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精灵嘻嘻一笑,围着某人的脑袋飞了一圈。
看到刘郧进入虚拟幻境,她似乎也很高兴,于是很欢快的回答,“是的,我就是智脑迪克,我们做了几年搭档,这还是第一次见面吧”。
刘郧也是一阵阵的眩晕,好端端的外星高科技,怎么就变成了小精灵呢。
他很郁闷的问道,“迪克,你不是星际战士的最佳伴侣么?好像还出自什么泛人类联盟,你现在变成了精灵的模样,难道银河系内也有精灵?”
智脑微微一笑,用手中的魔法棒,轻轻的一挥,身边顿时出现五彩缤纷的魔法碎片,星星点点好不神奇,而且身上精巧的时装,也焕然一新,还用解释原因么,现在它是老大。
刘郧只好苦笑的闭嘴了。
小精灵飞到了眼前,刘司令无意识的伸出了手掌,她很亲昵的跳了上去,对他的疑问略作解释,“在整个银河系,以及泛人类联盟中,确实没有精灵,但是河外星系却有,至于我的样子,那是个秘密”。
刘郧也懒得理会了,什么银河系,什么河外星系,对地球来说实在太遥远了,以现在的发展速度,没有上千年的时间,根本无法离开太阳系,至于殖民银河系之类,还得再等一万年。
目前还是炮火要紧些。
说到正事小精灵也认真了起来,一一介绍陆军火炮之间的性能差别,口径最小的炮火是40或60毫米迫击炮,而最小的山炮野炮,是70毫米口径的步兵炮,之后就是常见的75毫米标准步兵炮。
大炮的口径,一旦达到100毫米以上,通常被称为之重炮,威力直接上升了好几个台阶,至于150毫米以上的,则被称之为超级重炮。
因此173毫米的榴弹炮,在二战初期,确实是最恐怖的常规炮火,也是德军军级压制性炮火的典型,其射程与威力远超150毫米重炮,至于在1936年的远东,更是无敌的存在,就是皮厚的军舰也扛不住几炮。
至于240毫米的臼炮,反而还要落后一些,无论射程、威力,又或射速之类的,都远远不如这款炮火犀利,唯一能胜过它的大炮,就只有列车炮了,不过那玩意的数量,从来没超过个位数,而射速与准确度也低得可怜。
历来实践出真知。
智脑开始一一试射各型大炮,射速最快的还是大大小小的迫击炮,其次是75毫米山炮,一到100毫米以上,射速即刻锐减,原因是人力终究有限,而炮弹的重量却呈几何数级增长。
以日军的九二式步兵炮为例,炮弹才3.8公斤,而川西七二式炮弹也才4.3公斤,至于75毫米炮弹,大多才6.8公斤,一到107毫米炮弹,直接翻番,炮弹接近20公斤,至于122毫米炮弹,直接突破30公斤。
至于150毫米炮弹,就更别提了,达到恐怖的48公斤。
而德国新出炉的173毫米炮弹,则更是高达68公斤,人体力量有多大,刘郧估算了一下,正常人的体力是50公斤,问题是搬运炮弹还得稳妥,倘若稍有不慎的话,就会被自己手中的炮弹,炸得粉身碎骨。
刘司令突然想到了海军,那些炮火可是牛叉得很,口径更是大到了顶点,什么305毫米、380毫米、410毫米,以及破天荒的460毫米,单个炮弹的重量,岂不是要按吨来算。
它们又是怎么发射的呢?
小精灵略略思考了下,将手中的魔法棒略略一指,立马出现了一艘驱逐舰,正是德国的“莱茵兰号”,并瞬间拉近放大,与刘郧一起来到了炮塔之中,赫然发现了造型奇特的装弹机,还是半自动化的那种。
竟然如此简单。
刘郧也恍然大悟,于是灵机一动,何不干脆将自动装弹机,移植到173毫米的大炮上,只见智脑小手一勾,装弹设备就自动浮起,随俩人一起飞回重炮旁,可惜,两者的尺寸差异太大,根本无法匹配。
这个可难不倒智脑,一阵魔幻般的修改与调整后,粗狂的装弹机已经出来了,只是略略笨重了点,还影响了大炮的发**度,这可怎么办呢?
