堉吗!”

郭子衿一笑:“看来你还是认识。”

“不!不是认识,他……”周贤想要解释,却不知从何说起,只能是一顿足,叹道,“哎……这事儿太乱了,我说不明白,我说了你们也听不明白!”

“不说就不说,瞧你那德行。”郭子衿见周贤这样子,还以为这其中涉及什么隐秘不能宣之于口,于是甩过头在前带路,也不多问。反倒是李桐光摆出了一副好奇的样子凑上来,被周贤挥挥手轰走了。

朱载堉,周贤知道这个人,但是这个人应该又不是周贤知道的那个人。

这不是绕口令,这个人物,周贤上辈子就听说过。在周贤上辈子的时间线上,朱载堉是明太祖第九世孙,乃是大明皇族。这是一个能为了专研历算和音律,而推辞掉郑王王位的能人。

朱载堉归隐乡村之后潜心著书,其成果有得出求解等比数列、发明了累黍定尺法、精确计算出回归年的长度什和水银的比重等等等等。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人物。更是以其研究成果,影响了整个世界的音律格局——他发明了十二平均律。

简单来说,钢琴、吉他等乐器,全部依照十二平均律定调。

周贤也能从此窥见,林朝的时间线与明朝的时间线并不对等,因为仔细计算时间之后周贤发现,以他的认知,朱载堉应该还没出生。然而问题不出在这。自从看见梳双马尾的男人之后,周贤就对于这个世界的扭曲程度,有了深刻的认识。

问题出在十二平均律。

周贤清楚知道,这个时代的乐理发展,还完全不足以支撑琴师打造一把合格吉他出来。所以他在绘制那张图纸的时候,为了避免琴师给他打造一把吉他模样的琵琶出来,用自己所能回忆起来的所有乐理知识,尽可能地做了详细的注解。然而这也就让琴师不敢动手了——这不符合“三分损益法”。琴师不能容忍这张琴上,找不到三分损益法对应的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如果说,这个世界的朱载堉和周贤所知道的朱载堉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那么很可能,他看懂了周贤的图纸,才决定亲自做这张琴——一把现代的d型吉他。

周贤脑袋都大了,他想不通要怎么跟朱载堉解释。

更何况郭子衿也没能给周贤留出编瞎话的时间,行走了没多久,三人便瞧见了志律堂的正门。不太大的一处门脸,灰突突的。店内一个客人都没有,装潢简单到了简陋的程度。一排排木架整整齐齐,上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弦乐器。

柜台后头的小伙计伏在柜台上打着瞌睡,根本没注意有人进来。

“这就是京城最好的琴行?”李桐光有些讶异。

“这就是京城最好的琴行。”郭子衿笑了一下,走上前敲了敲柜台。小伙计一个激灵坐起来,抹了一把口水:“大师傅我没睡觉!”

等看清了来人,小伙计才长出了一口气,笑着跟郭子衿打招呼:“总旗大人吉祥。您来取琴?”

“对,单子我带来了。”郭子衿从袖袋里掏出票据,递过去,小伙计却没收。

小伙计推过票据,说:“我们大师傅吩咐了,您自去后院就成。那琴不在这儿,在朱先生书房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