小精灵发毛了,专门设了个半活动的固定架,终于一切都搞定了,效果是非常的好,而且可以极大的提高射速,与搬运炮弹时的安全问题。
看着造型奇特的固定架,刘郧总觉得有些别扭,记得在另一时空,根本没有这类的奇葩造型。
究竟什么地方有问题呢?对了,是机动性。
这个突如其来的固定架,除了平白增加了好几吨重量之外,除非是提前安设,谁能保证能在短时间内安置妥当,而且在架好之后,再想机动调整的话,根本不可能做到。
大炮的机动性,就是大炮的生命。
一门失去机动性的大炮,往往意味着被毁灭,因为大炮一开火,经验老道的敌方炮兵,就会即刻计算炮弹的弹道轨迹,往往在三五发之后,大致的发射方位就被敌人扑捉到。
倘若再等到敌方的炮火架完毕。
那时,所暴露的己方炮火阵地,就该面临被毁灭的时候了,因此但凡有经验的炮兵,往往是一阵急促射击之后,趁着敌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带着大炮赶快跑路了,目的就是为了预防敌人炮火的报复。
究竟有没有什么办法,只有自己能打击敌人,而又让敌人够不着自己呢?刘郧有些走神,对于大炮的测试已经不再关注了。
小精灵与他的心神相通,立刻停止了炮火实验,在旁提议道,“除非射程够远,或防御有效”。
刘司令不由一愣,细细的琢磨了一下,还真是这样。
只要射程够远的话,也确实只有自己能打到别人,就如同七二式步兵炮,与九二式步兵炮较量一样,一个是3500米,一个是2788米,射程近的肯定要吃亏些。
那么射程近三十公里的170毫米重炮,天然就比其他炮火优越些。
但是射程远也不是什么绝对优势,记得日军最喜欢将大炮上刺刀,简单的来说,就是通过低矮的战壕,将大炮的散件运到战场的前沿,再临时组装起来,以其突然性和隐秘性,逆袭射程较远的敌方重炮群。
因此小精灵也没说错,大炮还需要“有效的防御”,比如身披重甲的坦克与军舰,又或坚固的永久性工事。
刘郧记得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沙俄的旅顺军港就非常的坚固,以凶残而顽强著称的日军,足足付出了五万多人的伤亡,才勉强占领了它,有效的防御确实很重要。
至于一战时的青岛军港,也是以工事坚固著称,仅仅三千德国军人,就让日军损失惨重,出现数万人伤亡不说,连“宝贝”的军舰,都被炮台击沉了好几艘,让日军痛得死去活来,一见到德国人就有点打飘。
对了,还有直布罗陀海峡的战争壁垒,号称“永不陷落”,由大英帝国控制了好几百年,确实从来没有陷落过。
即使到了21世纪,该壁垒依旧是英国霸权的象征,任何想通过的军舰,都必须得到它的许可,无论牛叉的战列舰,又或无敌的航空母舰,就没有不怕这类坚固的工事。
难怪在全面抗战的初期,老蒋总是强调“分梯次节节抵抗,以空间换时间”,因为让敌人去进攻坚固的工事,本身就是一种胜利,至于守军素质低下,让敌人付出的鲜血不够惨重,那将是另一个话题了。
刘郧突然记起一事,能让日军出重兵进攻,而且是不计成本那种场面,好像在全面抗战之初,就有那么一次,具体是哪一次,他一时记不起来了。
究竟是哪次呢?是徐州会战、南京会战,还是淞沪会战呢?
对了,应该就是淞沪会战。
日军鬼子曾向全世界吹嘘,大日本皇军,将在“三个月内占领中国”,因此不得不铤而走险、拿人命去填。
刘司令摸着下巴,有些阴笑的想到,尤其到了淞沪会战的后期,双方的交战时间已经超过三个月,淞沪一带的战况依旧如火如荼,日本鬼子想搞点军事冒险,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多流点血就更正常了。
嗯,当十余万日军,准备在杭州湾登陆时,应该就是他们最脆弱的时候,若是有几百门170重炮列队欢迎,场面一定很火爆。
刘郧感觉自己有一股**,想设计出一款更厉害的重炮,最佳的口径,应该是182毫米,至于炮弹的重量,争取突破一百公斤。
因为炮弹越重,杀伤力才会越大。
一百公斤的重量,哼哼,别的炮兵在填弹时,可能觉得有点小麻烦,然而对于蚂蚁机器人来说,根本就是小意思。
在整个动物界,蚂蚁可是有名的举重冠军,能轻松举起自身体重一千倍的重物,有外星科技加持的蚂蚁机器人,自重139公斤,哪怕让它们填装几吨重的炮弹,都能轻松胜任。
173毫米的重炮自重18吨,若是处于战时行军,还要增加到24吨,就更别说182毫米的重炮了,以华夏目前的交通现况,根本没有机动性可言,一旦投入使用,就要有被摧毁的心理准备。
因此能否降低自量是首要问题。
然而,大炮的自重与钢材的强度,却与使用的寿命成反比,根据智脑评估,钢材的强度越高,大炮的自重就越低,如果不考虑使用寿命的话,自重还会再度降低。
刘郧有些犹豫了,要不要将182毫米重炮,设计成一次性大炮算了,以战列舰上的主炮炮管为例,它们的寿命历来很低,能发射300次算它厉害,若是使用太过频繁的话,往往200次就得报废。
不过钢材的强度问题,小精灵表示没有任何难度,在这些年的采矿中,蚂蚁机器人发现了不少的稀有金属,合成几百吨的高强度合金,还是绰绰有余的。
至于炮管的寿命问题,就更没问题了,因为它建议使用压缩空气,作为炮弹的发射药,一公斤压缩空气,相当于8.5公斤普通发射药。
小精灵认为,空气压缩型炮弹有三大好处。
一是避免了化学发射药,对炮管的灼烧,从而变相的提高了炮管寿命。
二是化学发射药的保存和燃烧过程,都能极大的影响射速及其发**度。
三是可以降低使用成本。
小精灵随即演示了两类炮弹的差异,普通炮弹在发射时总会出现烟雾,当发射了三五次后,炮管即刻有发热的趋势,一旦超过了三四十次,整个炮管都有发暗发红的现象,若不及时降温根本无法使用,倘若开始发热发红了,就别说什么炮击精度了,隐形成本也会急速上升。
然而,采用空气压缩炮弹时,就完全不一样了。
虽然炮管也会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发射上近百枚炮弹,根本没有什么反应,至于想达到发暗发红的程度,至少是在发射了几百枚之后,因此孰优孰劣不问可知了。
另外,170毫米重炮的正常射速,每小时也就80发而已。
如果是采用空气压缩弹,而且填装速度也能跟上,射速将达到6-8发,因此两者的实用效果,简直天差地别,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
--